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2》在上映之前,曾经是我的年度最期待影片之一。

现在,大概已经可以竞争我的年度最失望影片了。

没有了第一部的陀螺导演之后,这部续作几乎失去了上一部中的所有优点。

是的,一无是处,包括特效。

时至今日,《环太平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被称作“经典”。

对于机甲迷和怪兽迷来说,本片几乎挑逗准了他们这个爱好里每一根最敏感的神经。

而在普通观众心中,本片也是在“机甲大战怪兽”这个概念里,相当独树一帜的影片。

《环太平洋》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人类遭到穿过虫洞而来的外星怪兽袭击,如何誓死保卫地球的故事。

整个故事有一种全人类在生死关头背水一战的苍凉感。

而这部续作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虽然同样是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但我很难感受到一种危机和紧张,

这大概是因为片中处处充满了刻意和生硬,每一步剧情的进展,都是能感受到幕后编剧生拉硬扯的设计。

狗尾续貂的作品大多如此

而这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观影体验。

至于本片如何在各方面被前作远远甩下,我们可以挑些最重要的点逐一对比。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肯定是故事。

第一部《环太平洋》是一部还不错的原创故事,刚刚已经讲过。

虽说依旧没有逃出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套路,但是已经在固有的模式中,努力的做出了创新。

而第二部不仅套路,而且故事全面崩坏。

看开头,重生之后的人类世界一片混乱,到处都是破败的城市和垃圾堆,政府系统也是瘫痪状态。

整个世界的机甲防御系统总指挥在一个中国将军手里,全球共用一个军事基地。

可影片后半部分到了日本,却是正常而繁华的城市,仿佛十年前的浩劫从未发生过一样。

连一个完整可信的世界观都没有建立起来,《环太平洋2》可以说是非常草率了。

还有博士莫名其妙的黑化,景甜莫名其妙的洗白,这些推动主线进展的最重要剧情,转折的都十分生硬。

接下来再说人物。

上一部中的设定是,人类制造出了可以跟怪兽作战的机甲。

但是要想完美控制,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必须要至少两个人协作。

于是,上一部的主角们,一群既有天赋又能够心灵相通的人,被选中接受机甲驾驶员的训练。

他们当中有父子,有兄弟,有兄妹,大多有血脉相连的关系,才有先天的默契。

而这部续作中,很套路的把两位主角选定为大叔和萝莉的组合。

大叔是上一部中的救世英雄,却莫名奇妙的堕落消沉。

小萝莉是个天才,十几岁靠捡垃圾一个人能做出来一台几十米高的机甲。

WTF?

两个人一定会在最后完成对彼此的救赎,大叔帮萝莉走出童年阴影,萝莉帮大叔重新振作。

天呐,还能更套路一点吗?

强行给两个人身上安插的属性能别这么夸张和生硬吗?

而且,这样的一对组合并没有任何功能性,纯粹是因为:流行。

从《变形金刚5》到《金刚狼3》

这些年我们已经看了太多了,会腻的好不好啊编剧?

其他人就更加莫名其妙了,一群小年轻,也没看出来大家有什么特殊本事或者互相间有什么血脉联系,就成了全世界最精英的预备机甲驾驶员,委以拯救世界的重任。

太随便了吧?

最后说说特效吧。

这部的特效是标准的好莱坞流水线特效,能看到满眼的都是钱,不差,但是也不特别。

好莱坞大片的特效(除了卡神),差距已经不是在技术上面了,而是在风格和想象力上。

陀螺导演手下的怪兽,都是日系怪兽的风格,高大、黑暗,但是每一只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

也有从一开始没有智力的纯力量系,到后来有智力有绝招的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比如怪兽在和机甲的战斗中,进化出了能腐蚀机甲的酸液,

还有瞬间破坏机甲电路使它瘫痪的冲击波

这样才使机甲与怪兽的战斗有了紧张感和危机感。

而第二部中的怪兽却几乎只有蛮力。

他们进化的结果是——合体。

然后变得更大,更有蛮力。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陀螺导演手下的机甲,有些笨重,但是有真正的金属感和力量感。

这才是真正几十米高的钢铁怪物应该有的样子。

而续作中的机甲,外表光鲜亮丽,灵活的像袖珍模型一样。

很难感受到那种磅礴大气,厚重稳健的真实感。

跟外星来的变形金刚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还没人家炫酷。

说了这么多差距,那为什么陀螺导演没有继续执导呢?

或者说,没了陀螺导演之后,这部续作为什么还要这么勉强的拍出来呢?

