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奶奶做的饭菜了?

我已是记不清了。从小就去了另一座城市,奶奶的手艺也就这样存在了记忆里,若是仔细回味却又如雾散去。

当鹿哥对我说“走啊,今天带你去一家由一位老奶奶开了二十年的馄饨店”时,我心中那份莫名的情愫便涌了上来。

走。

它位于彩香新村的一间车库里,如果不是附近的居民、工作的、或是由人推荐,你甚至路过它门口都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因为它没有门头,就这样朴素安静的呆在那。

如果不是门口那块老奶奶亲手写的菜单牌,我们这样专程找寻的恐怕都会错过了。

走近了一看,这块牌子已经由白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淡去了许多。

大概的看了一眼菜单,是些馄饨、炒饭、年糕之类的家常菜式,当这些名字跃然眼前时,亲切感便油然而生了。

在这里,厨房没有“外人莫入”之说,因为一进门就是他们的厨房。可以看到左侧的锅碗瓢盆和右侧满桌的菜,就仿佛过年时家里的长辈会准备一桌子饭菜的感觉。

我们去时比较早,在点完了单后,便跑去和奶奶聊天了。

奶奶姓徐,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这家店也开了二十年了,说有人是“吃着她家的菜长大的”都不会夸张。

虽然我们点了四份,但在徐奶奶麻利的手脚下,没一会儿便一一上齐了。

那就开吃吧!1 咸肉菜饭

端上来我们就吃了一惊!因为它的分量实在是足……

舀上一勺来,青菜和咸肉夹杂在炒饭中的清香就随之而来。

咸肉是徐奶奶自己腌制的,所以不像外面买来的那般,透出一抹粉红,配以青菜的嫩绿,视觉和味觉都是一份满足。

最后再次感叹一下它的分量,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年幼时,奶奶总一边给你加着饭菜一边慈祥的叮嘱着“多吃点”……2粉丝血汤

如果说咸肉菜饭是一阵清香,那粉丝血汤就是一股鲜香随着热气飘来。

小编吃粉丝血汤前有个习惯,就是先喝上一口汤,往往汤底鲜美那这一小锅的水准自然就有判断了。

汤底在香干、榨菜、青菜、香肠、油面筋以及青菜这些丰富的配菜孕育下,喝起来不但鲜、而且很香。

此时再哧溜地吸上一串粉丝,此中美味只有试过便知啦~3香炸鸡腿

小编平日里最爱的炸鸡腿来啦!看到徐奶奶炸时口水就忍不住了……

你们看看这块头,让我想起了那句“沙包一样大的鸡腿”……咬下一口炸至金黄酥脆的表皮后,再撕开鲜嫩的鸡肉,止不住的美味和夸赞一起溢了出来~4小馄饨

徐奶奶在端来小馄饨的时候见到我们在拍照,很贴心的提醒道:“快吃吧!等会冷了就不好吃咯!”

看到这碗“小馄饨”再次感叹徐奶奶的实在——你们看这块头,一碗下肚又是饱腹一下午的节奏~配菜和粉丝血汤相似,所以一样的香与鲜~

每一只馄饨都是徐奶奶巧手包制而成,所以不止皮薄肉多,而且还十分Q呢~

我们吃着吃着,店内的客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是一副“自家人”的感觉进入店内,无需菜单就点好了单入座,我们也和其中几位聊了会天:

这位笑容甜美的宋阿姨,在这儿已经吃了快二十年了……她说:“我不吃荤,每次一来她(徐奶奶)就会给我准备好素的,很感动。”

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吸引了我,在我问道:“你们是经常来这儿吃嘛?”他们甚至有点害羞的互相推让,最终女儿代表一家人说:“我经常会来这儿吃,而且我们就住在这里附近,所以爸妈也会一起来。”

这位独自一人坐在门口的刘先生是在附近工作的,这也是他第二次来了,他说:“这里性价比挺高的,量也很大,以后估计也会一直来这的。”

吃饱喝足后,听着那台老式电视机传来的吴侬软语,我们也开始四处拍拍。

徐奶奶看到我们在拍照便对我们说:“哎哟,我这边这么破旧,拍出去丢人了”。

也许每天穿梭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偶或进出奢华的五星级酒店,但多少人心中最亲切的,还是那份家一般的感觉吧。

期间徐奶奶问我们:“你们每天跑来跑去的,也很累吧。”

不累、不累,在这样一个温馨如家的地方,你总会感觉有一个肩膀借你依靠,用最暖心的话语来安慰你、最美味的食物让你放松。

辗转千回,原来这就是奶奶的手艺,这就是“家”的味道。

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奶奶做的饭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