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亦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中庄子提到鲲和鹏都出自一本叫做《齐谐》的书,但是这本书是谁所作,里面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庄子也没说,只是提到:“齐谐者,志怪者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志怪《齐谐》是怎样的一本书?

是否是假托“重言”?

有人认为《齐谐》是庄子“重言”所作,何谓重言呢?就是有人在写文章的时候,自己想说什么话,但是感觉自己说的话分量不够。只好假托某位名人所说,或者是出自某个名著。

就像现代人很喜欢杜撰一句话,然后说鲁迅说的。这还不算过分的,更过分的是,网上大量流传的马云的话,马云自己都表示很迷惑。

庄子曾提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就是寓言有十分之九,重言有十分之七。庄子曾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他说就像婚姻需要媒人。因为你自己说自己有多优秀,是没有人相信的。

庄子在《盗跖》一章提到这么一则故事。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志怪《齐谐》是怎样的一本书?

孔子和柳下惠是朋友,柳下惠有个弟弟叫柳下跖。柳下跖是一个出了名的土匪,手下聚集了数千人,被人们叫做盗跖。

有一天孔子就去劝说柳下惠:“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为人兄长者,一定要为兄弟做好楷模。现在你的品性高洁,你的弟弟却为祸百姓。我私下里为你感到羞辱啊!”

柳下惠说道:“先生认为做父母的一定能教育子女,做兄长的一定能教导好自己的弟弟吗?柳下跖性格就像涌出的泉水,不能拘束。他的想法就像山林的风,不可捉摸。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说:“那请让我去劝解一下他吧”!

柳下惠:“先生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他的思辨足以掩盖他的过错。”

孔子不听,于是孔子去见了盗跖。盗跖正在带着队伍,把过路的人杀了,切碎他们的心肝吃点。

盗跖对孔子说道:“你假借文王的主张迷惑天下,头上带着树枝一样的帽子,腰上宽阔的牛皮,整天胡言乱语。你不不耕种却有美食裹腹,你不织布却衣服讲究。你让读书人不能回归自然的本性,整天在诸侯面前搬弄是非。

你用花言巧语迷惑子路,让他除去了代表勇武的高冠,遵从你的礼仪。结果子路为了刺杀篡位的卫君,被人剁成了肉泥。子路就是因为听了你的话,才死无全尸,你愧为人师啊!”

结果搞得孔子非但没有劝好盗跖,还被骂的灰头土脸。柳下惠对孔子说:“怎么样,他没有听你的劝告吧”。这就像没有生病的人,你非要给他下针,你劝告老虎要去吃素,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实际上这则故事完全是杜撰的,因为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柳下惠出生于公元前720年,也就是说柳下惠比孔子大了整整169岁,两个人根本不可能是朋友。

那《齐谐》是否也是庄子杜撰呢?这个不太可能。因为不止庄子提到过鲲和鹏,列子也提到过鲲鹏。在《列子 汤问》中提到

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

如果没有《齐谐》这部书,庄子完全没必要说它出自《齐谐》,完全可以说它出自《列子》或者其他的著作。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确实存在过一部叫做《齐谐》的书。而且还非常有名,其知名度应该不亚于《山海经》,因为很多人都引用了里面的内容。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其实在《逍遥游》中不但引用了《齐谐》,而且还引用了《山海经》中的姑射山。从列子和庄子的记载来看,《齐谐》应该是和《山海经》相类似的一部书籍。

实际上《山海经》也多有佚失,现在的《山海经》大多都是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后人的重新汇编,有很多出自一些史书的记载,比如在《汉书》中就收录了《山海经》十三篇。

在晋朝人们汇总各种典籍,编辑校订了现在成书的《山海经》。我国大多数神话故事也都可以从《山海经》找到源头,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志怪《齐谐》是怎样的一本书?

但是很遗憾的是,《齐谐》一直没有真正的残篇保留下来,只有一些上古的文献的只言片语。在南北朝时东阳无疑曾作《齐谐记》,但是已经和上古时候的《齐谐》关系不大了,即便如此这个《齐谐记》也大部分都佚失了。

据说《齐谐记》文笔优美,故事曲折生动。现在所流传的牛郎织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等等都源于《齐谐记》。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收录的内容已经和《山海经》的风格完全不同了,《山海经》中都是那种想象力非常丰富,充满理想化的神话故事。而后人的《齐谐记》已经贴近人们的生活了。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志怪《齐谐》是怎样的一本书?

两种风格虽各有优劣,但是后世的神话故事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明显都远远不如上古时期的《山海经》和《齐谐》等作品。庄子用《山海经》中的姑射山为背景,寥寥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神女形象。

上古的神话志怪书籍,它大多都是给你描绘了一个无比宏大的框架,你可以尽情地挥洒你的想象力,进行加工再创作。可以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思想宝库,《齐谐》的轶失不可谓不是一大损失。

我们以前看历史事件中有很多毁坏书籍的故事,后世人们称之为“书厄”,其实很少有人直观感受到它的灾难影响有多大。其实每次大规模的毁坏,轶失了很多珍籍,都是数千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说是一场浩劫,一点都不过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