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恒久常新

八月的马里受西南风的影响,正处于雨季,随时可来的大雨让空气不再灼热,也不再让人窒息。头顶烈日,我们的队伍整齐严肃,正走向香气四溢的食堂,头顶突然传来了“轰轰轰”的响声,由远及近……

“是武装直升机。”

“不对,肯定是运输机。”

其实大家早习以为常,忙活了一上午,刚准备饱食可口的饭菜弥补汗水时,又是卡斯特营区的飞机在活动。

(来源:恒久常新手机拍摄)

2017年11月17日,在温哥华召开的联合国维和国防部长会议上,加拿大政府宣布将重回联合国维和行动,并承诺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联合国维和行动,其中的内容之一,便是通过部署以中型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为主要构成的空军特遣队,来提高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空运能力。

2018年3月19日,加拿大国防部长宣布将派遣一支空军特遣队加入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于是,加拿大马里特遣队应运而生。

6月24日,加拿大派出的首批战区激活小组(Theater Activation Team)抵达加奥,其主要任务是为空军特遣队部署做准备工作。加拿大国防参谋长Jonathan Vance将军也随同抵达,目的是与联马团、盟友和东道主国家等商讨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空军特遣队成员也已开始长达一个月的训练。7月9日,Chris Morrison上校被任命为加拿大马里特遣队指挥官。7月15日,首批次CH-147F “支奴干” 和CH-146“格里芬” 抵达马里加奥市,部署在加奥市郊的卡斯特营区。

又过了两周的时间,经过初步行动能力检验,加拿大马里特遣队于8月1日正式接替德国和比利时,开始执行任务期为12个月的“彰显行动”(Presence Operation)。

这支加拿大马里特遣队总人数250人,其中包括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等,部署3架CH-147“支奴干”和5架CH-146“格里芬”(两种飞机都各有一架作为备用),主要执行马里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空中医疗后送、人员物资空运和空中护卫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温哥华联合国维和国防部长会议,加拿大政府承诺将提高女性参与维和任务的比例。因此,本次维和任务有22名女性军人参加,比例高达9%。这无疑是率先垂范,积极响应联合国提高维和行动中的军警女性人数的决议。

2018年8月2日,马里,加奥卡斯特营区,加拿大Jackie Ruis上尉进行CH-147H“支奴干”飞行准备(来源:Corporal Ken Beliwicz)

在缺席联合国维和行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加拿大重新派遣维和部队,体现了加拿大力求重归联合国维和事务的决心。但加拿大国内对马里特遣队的产生仍不乏质疑的声音,因为加拿大现任总理特鲁多曾在2015年秋季大选表示,任内将派遣600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所以有评论认为,此次向“没有和平可维持”的马里派遣维和部队以及增加女性维和军人,都是特鲁多政府过多谋求执政利益的政治姿态。

再来了解一下这支加拿大的维和部队。

马里特遣队的CH-147“支奴干”来自由皇家加拿大空军第450战术直升机中队。该中队前身是1968年3月29日成立的第450重型运输直升机中队,之后几经调整,于1998年1月1日遭到解散。2012年5月2日,该中队重新组建,并于2013年6月24日接收第一架CH-147F “支奴干” ——CH-147F “支奴干” 是波音公司先进的、多功能中重型运输直升机。

“支奴干”运输直升机(来源网络)

CH-147F “支奴干” 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

加拿大马里特遣队空中医疗后送小组通常由4名步兵担任警卫人员,2名医疗兵,1名医生和1名危重病护士担任医疗小组成员。

2018年7月31日,马里,加奥,空中医疗后送联合演习,荷兰远程巡逻小队将模拟伤员搬运至加拿大Ch-47“支奴干” (来源:MCpl Jennifer Kusche / Canadian Forces / Combat Camera)

特遣队的CH-146“格里芬”则是来自加拿大空军408战术直升机中队,该中队可追溯到1941年二战期间皇家加拿大空军海外轰炸机中队,昵称 “鹅中队” ,战绩斐然,历经多次解散重建,至今在加拿大空军力量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从1996年9月开始,408战术直升机中队开始配备“休伊” 家族的多功能武装直升机——CH-146格里芬,主要提供空中机动、空中突击、情监侦等任务。

2018年8月5日,马里,加奥,一架CH-146“格里芬”武装直升机在营区起飞 (来源:Beliwicz Corporal Ken / Combat Cam)

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部署前的5月22日,皇家加拿大空军405战术直升机中队和408战术直升机中队进行了联合演习,检验了CH-147“支奴干” 和CH-146“格里芬” 的联合执行任务能力。实际上,这两者作为加拿大空军作战的主力干将,具有丰富的战术配合经验。在阿富汗行动中, “格里芬” 就曾承担“支奴干”的护卫任务,两者实战配合经验老道。

根据加拿大与联合国签署的出兵备忘录,加拿大马里特遣队主要承担空中医疗后送、人员物资空运及空中护卫等任务。空中医疗后送(Aeromedical Evacuation)是指对处于医疗监管下的伤员航空运输至不同医疗场所。联马团紧急状态时的空中医疗后送主要通过“9线表(9-Liner)”进行联络,确定伤员位置以及具体伤情。

马里属于世界上最落后国家之一,国内交通极不发达。联马团部队亦分散部署在首都巴马科(总部)、加奥、梅纳卡、昂松戈、布雷姆和通布图(廷巴克图)等各地,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巡逻、补给以及护送车辆途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例如简易爆炸物袭击或恐怖分子埋伏,出现人员伤亡时,空中医疗后送便极为重要。

甚至是各地因受限于十分落后的医疗条件,当出现蝎子、毒蛇甚至是蜘蛛咬伤等情况时,也不得不采取空中医疗后送手段,送往加奥中国二级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因此,在德国6月份执行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后的能力空白期内,联马团多次催促加拿大加快部署进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马里,加奥卡斯特营区,沙尘暴来临前的机场(来源:Beliwicz Corporal Ken / Combat Cam)

马里维和任务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任务区。自2013年至今,已有170余名维和军人死亡,大多是因为恐怖袭击,其中包括中国赴马里第四批维和部队的申亮亮烈士。但对加拿大马里特遣队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地面恐怖袭击,而是马里的极端条件。

加拿大马里特遣队指挥官Chris Morrison中校称: “(在马里工作)就像在北极地区工作一样,只不过冰变成了沙子,气温从零下四十度变成了零上四十度。”

而一位曾部署于波斯尼亚和阿富汗的加拿大飞行员更是直言,面对极端高温、沙尘暴等严苛的自然条件,飞机的降落、维修、保养甚至是加油都挑战巨大。

除了面临极端自然环境挑战外,加拿大马里特遣队还面对着联马团自身带来的挑战。首先,任务伊始,德国维和人员就对加拿大马里特遣队通气称,当联合国护卫车辆受袭后,其请求医疗后送的申请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繁杂环节才能得到批准,通常需要等待数小时,期间还受到联合国通讯网状况不良的影响。

其次,联马团逐渐加强了同非洲G5 集团(布基纳法索、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和马里)的合作,而马里及广大萨赫勒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由法国和非洲G5集团联手打击,联马团维和行动颇具反恐作战行动的性质。因此,加拿大马里特遣队重要的空中行动可能直接卷入反恐作战行动——这是加拿大政府很担忧的地方,认为可能违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立性。

总而言之,在西非马里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联马团致力于实现地区和平,推动落实和平协定。而加拿大马里特遣队的部署,背后由加拿大国家谋求国际维和事务发言权的行为支持,无疑十分有助于实现联马团使命和马里的和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