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多,最近经常跟我和他姐姐说“屎尿屁”这些字眼,然后看着我们的反应在那捂着嘴偷偷地笑。

之前有一个家长也跟我反映过她孩子的问题,说孩子动不动就爱说“臭屁奶奶”“臭妈妈,臭爸爸”等,而且说完特别开心,咯咯地笑个不停。越不让她说就越说得起劲。

孩子为什么那么爱说屎尿屁呢?

其实3-5岁的孩子对这些所谓的“污言秽语”很敏感。

他们发现,“屎尿屁”这样的词汇很有力量,能引起我们这些大人的强烈反应。“臭屁”“大便”这些在大人看来是不文明、不雅的词语,一旦从孩子那里说出,大人就会很反感,阻止孩子,不让他们说。

(警告:前方有屁股)

大人的这些反应,更激发了孩子说“屎尿屁”的兴趣。他们觉得,自己通过说“屎尿屁”,会更加刺激到大人,甚至能预测到大人的反应——生气、制止、甚至恐吓、打骂。

随便说几句“屎尿屁”就能让大人这么紧张,轻易引起大人的注意,对孩子来说,这太好玩太刺激了!于是,他们就会乐此不疲、说个不停。

知道了孩子爱说屎尿屁的原因,我们在应对上就能对症下药了。

首先,放松心态,不要把“屎尿屁”这么屁大点的事当回事儿。这些只是孩子成长的阶段性特点,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不说了。

有时候反而是我们的过激反应,才让孩子更加频繁地说个不停。

为了防止儿子对外人也说这些字眼,一天晚上,我突发奇想,索性跟孩子们玩了一场关于屎尿屁的游戏:

“孩子们,你们不是喜欢说屎尿屁吗?那从今晚开始,我们就设置一个‘不文明语言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可劲儿地说,看谁说的多。

但有个前提,过了这个时间,你们就不能再说这些字眼了,如果我听到谁有意或无意地说了超过3次,那明晚就不能再参加这个游戏了。好吗?”

孩子们一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儿子首先提出了疑问:“妈妈,那我能说小鸡鸡吗?”

我说:“不能。因为小鸡鸡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呀。我们就说那些所有人都有的。”

儿子乖乖地遵守了规则。

于是我们仨人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各种不着边际地说……

……什么猪粪啊、牛粪啊、犀牛粪啊,最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粪都出来了。很明显孩子完全沉浸在这个游戏当中,并且玩的不亦乐乎。

这个游戏结束的时候,女儿故意逗儿子说出那几个字:“你告诉姐姐,什么是不文明语言啊?”

儿子可不上这个套。故意转着弯说:“不文明语言,就是不好的语言呗。”

“那什么是不好的语言呢?” 女儿还不死心,继续追问。

儿子转动着小眼珠,翻了个白眼:“不好的语言就是不文明语言呗。”

女儿最终还是没有得逞。但很明显,他们已经彻底爱上这个游戏了,并开始期待第二天我们三个人的屎尿屁时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儿子女儿再也没有说过屎尿屁这些字眼,且都很小心谨慎,唯恐自己犯规,参加不了当晚的游戏时间。

而且在后来的游戏时间里,我们还通过一些这方面的绘本,如《呀!屁股》、《臭臭》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些生动有趣的绘本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又让孩子们更加科学直观地了解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其他相关绘本推荐:

《大便书》

《皮皮放屁屁》

《小米的便便商店》

《都是放屁惹得祸》

《我要拉粑粑》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我们所谓的“不能说不文明语言”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或场合下不允许说。因为我们担心孩子说这些会给别人带来不适,担心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

但人总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即使再有修养的人,也有需要发泄的时候。而且作为常人,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说出来确实挺解气的,而且自己的情绪也得到了发泄。

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就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关起门来私下里说个痛快。比如,您也可以专门找个固定的时间,跟孩子们玩一个屎尿屁游戏。

您可以提前制定好规则,界定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在我上面的游戏时我规定小鸡鸡不可以说。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规定哪些不可以说。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一味的关门,禁止孩子的一切不良行为,但却没有对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进行了解。因为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背后都是有正当需求的。

因此,想要提醒家长们:在给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关门的时候,别忘了给正当需求“开窗”。

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应该有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