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非常出名的战役,除了它是皇家内部争位的一个战役之外,还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的只是用了一个城的兵力就攻到了中央,夺得了政权,是一个地方推翻中央的成功案例。

这次战役就是发生在明朝,主角就是朱允炆和朱棣。不过先提一下大配角朱元璋,朱元璋设藩王,朱棣则被封为燕王,封地为北京。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子,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自然顺理成章成了明朝一代新君。这时朱允炆就想削藩,想把燕王主力部队调到边塞,削弱燕王的实力。燕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就起兵反抗,而当时的燕王的兵力只有几千,随后发展也不过2万多人。

首先我们就分析一下他们的兵力对比。燕王占地北京,有人就说了北京那可实力强了,不就集合了全国的资源了吗?其实不然,当时的北京,由于刚刚推翻了元朝,还没缓过劲,很多生产经济都需要恢复,所以可以看出,朱元璋并没有很待见朱棣。

虽然在朱棣的管理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他地盘少,兵力也少,钱也少。而朱允炆方面,他是明朝的皇帝,镇压藩王的叛乱维护国家的稳定,自然是名正言顺,有着丰厚的兵力和财力,对付一个地方的叛乱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靖难之役中,朱棣就是以少胜多,是何缘故呢?

那这个就和双方的领导者的水平有关了。

朱允炆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对兵法还行,可是没有实战,压根也就不会打战。他任用耿炳文、李景隆为主将,但又频频指挥错误,导致主力部队不断被歼,最后李景隆甚至还开城迎降。

而朱棣能文能武,特别在擅长带兵打战。他作战也不硬拼,而是懂的适时出击,灵活应用战略,调兵遣将,全军上下一心,打败五十万兵力,最后一举攻下南京。

其实还有个大的因素,也就是和朱允炆削藩有关,朱允炆需要削除藩王的权力,那其他的藩王自然也担心轮到自己,故而对这次皇位争夺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怎么听朱允炆的调遣。

最后估计还得提一下大配角朱元璋,明朝建立后,他诛杀了很多功臣,这些功臣都具有军事才能的,所以也没留什么人给朱允炆,朱允炆也没人可用。

明朝在财力,兵力雄厚的条件,因为没有好的军事领导,最后败给了一个地方军团。所以说无论何时何地,人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上下古今团队 离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