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立即参与

  文/刘兴亮(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你听说过一款叫做红芯的浏览器吗?以前我也没听过,但最近耳朵都听得起茧了~

  前段时间它刚刚获得一笔2.5亿元的融资,投资方都大名鼎鼎,包括晨兴资本、达晨创投以及IDG等等。

  这家公司有多牛呢?打开官网,万里长城中国红,恢弘气势扑面而来。再看红芯官网对该浏览器的介绍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的智能浏览器内核-红芯内核(Redcore),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听起来感觉很厉害有木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木有?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牛的“拳头产品”为什么我一直都没听说过,难道说我这个“古典”互联网专家真的已经过时了?

  之后的事态发展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就在红星宣布获得C轮融资的当天,有网友对红芯浏览器安装文件进行了解压,发现显示的都是Chrome浏览器文件,版本号还是Chrome两年前的v49,安装目录里甚至出现了Chrome的logo,这可能是在“致敬”Chrome吧~

  所谓的自主研发原来不过是个套了壳的Chrome。哎,红装虽然穿在身,我芯依然是谷歌芯。红芯的劣质把戏被揭穿,网络舆论一片哗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件,且看我来亮三点:

  左一点:红芯内核是个伪命题

  红芯浏览器一直宣称拥有自主浏览器内核,面向高端制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军工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要打造一亿人的安全工作入口。如今被扒出来用的是Chrome内核,于是美其名曰“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模仿改进的“微创新”本身没问题,但连文件名都懒得改的创新方式恐怕也只能叫做“打包式创新”了。2.5亿的皮肤是真的贵!

  你说互联网竞争激烈我赞成,但仅仅因为这个理由而使用“特别的营销手段”,在浏览器的技术软件命名上面别出心裁,随意使用“国产”“自主研发”这些词来误导大众,不仅玷污了“科技”这两个字,更让国家蒙受耻辱。这不是宣传过度的问题,根本就是丑陋的弥天大谎。

  互联网圈有句老话: 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知识产权。红芯浏览器,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老话。

  右一点:汉芯造假事件

  现如今的红芯事件,不禁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发生在中国科研界的一大丑闻,“汉芯造假”事件。

  2001年,高才留学生陈进从摩托罗拉辞职海归,进入了上海交大,当时正赶上宏观政策鼓励芯片研发行为市场化时机。2002年,陈进从美国买了10片老东家摩托罗拉的芯片,从此开始了他偷梁换柱,毫无ABCD数的吹嘘之路。他请了几个农民工先是磨掉了芯片上的摩托罗拉标志,然后印上“汉芯一号”的字样,摇身一变就成了国产自主创新的“汉芯”项目。

  短短3年,陈进共向国家各个部门成功申报项目次数达40多次,累计骗取国家科研费用突破一亿元。陈进当上了长江学者,拿着上亿科研经费,在学校当院长在外面当CEO,妥妥的人生赢家。

  2006年事情败露后,陈进虽然被撤销职务,但没有人因此受到法律追究。说到底,这桩欺骗了整个国家的骗局,是一场涉及多方的腐化问题,所以只能草草了事。

  回头再看,芯片也好,操作系统也好,浏览器内核也好,举着国字头,贴着爱国标签,享受着经费支持…十几年过去了,卖点还是如出一辙,我们真的进步了吗?

  下一点:我的中国“芯”

  美国封杀中兴事件,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缺乏底层核心技术的痛楚。

  对于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一直以来国人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剽窃、抄袭、伪造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缺“芯”少魂之痛更是从未远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场持久攻坚战。目前来说,虽然我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甚至部分关键领域已经具备了竞争力,比如华为海思芯片、5G等,但在很多关键领域我们仍然受制于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赶超英美”不在一朝一夕,更要杜绝浮躁风气,5G、芯片、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各个都“芯”系国运,弯道超车还有机会。

  说回到“红芯”事件,我们看到其身后有着知名VC、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的身影。身处“资本寒冬”,红芯却接连受到了资本青睐,如今被扯掉底裤,投资方会作何感想?到底是判断失误还是心照不宣的别有用心?

  再看看红芯官网挂满墙的认证资质、荣誉奖励、服务客户还有合作伙伴,这背书,大写的服气,关于这些呢,我没什么好质疑的,毕竟我相信,红芯胆子再大,也不敢欺骗政府啊对不对?就是想问问这些机构、企业,脸疼吗?

  

  十几年来,从汉芯到红芯,都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当年,诺基亚有句广告语是,科技以人为本。而从汉芯到红芯的科学体系是——科技以壳为本。

  十几年前,汉芯是把MOTO的芯片买回来之后,雇佣农民工磨掉人家的LOGO,再刻上汉芯的LOGO,然后就号称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十几年后,红芯是把Google的浏览器下载后,雇用码农在外面包了一层外衣,就有了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的智能浏览器内核。

  汉芯红芯之后,未来还会有什么芯?估计各种芯还会层出不穷,但估计就是没有「良芯」,没有我的中国芯。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加入北京科技报丨北科传媒(全职/实习)

  [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推荐选题

  [email protected]

  

  下载“科学加”客户端,阅读和搜索更多精彩内容

  【视力保卫战专题③】你适合做近视手术吗?先了解下适应症与风险

  【视力保卫战专题②】孩子度数年年涨!那些宣称缩短眼轴的方法都不靠谱

  【视力保卫战专题①】你以为近视都是因为读书写字?还有几个原因也必须知道

  

  有疑问或寻求帮助,快加入"科学来帮忙"群!

  科学加(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 北科传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