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敏瑶】目前,手机制造行业还面临着诸多自动化难点。3月30日下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三届机器人+3C家电终端应用大会上,节卡机器人销售总监吴寅分析,手机制造行业的现状是:全国3C从业员工约7,300,000人,一线员工需求量庞大;员工作业内容单一重复、工作条件差,每人每天重复同一动作约1,000次。

与此同时,50%的开工率表明人力需求季节性强、流动率高;工人工资不断上涨,最低工资已从1,500元增长到2,130元,增幅达42%;国内老龄化加剧、接近刘易斯拐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占比达17.2%。

面对此现状,手机制造行业急需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然而,种种因素导致行业自动化改造困难重重。

首先,手机零配件尺寸细小,从制造工艺来看,排线安装、螺丝锁缚、功能测试,封膜、贴标、焊接、转运、专项测试等工艺复杂度高,并要求节拍速度快。

其次,从市场需求来看,手机品牌及型号繁杂。据统计,2017年国内共上市新机型1,054款,仅有约100款“爆款”,市场节奏难以把控。

此外,单型号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迅速,OLED全面显示屏、双曲面玻璃、无线充电、面部识别、3D相机、5G等新功能的更新换代则伴随着工艺的革新。

吴寅表示,传统自动化方案在面对这些难点时已显得无所适从,如项目实施周期可长达2个多月;需要专职自动化人员;专机占用大量产线空间;难以实现低成本的精细力控;投资回报慢,适应性差等,这些因素都可能让传统自动化产线面临淘汰的风险。

基于此,协作机器人的特点及优势得以慢慢展现。

节卡小助协作机器人的特点及优势

吴寅介绍,小助协作机器人的精度可达±0.05mm,速度达到1m/s、180°/s,该系列拥有3Kg、7Kg、12Kg三款不同负载的机器人,供电为100-240V、50/60Hz,采用ROBOFACETM系统,以及第三方移动终端(包含Android, iOS, Windows)的视教器。

小助协作机器人具备碰撞检测的功能,并搭载了视觉,因而具备人机协作必须的安全性。该款协作机器人运用模块化的结构,可在全生命周期免保养。

“小助协作机器人在手机行业应用拥有很多优势,比如,适应于现有产线工位切入;编程方式可视图形化;支持无线实时、离线式编程;可灵活调整作业位置及工作任务等。”吴寅表示,小助协作机器人更具性价比,以及更短的投资回报期,可以完成丰富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

节卡如何助力手机制造商

据悉,节卡机器人在创立之初就制定了首要攻克的目标,即解决工业流水线后段二次包装的落后状况。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就是为乳制品行业打造礼品箱牛奶智能化包装系统,填补了行业空白。

从2016年开始,节卡开始尝试改变同样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为我国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乡化纤打造的氨纶自动分级分拣机器人包装系统,再次填补行业空白。

除此之外,节卡机器人还在多个领域拥有项目集成经验及基础科研,如汽车座椅弧焊、防撞梁激光切割等弧焊、切割、喷漆应用;任意定义视觉围栏、激光3D扫描,仿生机械、无人机协作等技术。

在吴寅看来,应用及新技术的后盾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节卡成立于2014年,团队由首席科学家朱向阳教授领导的10名教授组成,主要人员均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所等专业从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专业研发人员。

“应用方案及项目实施是制胜关键,节卡正与经销商一道,致力开发具体工艺段的应用方案,如基板及SMT工艺,光学检测及功能检测,手机面板、锂电等装配测试等。”吴寅说道。

他进一步指出,打造标准工艺段应用的目标是可复制、可靠性高、导入迅速、投资回报期小于1年。

协作机器人在手机生产线的应用可谓机会和挑战并存。“手机行业亟待机器换人,大量自动化机会;由于工艺、产品特性,自动化难度高;节卡小助协作机器人自身优势明显,方案研究及项目实施是制胜关键。”吴寅总结,协作机器人大有可为,节卡将关注终端需求,着力打造典型应用,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