这里面的故事要细细的讲一下了:

当年陀螺导演砸下1.9亿美元拍出的机甲大片《环太平洋》,并不是很受美国人民待见。

本土票房仅收一亿出头,不到成本的一半。

若不是全球票房收了四亿多美金,这部“二”大概也不会诞生了。

而这全球票房的四分之一,全部产出自中国。

中国观众似乎对机甲人大战的特效大片十分感兴趣,《变形金刚》系列在内地票房,同样是出了奇的高。

而《环太平洋》这部机甲大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好莱坞的美国人,看到了我们这个神秘东方国度惊人的潜力和资本。

因为《环太平洋》是史上第一部中国内地票房反超美国本土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

之后几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好莱坞的“中国特供”影片,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此片的激励。

不过因为《环太平洋》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实在太差,手握版权的传奇影业迟迟没有启动续集的拍摄,而是选择了更加稳健的《侏罗纪世界》、《冲出康普顿》等项目。

续集拍摄计划搁浅,托罗导演也没有干等着。

他跑去拍了部《水形物语》,还在今年的奥斯卡上拿了两座小金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

不过这也证明了,陀螺导演确实是有才华的。

《环太平洋》能在内地大爆,因为故事真的很好看。

对待商业大片一向苛刻的豆瓣网友给它打出了7.6分

好于81%科幻片,好于84%动作片。

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了。

而换了导演之后的《环太平洋2》,豆瓣评分只有5.8,及格线都没有够上。

所以,在没有了陀螺导演,又没有一个不烂俗不套路的剧本的情况下,为什么重启了这个续集呢?

这就要从环球影业自身的变动讲起了。

2016年初那起惊天收购可能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万达35亿美金收购传奇影业,所以《环太平洋》这个大IP也算是到了万达旗下。

既然中国人喜欢这种机甲大战的题材,那么它的续集项目也就理所当然被提上日程。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环太平洋2》,已经不只是一部“中国特供”影片,简直可以说是对中国资本的跪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包括整个“拯救世界”行动的最高领导人,就是张晋饰演的中国将军。

当然,最明显的还是景甜的上位。

一般来说,像景甜这种大公司,尤其是最尖端的科技公司的BOSS,都属于那种万恶的资本家。

毁灭世界的大灾难全是他们搞出来的。

比如《银翼杀手》、《生化危机》、《猩球崛起》等,大多数末日科幻片都是这样。

景甜的造型和在影片中前半段的表现,像极了标准的超级反派,

有钱,而且冷漠

不顾一切的想把远程机甲布满全球,想想都觉得有阴谋。

结果,最后居然成了正义的化身,亲身上阵驾驶远程机甲救下了两位主角。

对于导致灾难的那些无人机甲,她自己是毫不知情滴。

她只是一个遭人阴谋暗算的小可怜。

对于这样跪舔的剧情,我只能双击666。

毕竟,金主爸爸中国人,怎么会是坏蛋呢。

而上部中的女主菊地凛子就惨了,莫名其妙领了便当,而且是死于事故。

这么憋屈的死法,对于曾经拯救过世界的英雄来说,也太随便了吧。

真的死不瞑目啊。

第一部《环太平洋》,海外应该是主打日本市场,毕竟作为高达的故乡,日本人对这些otaku机甲本身就相当痴迷。

除了机甲,日本人更痴迷的大概就是怪兽了吧。

日本人不光创造出了著名的哥斯拉,还有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奥特曼》系列里各式各样的大怪兽。

陀螺导演本来就是个怪兽迷,从《潘神的迷宫》到最近的《水形物语》,几乎每一部他的电影都少不了怪兽元素。

而《环太平洋》中,他给那些来自外星的怪兽取了个有趣的名字:kaiju

日语“怪兽”的发音。

这么多的致敬和日式元素,所以女主便不出意外的找了个日本演员。

而这一部续集中,为了给景甜让路,就随随便便让菊地凛子领了便当

重点市场的偏移明显到我作为中国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而制作方也不想做任何掩饰

就差直接在宣传视频里喊出来:“亲爱的中国观众,你看我们都这样了,行行好买张票吧。”

还有一处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让中国观众看到会感觉熟悉和亲切的地方:

就是最后消灭怪兽的大杀招

那从天而降浑身冒火的招式,不就是传说中的“如来神掌”吗?

我打赌导演一定看过《功夫》,才想到这么致敬的。

《环太平洋2》上映至今,一周票房勉强迈过五亿大关。

最终落点应该跟前作相差不多。

然而这已经不是那个6亿多人民币就能排到年度前五的2013年了。(《环太平洋》以6.9亿的总票房排在2013年度第五)

2013年全国总票房217亿,而现在三月份还没过完,内地票房已经突破200亿大关了。

中国观众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随便忽悠忽悠就愿意买账的傻子了。

我们越来越看中质量、诚意和口碑。

若仅仅是特供和跪舔,不好意思,我们不买账。

《环太平洋2》的结局似乎预示了还有续集要拍。

人类似乎想穿越虫洞,带着机甲杀到怪兽世界的老巢。

中国人一听到就容易热血沸腾的一句话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如今的好莱坞似乎也学聪明了,模仿着《战狼》里这句话,想要拍个“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的剧情。

求求你了,别这么拍。

我们虽然热血,但我们又不是傻子。

义和团早就没了。

在第一部的设定里,怪兽世界的实力比人类高出不知多少个等级。

只是穿过虫洞而来的几只怪兽,就差点把地球毁灭掉了。

我不想看人类去送死,更不想看为了拍续集赚钱而颠覆掉最初的设定。

所以《环太平洋》这个IP,最好就到此为止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