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带来科研突破,填补学科空白,促进行业升级……

海南:聚才而变

海南日报版面截图

五月二十五日,海南省省级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大厅挂牌成立。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

海南日报记者李磊王玉洁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所)副研究员胡永华这几天比较忙,他正为申请某项海洋研究项目做准备。若不是和海南日报记者聊起,他几乎要忘记,下个月便是他回到海南工作一周年的时间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胡永华加入到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中,并开始着手攻克鱼类病毒性病害这一困扰海南渔业养殖多年的棘手问题。

胡永华是近年来我省从国内引进的优秀人才之一。今年5月《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公布后,我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和胡永华一样的优秀人才加盟海南的建设。

那么,人才对于海南有多重要?海南,到底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引进的人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胡永华(右)与团队成员研讨交流。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韦茂金摄

一次引才,带来科研的快速突破

胡永华团队:

已从10多种海洋生物中分离出几百株微生物,其中至少有4株是新种微生物,还有一些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具有极高的酶活力,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

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所副所长戴好富至今还记得和胡永华那次在电梯里的偶遇,正是那次机缘,让我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科研有了飞速突破。

2016年,在青岛召开的一次海洋研究相关会议上,戴好富在电梯里偶遇当年从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所毕业的胡永华,多年未见,两人相谈甚欢。戴好富向胡永华发出了到海口工作的邀请。此时的胡永华,正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已经拥有6项鱼类疫苗研发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曾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胡永华就是我们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走出电梯,戴好富决定在会议之后专程到胡永华的实验室了解情况,向其再次发出邀请。

2017年9月,经过慎重的考虑,胡永华回到曾经毕业的中国热科院热带生物所,担任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室主任,一头扎进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

其实,最吸引胡永华来海南的原因,是中国热科院依托热带生物所成立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是为了深入挖掘海洋这一“蓝色宝藏”,重点解决热带海洋生物资源领域的关键问题、共性问题。

不到一年的时间,胡永华加入到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中来,从10多种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了几百株微生物,其中至少有4株是新种微生物,还有一些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初步评估判断,有些微生物具有极高的酶活力,在饲料、肥料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

此外,胡永华还就自己的专业特点,对海南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开展研究。这些年,石斑鱼病毒性病害给海南石斑鱼养殖带来严峻挑战,一旦鱼苗受到病毒感染,养殖就要面临数量减少、成本增加等问题,从而影响石斑鱼市场的供给。于是,主要从事鱼类疫病防控研究的胡永华一到海南,便马不停蹄对该病毒病原展开系统研究。当前,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胡永华的到来,让我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有了快速突破,由他负责组织申报的海南省海洋生物资源功能性成分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设立。在刚刚公布的2017年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胡永华入选了我省“创新·实验室”类的“百人专项”人选。戴好富表示:“作为一个科研机构,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像胡永华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加入。”

中国热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院还将以“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为契机,“固定”引才、“流动”引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特岗绩效、科研启动专项资金和住房条件等优惠政策,为加快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中国热科院已经引进200多名博士人才,4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其中科技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青年人才的比重逐年增加。

一次引才,开辟全新的学科领域

邓建强团队:

很多法医学理论、数据是基于温带气候基础而建立的,“热带法医学”的创立填补了学科空白,将使包括海南在内的所有热带地区和国家受益,更好地揭示和打击犯罪

这几天,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主任邓建强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为“热带法医学”教材的出版发行做最后的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热带法医学”的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将于今年由国内权威出版社编印。这也标志着,这门诞生于海南的法医学科有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2011年10月,邓建强作为法医学科带头人被引进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工作,此前,他有着多家国内顶级法医鉴定中心工作的经验。

初到海南,当看到整个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仅有3间小房子和简陋的仪器设备时,邓建强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然而,更让他沮丧的是,他发现“在海南自己毫无用武之地”。

“来到海南后,我觉得之前很多理论和经验根本不能用。”邓建强说,大部分法医学发达的国家地处温带地区,很多法医学理论、数据也是基于温带气候基础而建立的,那些数据在海南不能照搬。

邓建强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法医学中往往需要根据尸体腐烂程度来判断死亡时间,但是在海南岛的热带地区,腐败的速度明显要比温带快很多。他的科研团队仅仅是为了摸清尸体白骨化的时间,就开展了大量试验以收集数据。再比如海南岛生长着大量热带植物,这就需要和海南植物学、中医药学研究机构合作,从千万种海南独特的有毒植物中进行筛选甄别,建立一套海南独特的毒物标本库,用于判断海南特有的动植物中毒死亡案件中的毒物检测和分析。

