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网讯(□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徐勐 通讯员 刘亚琳)编者按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纪念日。焦裕禄,他用生命在河南兰考燃起了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远行的游子从未离开故乡,榜样的力量、信仰的光芒,在淄博这片土地上交相生辉、薪火相传。 焦裕禄,是一个闪动着永恒光芒的名字;焦裕禄,是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永做路标的名字;焦裕禄,是淄博骄傲的儿子;焦裕禄,更是淄博的一面旗帜……

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

5月14日,来自博山区的2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向焦裕禄塑像敬献花篮,拉开弘扬焦裕禄精神,担当作为抓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以此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 焦裕禄塑像前广场花团锦簇、绿树成阴,《墓志铭》等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句,诉说着故乡对这位游子的牵挂,诉说着焦裕禄精神在故乡淄博薪火相传的故事。

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

故乡从未忘记这位远行的游子。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不幸病逝,年仅42岁。两年后,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馆在博山区源泉镇落成,并先后四次进行建设提升,用一幅幅图片、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实物为人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焦裕禄,让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走近他、感知他,学习传承他的精神。目前,焦裕禄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者420余万人次。

“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参观者,“七一”前后一个多月,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个批次的几千人来参观学习。”博山焦裕禄纪念馆馆长焦玉星告诉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淄博市不断开展向焦裕禄同志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等活动,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都曾多次到纪念馆参观学习,基层干部群众也纷纷来到馆内聆听焦裕禄成长故事,学习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并将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

“中国有个焦裕禄,老家是博山,自幼受尽各种屈辱苦难……主政兰考根治三害,人民都爱他……”这是博山区实验小学的师生创编的歌曲《焦裕禄赞》。如今,焦裕禄的故事在孩子们中口口相传、代代传颂,当地还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剧,把焦裕禄的故事搬上各式各样的舞台。

“在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中,我们一直在打造以焦裕禄精神为内涵的‘博山精神’,新时期涌现出了全国‘林业英雄’孙建博,‘全国三八红旗手’吴圣霞,‘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王勤利,全国民政系统最高奖‘孺子牛奖’获得者吕绪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医院优秀院长’、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告诉记者,博山正在建设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建成后,学院将集党员干部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焦裕禄事迹展示及精神研究于一体,成为立足淄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教育基地。

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焦裕禄精神在故乡薪火相传

以博山区为代表,淄博市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时代楷模”、没有手脚的领路人朱彦夫,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孟祥民,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六十年不灭的“红烛”李振华,拿百姓当亲人、“焦裕禄式”好干部刘昌法……正是他们,聚合出“焦裕禄精神”更亮的成色,这一群焦裕禄的“好学生”,把“焦裕禄精神”深深地扎进了各自工作的岗位上,书写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新时代焦裕禄”故事。

半个多世纪以来,焦裕禄精神在淄博的传承更加具体化、有形化,凸显着鲜明的时代性,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也早已渗透到淄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和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淄博市上下已形成了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焦裕禄精神,人人都以“我是裕禄故乡人”为荣,个个都以“敬业奉献为人民”为己任,争当“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的浓厚氛围,他们爱岗敬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群众、至诚报国,让“焦裕禄精神”在淄博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