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安全事故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碧桂园(02007),正在以半年报发布为契机,实现舆论反转。

8月21日,碧桂园披露了一份靓丽的业绩报告。截至6月30日,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人民币,下同)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74.9%。这是继2017年销售跃居行业第一以来,碧桂园再次发力,有望蝉联2018年销冠军。

报告期内,碧桂园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18.9亿元,同比增长69.7%,毛利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4.6%和94.9%,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80.2%。

在同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碧桂园就前期受到外界广泛质疑的安全事件、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多元化布局做了详细介绍。

“高周转王”

在21日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提出:“公司将放慢发展速度,加强安全管控。”

这是碧桂园第一次宣布降速。众所周知,碧桂园在行业内一向以高周转著称。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在公司内部多次强调,高周转是碧桂园战无不胜的法宝、是抵抗任何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设计当天内出图(通宵)”,“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正,5个月资金再利用”。当然,这只是碧桂园针对三四五线城市的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碧桂园没有国企背景,拿不到便宜的资金,只能提高资金周转率,低成本拿地,快速开发,配套到位,低价开盘。

业内流传着一份碧桂园的“456计划”:拿地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回正。

20多年来,面对中国楼市的起起伏伏和政策环境的风云变幻,高周转成为碧桂园以不变应万变的杀手锏。

得益于高周转带来的资金高效利用,碧桂园是大型房企中少见的低负债企业。

很多房企在扩张过程中,负债率急剧上升,负债率超过100%的比比皆是。但碧桂园对负债率一向比较警惕。截至2017年6月30日,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59.0%,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81%,连续11年保持净借贷比率低于70%。

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继2016、2017年之后,碧桂园又一次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报告期内,碧桂园录得房地产销售现金回款约3360.2亿元,净借贷比率为59.0%。这意味着,碧桂园当期通过经营本身便可以录得盈利,不需要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撑现金流,折射出其自身造血功能强劲和稳健的财务风格。

当然,有一利必有一弊。高周转模式在带领碧桂园快速攻城略地的同时,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高周转本身并没有问题,不但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是化解风险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同时还能快速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有分析人士称,“关键是程度要和企业的综合能力匹配,从本质上讲,高周转和高品质并不对立”

此次提质控速,也许是碧桂园一次自我大体检,它的结果还未知,但总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进入利润收割期

“我们检讨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公司正在重新审视管理系统,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溯源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面对过去两个月出现的多起安全事故,杨国强在21日的致投资者公开信中致歉。

杨国强所说的“放慢发展速度”也得到了碧桂园总裁莫斌的响应。在2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莫斌提出“提质控速”,强调要把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透露,下半年拿地会更加慎重,碧桂园的投资也会相对作出调整,要求员工聚焦现有的项目运营。

当然,面对庞大的土地储备,碧桂园也不可能踩下“急刹车”,就像一台已经开足马力的机器,只能慢慢降温调档。

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园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3.64亿平方米,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1991个,其中上半年新获取项目530个、权益内预期建筑面积6008万平方米,平均地价2387元/平方米。

这样的土地储备和拿地能力,哪怕是把速度降到去年那样的零增长,也够碧桂园“挥霍”五六年。

如今,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大房企纷纷开始寻找新的航道。实际上,当房企到达较高的规模平台后,一旦放慢增速,负债率下降,反而有助于提升利润,这已成为龙头房企的普遍规律,除了碧桂园外,还有多家大型房企主动将船舵逐渐从规模转向效率和质量。

也就是说,碧桂园持续多年的规模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净利润收割期。那么,“提质控速”是否意味着碧桂园将抛弃它轻车熟路的高周转模式?

“第一代农民工”

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多少带着其掌舵者个人性格和管理风格的深刻烙印。

杨国强26岁开始当包工头,今年64岁,掌管几千亿市值房企,但他毅然不断告诫自己的员工,“年轻时代的贫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贫穷曾在我身体上留下伤痕:手上的镰刀伤疤时刻提醒我作为第一代农民工的过去。”杨国强在8月21日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里开宗明义地写道。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矫情,一股励志故事和成功学的鸡汤味扑面而来,但鸡汤也好,鸡血也罢,杨国强还真做到了。比如,他几乎不接受采访,不出现在某位大佬的朋友圈。碧桂园总部依然在杨国强老家的北滘镇,从公司走出去一公里,看到的就是乡野。

即便公司因安全事故刚刚陷入舆论漩涡后,本次的碧桂园业绩发布会杨国强按照惯例仍然没有出席,只在当天发出了一份致投资者公开信。

建筑工出身的杨国强与数千亿市值房企集团掌舵人的身份放在一起,多少带有一些违和感。但不得不承认,其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思路很有成效。

2012年8月,碧桂园推出成就共享计划,当项目在一年内实现资金全部回笼,且达到一定的利润标准时,项目负责人可以分享该项目利润的20%。成就共享计划实施2年后,杨国强将其进一步升级为同心共享计划,公司的所有新项目,员工都可以以15%为股权比例上限进行跟投。

赵烈文曾对曾国藩说:当每个项目都与员工个人利益休戚相关时,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将得到充分的激发。

成就共享计划执行一年后,碧桂园跨入千亿房企俱乐部,且进入了国内地产开发商的前十。2017年,碧桂园销售业绩跃居行业第一。

不过,这种“大干快上”的激励政策,不但会引发安全质量问题,也容易步入单纯以成败论英雄的误区。为此,碧桂园提出“提质控速”和管理优化,但是从“高周转”惯性轨道换挡转型绝非易事,一个改变双向考核的管理政策呼之欲出。

“要把安全和质量跟团队的激励机制直接挂钩,而且是一票否决。同时,让施工合作伙伴必须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会加大在合同里的质量和安全的奖励比重。对现有的在建工程和未来的新项目都会在合同中增加一条,即凡是发包方发出的指令,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施工方有权拒绝,并向上一级报备,就是向我们报备,直接报到我这里。”本月初,莫斌对媒体表示,“出现安全事故,激励全部退回”。

来源:深蓝财经旗下公众号深蓝财经网(shenlancaijing)

作者:柴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