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一位村民在家办起了稻花香读书会,张红军成了读书会的骨干成员,主要负责活动组织、剪纸等课程的教授, “我以前剪纸完全出于兴趣爱好,没想到孩子们都喜欢学,这也更激励我去学习探索新的花色与方法。张曦没有豪言壮语,她说起的是个美丽的故事——她与丈夫是中学同学,两人成绩都很优异,高中时就互相注意上了,但两人都深知学业的重要性,于是约定彼此激励,都要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近日,记者从株洲市妇联获悉,株洲市有6户家庭获得2019年度省级“最美家庭”殊荣。

株洲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2月18日,湖南省妇联开展2019年度湖南省最美家庭推荐工作。株洲市妇联根据工作要求,采取家庭自荐、他荐和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寻访株洲市“最美家庭”典型。经过2个月的评选,最终株洲有6户家庭获得省级“最美家庭”殊荣,分别为家国情怀“最美家庭”张曦家庭、绿色环保“最美家庭”芦岳军家庭、清正廉洁“最美家庭”李庆家庭、热心公益“最美家庭”曾甘华家庭、科学教子“最美家庭”袁新明家庭、移风易俗“最美家庭”张红军家庭。

连日来,记者走进了其中部分家庭,了解他们的“美丽故事”。

6个株洲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家庭”!感人故事个个够拍部电视剧

张曦全家福

一家三代军人

她与丈夫聚少离多却甜如初恋

妻子不慎摔伤腿,丈夫在部队因参加演习未能及时回家;丈夫刚归队没有多久,大女儿急性阑尾穿孔住院一个月,妻子瘸着腿穿梭在医院、单位与学校之间;第二年,二宝出生,丈夫又随部队开赴高寒地区进行数据测试……别说“时刻在身边”,对于芦淞区的张曦来说,与丈夫十天半个月联系不上是常态。

外公、父亲、丈夫都是军人

张曦今年36岁,是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军人的妻子。

张曦的大家庭是个典型的红色家庭,外公曾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服役十三年,多次立功受奖;爸爸曾任海军航空兵某团政治委员,守卫祖国“南大门”二十八载;丈夫阳林是博士高知,也是一名常年驻守西藏的蓝天卫士。

常常有人问张曦,既然从小看到外婆、妈妈一肩挑起家庭重担,为何还会选择成为军嫂?张曦没有豪言壮语,她说起的是个美丽的故事——她与丈夫是中学同学,两人成绩都很优异,高中时就互相注意上了,但两人都深知学业的重要性,于是约定彼此激励,都要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后来,两人双双考上大学,阳林取得了博士学位,张曦也是硕士研究生。如今,阳林为科技强军贡献着力量,而张曦也在事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被学生评为“班级最受欢迎教师”。

“很幸运,可以遇到对的人!”张曦说。

夫妻聚少离多却甜如初恋

“说起聚少离多,我们从大学正式谈恋爱就这样。”张曦说,虽然有埋怨也有委屈,闹过脾气也掉过眼泪,但每每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祖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她都会热血沸腾,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军人舍弃小家、耐住寂寞,常年驻守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边界,她也会潸然泪下。相对于普通市民,一名军嫂对于家国情怀自然有着更细致的理解,对军人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谅。

此外,丈夫阳林还有一个“大加分”项目,他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暖男。只要回家,家务必然全包;只要上街,大包小包、女儿他都扛上肩。“平时下厨的机会太少,经常做得很难吃,但老婆孩子还是‘含泪’捧场,让我有进步的动力。”阳林的幽默实力也不俗,难怪妻子说常常有“甜如初恋”的感觉。

她教育孩子“有一套”

阳林、张曦家庭不仅是小有名气的书香家庭,而且家庭氛围好、邻里关系好,是很多人点赞的幸福家庭。

大女儿在学校表现优秀,被评为“全能型少年”,不少家长向张曦请教育儿方式与家教心得。让人意外的是,张曦自己贯彻的却是一套“无为而治”的方法。女儿上幼儿园时,张曦对周边多家幼儿园进行了反复比较,她想找的是一个作业少、不提早教学的幼儿园。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会教孩子小学课程,我知道这是一片苦心,但我并不认同。”张曦认为,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领跑并不能决定最后的成绩,反而容易让孩子在刚入学时滋生骄傲情绪,养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专注度不够的习惯。所以张曦希望孩子在入学前多玩耍,入学后再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似“无为”,实则包含了一位母亲、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子女教育的良苦用心。

女儿一位同班同学的父母下班时间较晚,张曦常常将那名孩子也接回家,还留孩子在家吃晚饭。女儿住院期间认识了同病房永州籍的一名小朋友,由于小朋友家庭困难又身患神经母细胞瘤,张曦一家慷慨捐款五千余元。虽然孩子最后不幸去世,但两家仍然保持联系。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希望孩子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张曦说。

6个株洲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家庭”!感人故事个个够拍部电视剧

张红军说唯一一张合影还是在大女儿结婚时

平凡农妇的不凡事业:

