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汉献帝,一位在世人印象中软弱无能的傀儡皇帝。

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挟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曹操去世。然而在此之前,他从长安东归洛阳之路,却受到了后人四个字的高度评价,那就是“不负苍生”。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汉献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知道,汉灵帝死后,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就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后以军阀董卓的暂时胜利而告终,年仅9岁的刘协正式登基,是为汉献帝,董卓自封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再后来,王允设计除掉了董卓,可惜在对待凉州兵的问题上处理不当,导致董卓部下将李傕、郭汜重新又杀回了长安。

随后,王允被杀,朝廷又被这帮西凉骄兵悍将给控制了。

此时,地方各路军阀闹得很凶,根本就没几个人把汉献帝当回事儿。可汉献帝不能完全算是昏君,我们从他死后的谥号“献帝”也能看得出来。这里的“献”可不是说他把江山献出来禅让给曹丕,按照中国古代谥法的规定,“知质有圣,曰献。”

啥叫“知质有圣”呢?就是说他还明白点圣贤治国的道理,不是糊涂蛋。

公元194年,汉献帝14岁,举行了加冠礼,表示成年了,可以戴冠了。这皇帝一成年,就有官员奏请为其选立皇后,表示你该娶媳妇了,你猜汉献帝怎么说?他说:“我母亲安葬的地方还没定,怎能忍心谈选后妃之事呢?”大臣们一听,对,汉献帝的母亲王美人是被害死的,所以赶紧将其改葬到了汉灵帝的陵墓去,并追谥为“灵怀皇后”。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能证明汉献帝是懂得治国之道的。

还是在这一年,关中大旱,粮食价格贵得一塌糊涂,一斛(100升)稻谷居然要50万钱。因为饥荒,长安城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于是,汉献帝就赶忙命侍御史侯汶开仓放粮,取出仓库中的米豆熬粥救济百姓,可即便如此,每天仍旧有很多人饿死。

这时汉献帝就怀疑了,我拿出那么多的粮食来赈灾,怎么每天还有人饿死,肯定是这个御史中饱私囊、侵占了公粮。所以就立马派人取来了米豆各五升,让他们当着自己的面煮粥,最后熬出了两盆粥。

五升就能熬出这么多,拨出去的粮食有多少,能熬多少粥了,灾民有多少,按照每人每天两三碗来计算,也绝对是够的,怎么着也不至于让百姓再饿死。汉献帝认定这其中肯定是有官员作弊,便责打了侍御史侯汶50廷杖,且查收了他侵吞的公粮。之后长安城中的饥民终于得到了救济。

所以汉献帝应该算是稚子早慧,你想啊,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动荡年代里,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可惜的是,他毕竟年幼,且朝廷大权都被别人掌控着,所以他自己也干不了什么事。

一年后,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城各自拥兵相攻,汉献帝派人去为他们和解,两人根本不听。为了争夺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打算将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结果走漏了风声,被李傕抢先一步,派兵将汉献帝、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全都劫了去。

不久后,汉献帝在原李傕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逃了出来,继而辗转东行,一路上那是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不过途中有好几次形势危急时,部将让其上马先跑,结果人家却说:“朕绝对不会丢下百官自己逃命,我一死他们都完了,他们有什么罪啊。”

由此可见,汉献帝还真是仁爱之主,在这种战乱时代,这样的皇帝不多了。

公元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又胁迫其迁到许昌。汉献帝算是结束了他的逃亡生涯,后面就做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但这过程中,他依旧心有不甘,曾暗下衣带诏,令董承设法诛杀曹操,结果失败,他的两个儿子被毒酒毒杀。

每每想起汉献帝,未尝不叹息同情,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年纪,他是何等的无助和孤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