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随着各型防空导弹的迅速崛起,60毫米以上的大中口径高炮逐渐从美、苏和西欧等军事强国装备序列中退役,各国都开始集中研发新一代牵引或自行式中小口径速射高炮,以应对低空、超低空突防带来的新挑战。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却出人意料地开始研发“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让当时很多军事专家大跌眼镜。

独树一帜的另类火炮:意大利76毫米“奥托马蒂克”自行高炮(1)

从目前已有的资料看,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这一另类举动也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的结果。首先,20世纪70至80年代正是世界各国武装直升机大发展的时期。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如米-24“雌鹿”和AH-1“眼镜蛇”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第二代武装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和卡-50等也在研发之中。这些被称为“空中坦克”的各型武装直升机凭借远程重型反坦克导弹,往往可以在北约典型小口径高炮,如德国“猎豹”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4000米的有效射程外发动攻击。因此,如何在苏制武装直升机发动导弹攻击之前就对其实施毁灭性打击成为北约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想到的办法便是采用更大口径的高炮。

“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的有效射程和有效射高分别为6000米和5000米,远远大于40毫米以下的各型小口径高炮。而苏联于1978年刚刚装备在米-24“雌鹿”E/F上的9M114反坦克导弹,其最大射程也不过5000米。另外,当时北约各欧洲成员国在研发武器时很看重通用化这一点。“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就直接采用了同属奥托·梅莱拉公司旗下产品的76/62式76毫米单管舰炮技术,弹药亦可通用,降低了研发成本和后勤保障压力。

独树一帜的另类火炮:意大利76毫米“奥托马蒂克”自行高炮(1)

1981年,奥托·梅莱拉公司完成了“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的可行性研究,并且立即着手研制第一门样炮。1986年,首门样炮下线并随即进行初步试射和全系统综合机动性测试。1987年,奥托·梅莱拉公司制造出第二门样炮。这两门样炮在之后的两年里进行了大量相关试验和测试,包括高速搜索和跟踪测试、机动搜索和跟踪测试以及对空中目标的实弹射击和行进间实弹射击。

独树一帜的另类火炮:意大利76毫米“奥托马蒂克”自行高炮(1)

在测试中,两门样炮共发射了1500余发炮弹。试射结果表明该炮射击精度高,在射速122发/分时,1000米距离上的散布为0.2密位。而根据奥托·梅莱拉公司的估算结果,针对2800米处俯冲角15°、飞行速度1.5马赫、长5米、弹径0.25米的来袭导弹,“奥托马蒂克”76毫米自行高炮发射6发炮弹可确保将其击毁。同样状态的目标在1700米处时,该炮只需发射2发炮弹便可确保击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