在村里办了200多期读书会

张红军今年46岁,是株洲芦淞区白关镇宋家湾村鹅嘴组的一名农村妇女。张红军觉得自己挺平凡,“还不就是上班下班,上养老下养小。”但当地不少人觉得,她干了一件很多农村妇女不会想到也不会做到的事情——在村里带着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做手工,还发动亲友、热心人到读书会当志愿者。

农妇操心留守儿童问题

张红军与丈夫生育了两个女儿。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她和丈夫都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工作,尽量挤出时间陪伴,亲力亲为教育。

在陪伴教育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张红军也发现了身边存在不少留守儿童。村中大部分的中青年都在外打工,孩子们大多交给爷爷奶奶甚至祖爷爷祖奶奶看护,“老人在辅导功课、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等方面通常不太注重,也比较容易溺爱。”张红军介绍,以前,村里的孩子放学后要么三三两两在外面游荡玩耍,要么就进了网吧、桌球室,近年来玩手机又成了孩子们的普遍爱好。

  广泛发动亲友来授课

2015年,一位村民在家办起了稻花香读书会,张红军成了读书会的骨干成员,主要负责活动组织、剪纸等课程的教授, “我以前剪纸完全出于兴趣爱好,没想到孩子们都喜欢学,这也更激励我去学习探索新的花色与方法。”张红军说,为了带给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她不但发动自家有教学经验的亲友上台讲课,还广泛联系社会上的志愿者机构、爱心团体,为孩子们带来高质量的课程。

读诵经典、分享历史故事、举行剪纸、书法课堂……刚开始时,读书会活动在村民家中进行,所需材料都由张红军等人来承担。几年下来,长期参加读书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负责授课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村里还安排了一间办公用房作为授课地点,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激励着张红军他们。特别是当看到孩子们通过活动,养成了爱学习、爱读书的习惯,张红军更是打心眼里高兴。

截至目前,白关镇宋家湾村的读书会开办了230期,成功举办了“身边好故事”演讲分享会,“家”主题剪纸,看望抗战老人等活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净化乡村风气,把文明新风的种子洒满乡间。

6个株洲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家庭”!感人故事个个够拍部电视剧

曾甘华、王敏夫妇

城里的小日子和和美美

这对夫妇却选择回乡发展

曾甘华、王敏夫妇在攸县小有名气——他们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跳出农门来到了城市,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小日子和和美美,两人又毅然回到王敏的老家——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当时一些村民甚至以为两人在城里犯了什么事。

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妻子王敏介绍,夫妻俩如今上有老下有小,城市生活确实舒适便利,但两人不想把这份惬意建立在对亲人的亏欠上。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准了,在农村也有干事创业的大好天地。

“羊倌”当得正红火

又调整方向当起“鸡司令”

起初,夫妻俩投入1万多元买来种羊。别人都是自由放牧,他们却开荒种起了牧草。四年的时间,夫妻俩把羊从两只养到了300多只,由于肉质肥美,往往还没出栏,就被预定一空。正当羊供不应求时,夫妻俩又改变了方向,将羊圈改成了鸡舍——养羊难以扩大发展,换一个方向或许更可为。

2016年,曾甘华从武汉买来2000羽江汉土鸡,当起了“鸡司令”。丈夫负责摸索养殖技术,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王敏则主攻销售。夫妻俩在鸡蛋上贴上二维码,林下放养、纯粮喂食等喂养方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客户眼前。这种依托于网络渠道的营销方式迅速打开了局面,帮助夫妻俩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

通过勤学苦干,他们从新手变成了专家,也由原来的江汉土鸡发展到药膳乌骨鸡养殖,每年出笼5000羽,产品远销上海、广东等地。

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曾建龙、罗同成都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开始,他们在曾甘华、王敏夫妇的帮助下开始饲养乌鸡,家庭收入明显增加。

“我们掌握了一些技术,能够带领贫困户一起养殖乌鸡,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在农村创业实现价值的体现。”曾甘华介绍,夫妻俩开创“送养包收”办法,免费上门送鸡、送技术、帮销售,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如今,夫妻俩已经将“送养包收”模式扩充到多个乡镇,利用公司的优势,建立乡镇电商平台,解决产品销售难题。2018年,通过“送养包收”方式,他们向全县超半数乡镇免费赠送2万多羽鸟鸡苗,帮助100多户贫困户创收260余万元,被当地干部群众称赞为“爱心鸡司令”。

在攸县,很多地方都有夫妻俩从事公益活动、进行志愿服务的身影。他们每天无偿为当地敬老院提供爱心鸡蛋,积极为患病村民众筹医疗费用,协同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参加捐资助学活动……

一位朋友曾调侃曾甘华:“他真是个‘永远在奔跑的阿甘’。”

来源/株洲晚报 记者/李卉 通讯员/朱新艳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6个株洲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家庭”!感人故事个个够拍部电视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