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學時候,我們都學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詩詞,名叫《憫農》,他也被人們叫做《古風二首》,在我們小時候學習的時候,一般只能學到他的第一首詩,有時候甚至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其實有兩首,而要說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爲在古代,憫農其實是一首反對朝廷的詩句,而這一切的起因,還要從李紳這個人來說起。

其實李紳是一個典型的官四代,但同時,他也是一個負二代。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爲他的曾祖是當年朝廷中的宰相,被封爲國公,但是在位期間卻犯了一個大錯誤,並且在戰場上戰敗,最後皇帝念在他有功勞,於是僅僅是將曾祖罷官。雖然命保住了,但是家庭卻開始沒落了,到了他的父親這一代,雖然是個縣令,但是家中沒什麼錢財,並且在李紳小時候就已經病亡,他和他母親相依爲命。

後來長大後的李紳在27歲高中進士,成功進入了國子監當助教,多少人都夢想着能來這裏上班,但是李紳似乎對於這裏有什麼看法,就是不想去,於是乾脆辭官,說自己要回到家鄉,而在路上,他前往金陵遊玩,正巧受到了當時的太守李錡的賞識,於是將他留在這裏當副手,可是很快李紳就發現,這個李錡手腳不乾淨,於是想着辭職,但是這個李錡每次都能找到他,然後將他又帶回來。

後來李錡要被朝廷調走,可是這個人就喜歡在金陵,因爲在這裏他能像皇帝一樣自由自在,於是叫李紳幫他寫一個文書,而內容就是冒充百姓挽留他,李紳假裝在紙上書寫,但實際上他並不想幫忙,可是李錡一直在旁邊看着,最後李紳也生氣了,直白的說:“老子不幹了!”李錡卻非常客氣的說:“滾!來人!押入大牢!”直到很長時間後,李錡被處斬李紳才放出來。

三年又三年,李紳再次回到了長安,擔任校書郎,而在此,他遇到了敵對勢力的李逢吉,雖然勢力不同,但是李逢吉這個人也算是個性情中人,對於李紳這個人非常看重,再加上二人當年進士同榜,於是邀請他一起玩樂。期間李逢吉邀請他一起寫一首詩,而他張口就是這個《憫農》。

任誰聽到了這個詩的第二首都能聽出來,這是一個在諷刺朝廷的詩詞,而正巧李紳的好朋友就是李德裕,他和李逢吉是敵對的兩黨派,所以李逢吉趁機將這首詩詞交給了皇上,然後落井下石,但是皇帝看後,覺得這個詩詞乃是一個明鏡,讓自己看清了民間的疾苦,反而召來李紳開始重用,而李逢吉卻在後來的朝堂戰爭中失敗,被免去了官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