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想不到与攀枝花邂逅是这样的来去匆匆,再说实在点,也就是穿城而过的缘分,就是这样的擦身而过也不能抑制住为这座城市写点什么的冲动,看见美好的事物就要讴歌,看见不公的事件就要抨击,把自己搞的很累也就在所难免。

虽然是第一次真实的感受攀枝花,也仅仅是如此的走马观花,但对这座城市还是颇有情愫,那是在初中地理课文里,就知道了这座金沙江畔的钢铁名城,春天火红的攀枝花会开遍全城,攀枝花也就是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也是攀枝花的市花,想想春天满城的木棉花盛开,攀枝花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攀枝花距离成都七百多公里,距离昆明三百多公里,这就注定它就会成为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攀枝花是个多民族地区,除了汉族,还有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等,是崎岖多变的地形、得天独厚的气候、多民族成分让攀枝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还赢得了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钒钛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荣誉,尽管是走马观花也感觉到那可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城市从渡口到攀枝花名字的国渡,还与共和国领袖老泽东颇有渊源,1965年3月4日,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到了中央,毛泽东问他们:“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是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很好看,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攀枝花这个地名由此而得来,全国以花卉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仅此一家。

攀枝花村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1953年百废待兴的中国太需要钢铁工业的强力支撑了,经过勘探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是一个巨型铁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大西南工业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65年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6年渡口市重新启用攀枝花市名。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攀枝花所处的河谷地区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全年无冬,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上。夏季的气温却不高,从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亚热带至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使攀枝花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最适宜冬季避寒度假旅游。

这一辈子对植物有着天然的兴趣,很多年以前就知道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发现了古老而残遗的苏铁属植物群落,分布面积约300公顷,植株约38万余株,其壮观程度难以描述,被生物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它们成片生长,年年开花,雌雄竞放,与恐龙和熊猫并称巴蜀三宝,因此也就对攀枝花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许是苍天要弥补我来去匆匆留下的遗憾,在攀枝花机场竟然看到许多长满种子的苏铁,虽然它们还没有到成熟期,但也是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橘红色的种子包裹在卷曲的花萼里,给人呈现出一种罕见的自然之美,许多地方铁树开花都是稀罕事,要看到它的种子就更困难了,能够在攀枝花看到如此多的结果的苏铁也真是幸运之至,更说明金沙江畔钢铁之城攀枝花的独特气候和水土条件的优越。

我们的车子穿行在攀枝花的大街上,金沙江就在山脚奔流,两侧是茂密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修剪整齐的街边花园真有下车浏览的冲动,无奈飞机不等人只有不停地赶路,健谈的出租车司机让我们知道了攀枝花的许多,大量工矿停产,人口严重外流,城市活力尽失,出租车是越来越难干了,和所有矿产资源城市一样攀枝花也面临着凤凰涅槃般的城市转型和二次创业的压力,祝福攀枝花重新崛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