于是,创立一个“热带法医学”新学科的想法,在邓建强心中诞生。创立一个独立的学科,不可能单枪匹马一蹴而就,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热带法医学”的人才引进工作就成了重要环节。

“这几年,多名国内外的优秀法医学人才加盟了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不少人是冲着‘热带法医学’这块‘新大陆’来的。”邓建强说,而“热带法医学”,也正是因一个个优秀人才的到来而日渐完善。

去年10月从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医学院引进的博士陈建华,常年从事心脏病理方面的研究,来到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后,开始对热带地区高温气候常见的心脏病猝死展开研究;去年12月,在美国多所常春藤大学就读博士后的王威环加盟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常年致力于大数据研究的他,将大数据引入“热带法医学”的研究,让该领域告别了个体独立研究的时代;刚刚加盟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的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博士张鹏,致力于基因组学研究,为海南法医学在该项领域的拓展带来零的突破。

一系列人才的引进,让海南的法医学有了突破的发展。去年9月7日,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在海口揭牌成为“国家级(资质)司法鉴定机构”,成为海南省当前唯一全面通过国家司法部、认监委、认可委推荐与评审的,具备国家级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开始跻身国内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也为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的引才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基础支持,开展的法医昆虫、法医硅藻等解决海南实践难题的攻关项目,获得了2项国家基金和1项省基金资助。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拥有和中心研究方向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团队,我们‘热带法医学’领域研究才会取得更大突破。”在创立“热带法医学”的过程中,邓建强也明白了人才对于海南法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站在拥有高标准配置法医物证、毒物、病理、临床4个专业实验室的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门前,邓建强表示,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成为国家级(资质)司法鉴定机构后,他们比以往更加需要法医领域的优秀人才,也特别愿意向热爱法医学、在法医学领域有创新性成果、专业素质过硬、能培养人才的科研人员抛出橄榄枝。“热带法医学”的发展,将使包括海南在内的所有热带地区和国家受益,为揭示和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发挥巨大作用。

一次引才,促进行业水准提升

优秀人才的到来,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大幅度提升行业水平,为海南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和生机

对人才的渴望,体现在我省的各个行业领域,而这种对人才的追求努力,海南一直没有中断过。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省不断从国内外招引人才,他们的到来,很好地印证了人才对于海南发展的意义。

担任海南省眼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常务副院长的钟兴武,作为人才引进至海南后,带领团队积极推动眼科科研,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幅度提升了全省眼科整体技术水平,带领该院改写了海南“眼科大病必出岛”的历史。

几年来,钟兴武组建的防盲义诊医疗队,奔赴海南岛各市县,把高端的眼科服务和科普免费送至基层,惠及群众8万余人。在海南,钟兴武还组建了海南省眼库,与美国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眼库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眼库捐赠的角膜,每年完成约200例角膜移植手术,使诸多角膜性致盲患者复明。

2015年8月,以通过“望闻问切”找出学校短板提高教学质量出名的周小华,从江西新余来到海南保亭中学担任校长。在保亭中学的3年时间里,他通过抓教学,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办学思路和办学愿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周小华在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制度,通过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同时积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轮流选派教师到内地名校跟班学习……

在周小华的管理下,近年来保亭中学中考、高考成绩优异,教学质量提高了,大批外地学生开始转入保亭中学。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汪峻峰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2年,他作为人才引进该校。在他的带领下,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研究中心承担和参与省内外多个重点项目,他们的研究领域是让混凝土、钢筋等更加适应海洋环境,变得更加耐腐蚀。如今,由该研究中心研发的海洋工程防腐涂料已在洋浦港得到广泛使用。

……

作为我省引进人才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到来,为海南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和生机。

政策引才,这些领域期待你来

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并将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着各方人才齐聚海南。特别是在今年5月《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公布后,我省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密集出台,正用行动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纸面上的每一个字变为现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类似于胡永华、邓建强、周小华、钟兴武、汪峻峰这样的优秀人才加盟海南的建设。

6月初,海南省人才办向全社会发布了《海南省2018年度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面向国内外提供省内101家用人单位1530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岗位。这次发布的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重点围绕海南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需要进行征集。

6月初,省人才办、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海南省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配套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为在我省全职工作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等国家级人选提供配套资助。

近期,省人才办启动实施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遴选工作,并指导协调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分层分类做好本地区、本领域专家联系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全省专家服务水平。

一系列的引才措施,让如今的海南正敞开怀抱向全世界人才发出召唤。源源不断涌入的人才,也必定为新时代蓄势腾飞的海南,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