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与亲密伴侣的相处中,我们会因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争吵,会歇斯底里,惨痛不堪,这时往往需要有大度的一方紧咬着牙关道歉退让。在动态交流过程中让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声音是被聆听,理解,在意的自然会让人沮丧,而自己一次一次加重语气歇斯底里的呐喊却没能得到亲密关系的爱人的理解与回应又如何不是叫人感到绝望。

我们争论的真的是对错吗?还是我们声力竭的强求彼此的理解?

在我们与亲密伴侣的相处中,我们会因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争吵,会歇斯底里,惨痛不堪,这时往往需要有大度的一方紧咬着牙关道歉退让。关系才能的到缓和,而什么是道歉退让之中魔力呢?为什么道歉,退让常常成为关系转好的开端,而却在一些条件下起不到作用?我很想用一个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来更好的阐述我的想法,但是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例子,也许与我的亲密关系中的经历一样,大多数的争吵只有在争吵的那一刻有其时效性。许多看似大过天的争吵转眼也就被人大抵遗忘了。我只记得在争吵中的双方总是像是斗志昂扬且愤怒的辩手,随时准备提高嗓门,拿出更有力的证据压倒对方。却不想有时一方尽管并未词穷,也会因心里的委屈,爱人漠视而凶狠的眼神率先崩溃。而这常常会瞬间打乱双方对垒的格局与进程。这让我不禁猜想女性比男性在争吵中更易暴露情感中的软弱,这一特点会不会是在千万年进化过程中人类学到稳定种群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至少在亲密关系中伴侣的眼泪常常意味着一场辩论战到了裁判吹停的时刻。

我们当下先不去讨论为什么人因无法忍受伴侣的悲伤而果断的放过轻松收割胜利果实的时机,转而去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场争论对错的辩论而哭泣。如果真的是为了分辨对错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每当我们的伴侣哭泣之时,便是他们自知大势已去,胡搅蛮缠毫无意义,却因辩论失利感到无比沮丧而哭泣。但是哪怕做为一个男生我总是希望去相信自己的伴侣不如自己聪明,但事实上却不总是这样。事实上很多女性对于“谦让”这门艺术掌握的远远比男生要好。那么如果不是因为恼羞那么我们的伴侣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哭泣呢?“我认为是因为感觉不到爱了吧”? 至少这是我听过的答案也是我自己的答案。在绵长的争吵之中我们总是倾向于专注的阐述我们各自的观点,并努力的寻找彼此语言论据中的漏洞,随时准备加以反击。在这零和博弈中任何对于对方言词,感受的承认与理解都会被视为为是对我方自身优势的削弱。这样的我们总是直到一方率先奔溃才突然惊醒,反省着自己是否已经用力过猛对自己的亲密伴侣照成了伤害。所以这里所说的感觉不到爱了,是因为彼此过于都专注于自己的立场与感受在激烈角逐的过程中暂时的丧失了对彼此聆听,理解的能力。而在这过程中不顾对方感受的强词夺理也会让伴侣感觉不到被在意着。

在动态交流过程中让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声音是被聆听,理解,在意的自然会让人沮丧,而自己一次一次加重语气歇斯底里的呐喊却没能得到亲密关系的爱人的理解与回应又如何不是叫人感到绝望。所以争吵直到奔溃时的眼泪并不是爱人恼羞的眼泪,而是在倾尽全力之后依然没有办法感知到亲密伴侣的爱时的绝望。(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会在激烈争吵后提出分手,哪怕在事后想起仅仅只是因为一瓶酱油而已。)

如果我们暂时都相信这是争吵发生的原因那么,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才可以 make a difference 吧?回想起曾经有过的争吵是什么让我们的关系又好起来了呢?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我们又过了一关?的确,争吵有时就像是感情的年轮,一层一层的增加我们感情的风味。但这前提是要过了那一关,才有后面的故事吧。我们之前提到过一方率性奔溃会迫使另一方重新审视战局。而这往往会是两人关系新的开端。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在一方奔溃之后,另一方被迫放弃自己的立场转而笨拙的重新开始关注伴侣的感受而不再单单只是自己需求。如果你时常在那惊觉之后感到手足无措,那么想来你也曾和我一样笨拙的只会对着哭泣中的伴侣不住道歉,而却也总在被问到,“那你说说你为什么错了”这样的问题时显得笨拙而惶恐。这曾经困扰了我很久,也总是在想老子又没错都道歉了你还要怎么样?但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源于我们对于争吵本身的诉求的误解。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我们争吵的目的从来不是要证明我们之间谁更对或是更聪明,而是。。。渴望被倾听,与理解。所以在下次争吵来临的时候不妨试试看问自己两个问题,一,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说话的动机与意思,二,自己是否让对方也相信并感知到自己理解了他的意思。如果说还有什么需要做的便是问问对方是否理解自己所说话的含义,并告诉对方自己是否感知到了被理解。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想当然的认为亲密伴侣是随时随地最能理解自己的那一个,而当现实与这个美好的愿景相摩擦时,我们常常选择不断提高音量来解决问题,仿佛这便是我们面对情感危机时唯一的应对方式。但是请及时想起她或他,只是因为笨拙和不知所措才表现出如此粗暴和不安。你所期待的那个人对你也有同样的期待,如果你是总是善于放下自己去聆听的人那么,在风暴之后请不要忘记你的声音也同样希望得到共振。

我们争论的真的是对错吗?还是我们声力竭的强求彼此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