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开展此活动,制定了详细的TPM实施计划,各类保养机制,员工学习计划、设备维护评价标准以及激励与考核办法,并以月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从企业推行全员设备维护(TPM)的角度:。

西北某企业为了提升效益,几年前引入了精益管理模式。因设备作业多,制定了全员设备维护(TPM)制度。为了开展此活动,制定了详细的TPM实施计划,各类保养机制,员工学习计划、设备维护评价标准以及激励与考核办法,并以月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

工厂里设备漏油,不解决却考核,改善活动推行乱象之思考

这样的活动,在企业内部很常见,不足为奇。但是,当我到该工厂了解到实际情况以后,我沉默了。那天,我走到一个冲孔设备跟前,一个操作冲床的女孩正在忙碌的拿着一个废旧抹布擦拭着设备。设备到处都是油,管路和各个缝隙溢满了油。再往地面一看,下面放了一个托盘,满满的油。旁边还有一堆被油浸透的抹布。

我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说:“都是设备漏的,我要擦干净”。

继续问:“这是偶尔漏还是天天漏?答:“天天漏,而且这个车间每个设备都在漏”。

我说:“设备部门没有办法吗?”她说:“漏的严重了,影响设备运行了,才会解决。像这种小漏、小渗的现象,太多了,管不了。”

我最后问她:“你们不是推行TPM吗,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计划吗。”她说:“TPM只负责检查,拿只白色手套,随处一摸,脏了手套,就扣分罚款。”

我无语……

工厂里设备漏油,不解决却考核,改善活动推行乱象之思考

离开现场,我拿到了他们的TPM推行资料,并认真的看了一遍。计划和评价标准完善,资料齐全,多层联动,声势浩大。但发现,衡量的标准大多是设备是否干净,组织了多少次培训,各类文件表单是否齐全,是否按照各项操作规范执行等等。唯独对设备目前的一些关键问题,设备的故障停机等核心内容含糊其辞。也就是说,制度在引导着人们向名目繁多的非重点工作推进。

从看到的情况我断定,这个公司的TPM管理,形式大于内容。兴师动众,组织活动费用以及奖金花出去不少,关键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因此,我开始反思精益在企业的应用。这种情况太普遍了,非常多的企业借助精益这件事,歪曲其精神和理念,把它变成了向上级邀功的载体,让基层的员工叫苦不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非常注重形式,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不见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感的原因之一。

工厂里设备漏油,不解决却考核,改善活动推行乱象之思考

关于这个案例,我从2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从企业改善活动推行的角度:

1)企业的改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分清主次。核心指标要有效支撑企业的关键业务指标(如PQCD),并准确的根据权重体现在评分标准上。重视形式,忽视目标和结果以及创造的价值,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2)一个改善性质的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复杂的普遍性问题,需要多方配合,多人行动。此案例中明显的漏油问题,原因直接而简单,应该早早的被集中解决掉,根本无须什么TPM或其他形式冠名的活动。

3)开展一项改善活动,投入资源前,初期就要做好策划,以及对结果的判断和预期,领导层审批要关注真的产生效益还是管理人员的作秀,高层领导还要持续的跟踪进展,反思并纠正,以保证活动产生有效价值。

从企业推行全员设备维护(TPM)的角度:

1)TPM是全员设备维护,是设备部门联合全体员工,共同做好预防性保养,各司其职,消除设备各项LOSS,实现七个零目标。而此案例中由设备部门主导,把主要责任推到了生产现场,并按照自己制定的评判标准单方面检查考核,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2)自主保全管理中,“清扫“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如污染源,故障源,质量异常源等。而“个别改善“就是针对问题采取措施。该企业设备部门不仅对明显的污染源视而不见,还强行考核,要求员工不断的擦拭保持设备清洁。足以证明其对TPM理念的扭曲。

工厂里设备漏油,不解决却考核,改善活动推行乱象之思考

结束语:

这个企业,如果能把组织活动的费用,换一换损坏的备件,把漏油的问题解决了,无需什么活动,也能产生很大价值。所以说,企业开展改善性质的活动,绝对不能盲目效仿。针对显而易见的问题,简单、快速、有效的立即发起改善。同时,改善性质的活动,最好还是由第三方部门来策划实施,如精益专职部门。尤其要避免自己策划改善自己,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而管理层也要重视并严格把关,将各种形式主义和无意义的活动挡在门外,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

如果您喜欢管理与优化相关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可时常看到我的一些实践性总结与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