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5月15日社论】今年春天以来,华裔学者的处境可谓日益尴尬。特别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表态、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发生除员风波之后,很多华裔学者落入了不知所措、生怕动辄得罪的境地。不少华裔科学家已经被迫改变科研方向,调整项目申请和学术规划,减少、甚至终止了与中国学界正常的交流往来。然而,这样一种状态正常吗?公平吗?即便其看似会打击中国的科技发展势头,但对美国学界有好处吗?

侨报社论:保护华裔学者,五大学举动值得喝彩!

今年春天以来,华裔学者的处境日益尴尬。近日,伯克利加大、戴维斯加大、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特拉华大学五所大学陆续发声,保护华人学者。美国华人联合会(UCA)也在联系各地大学教授、科研机构的华裔学者向校方联系和陈情,鼓励校方发布类似声明。华人联合会表示,希望看到全美更多大学和科研机构能够加入。(图片来源:侨报漫画 退其/绘)

在这种情况下,有识者如伯克利加大、戴维斯加大、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特拉华大学,他们所发出的有关捍卫学术自由与科技交流、保护华裔学者的声明是可贵而温暖的。他们珍视华裔科学家所做的贡献,他们反对因族裔身份而导致的刻板成见,他们相信科学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全人类。人们应该为这五所大学的举动而喝彩。其所捍卫的不仅只是华裔科学家的尊严,更是整个科学界的公义与正直。

毋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华裔学者违规操作的现象,美国的利益、中国的好处,他们都想要。如美方许多科研机构要求,如果与外国展开项目合作,就必须详细申报。不进行申报而擅自与外国机构进行合作,就属于违规行为。对于这类人,社会无意支持。在美国华人联合会近日发表的五点声明中,他们也特地提到,“华裔科学界里确有一些不良人士违规行事,操守不彰,影响了整体华裔科学界的声誉。对此行为,我们予以谴责,并明确支持政府所进行的各项合规努力。”但是,如果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给华裔专家学者整个群体贴上诸如“间谍”“不忠诚”等等歧视性标签,那就违背了任何倡导民主与文明、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的良知与底线。

抛开李文和、陈霞芬、郗小星、谢克平这些已经被证实的冤假错案,以及这些冤屈对当事人的职业生涯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不谈,当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被质询、调查、停职甚至起诉的时候,当华裔科学家仅仅因为他们的祖籍国或华裔背景而遭受不信任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是美国华裔的悲哀,也是美国学界的悲哀。

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将直接导致美国人才流失,而人才,才是未来科技进步所依赖的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人能否认,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观点的碰撞以及多样性知识的交融,换句话说,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人员往来,本是极为常态、极具积极意义的事务。而眼下美中之间政治与经济层面的摩擦给科技领域带来了一大挑战,那就是如何划定红线?如何界定行为的性质?

毕竟,在以往的操作中,特别是在一些合作性的项目中,有些行为是无可无不可的。目前,很多华裔学者采取“凡事多请示、遇事多汇报”的方式,这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向校方显示清白、脱清干系,但长此以往,这种操作方法终究不是个事。

学界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操作规则,这样,人们可以按照管理部门的规定来行事,而不致束手缚脚、无所适从。

在这个艰难时刻,华裔学者不应退却或逃避。在一个特定的大氛围之下,以所谓清者自清、甚至闲云野鹤的心态来处之,既没有担当、更缺乏长远眼光,也正因为此,我们赞赏伯克利加大等五所美国大学的举动,赞赏美国华人联合会的五点声明、赞赏诸如特拉华大学十多名华裔教授的努力。我们也知道,还有不少教授、学者在为在美华裔科技界的未来而奔走。须知,一个糟糕的美中关系对在美华人和我们的后代,对美中两国民众,对这个世界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只要是合规、合法的,在美华人学者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扮演美中两国间科技桥梁的作用,与华人社区一道,通过科学交流和文化教育等方式来加强美中关系,唯有此,才能真正为在美华人及后代们赢得一片晴天。(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