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文:老张在路上

山东章丘位于济南和淄博之间,宋时属于齐州济南郡。在章丘东南有个明水镇,北接黄河,南依泰山。明水镇东边,有条绣江,碧水清清。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写诗咏过这条江:“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绣江旁边,有一眼泉水,名为百脉泉,和济南城里的趵突泉齐名。

李清照就出生在百脉泉不远处的义仓一带。(注:李清照故居,知道多的是济南大明湖畔。广义上也可以说李清照是济南人,具体点是章丘明水。)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01

1084年3月(一说1081年),李清照出生,成年后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父亲名李格非,母亲是当朝宰相、加封岐国公王珪长女王氏,因为难产而早卒。

李格非,字文叔。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韩琦门下士。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李格非当了太学录事官,也就是国立大学里的下层学官。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大概就在这前后,李格非又续娶状元王拱辰的第二位夫人薛氏的长孙女王氏为妻。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出生于书香门第,有共同的生活情趣和爱好,都喜欢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新婚生活和美好的爱情滋润让李清照诗兴勃发,她的这一时期的词,充满柔情蜜意: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我就将这枝花插在云鬓间,让我的脸庞与花儿在一起,让情郎比着看看,到底哪一个更漂亮?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蜜月之后,赵明诚要继续读太学,太学生和官吏一样,除了四时八节的休假,每月只有初一十五的“休沐日”才能回家。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虽然年轻,因为喜欢书画金石文物,在汴京文人士大夫圈子里已是小有名气,当时的诗人谢逸就有诗称赞赵明诚:

《送赵德甫侍亲淮东》:

茂陵少年白面郎,手携五弦望八荒。

欹帆侧柁转天末,瞿塘灧滪一苇航。

向来问字识扬子,年未二十如老苍。

林花蜚尽春事了,粲然一笑西山阳。

幅巾相从竟日坐,虚堂扫地焚清香。

人物已共远峰秀,谈辩更与薰风凉。

黄梅雨洗天界凈,驱车出门指太行。

朝侯暮烹不足道,人生离别安得常。

丈夫许与重气义,儿女惜别徒惨伤。

观君潇洒负奇气,恐是天廄真乘黄。

愿言待价无速售,世间驵儈皆王良。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而李清照,更是被誉为“词女”。没有结婚之前,她的词已传遍京城。

比如以下两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再比如《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京城那些男女文青们,都在传说那是赵明诚初见李清照时的纪实词。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02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时,亲家公赵挺之却一路升迁为中书侍郎。

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

张琰说:“(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

不久,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

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李清照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好在赵明诚并没有嫌弃李清照,两人只是暂时分开了。

崇宁四年(1105年),赵挺之 “(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就是为了避祸,称病辞去右仆射一职(《宋史·赵挺之传》),不久去世。赵挺之去世后,赵氏全家去了青州定居。

赵家由朝中官吏变成了普通百姓,李清照和赵明诚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03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金兵虏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岳飞在《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即指此变。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李清照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合。最后经挑选装车15车,其他没带走的东西便锁在10余间屋子里。李清照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家毁于兵祸。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下属只好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王亦叛乱,被有所准备的赵明诚下属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跑了。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去江宁知府之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李清照陪夫上任,走到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面对浩浩江水,李清照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站闻听之后愧悔难当,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病卒于建康(南京)。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04

李清照因为赵明诚在叛乱中的失措而致夫妻产生隔骇,事实上,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

在更早之前,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神仙眷侣,已经成为一地鸡毛。

关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关系,今人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有许多的不和谐,赵明诚纳有姬妾,夫妻甚至有过反目。夫妻“中年情感危机”,“词女”李清照与艺术鉴赏大家赵明诚也不能免俗。

上文说过,赵明诚父亲赵挺之生前得罪权奸蔡京,赵挺之死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回到老家青州,屏居乡里。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大约在政和七年(1107)前后,赵明诚再度离家,开始了新的一轮仕途奔波生活。李清照则依然留在青州老家,夫妻两人有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分离生活。

宣和三年(1121),41岁的赵明诚知莱州(今山东莱州市)。这一年,李清照38岁。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风尘仆仆,前去与赵明诚相聚。

李清照前往莱州途中,路过昌乐作《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中愁苦意象明显,情绪十分低落。

在赵明诚仕宦生活中,除了李清照这位第一夫人外,赵明诚也蓄养了几位小妾。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只言片语所透露的消息,正说明了赵明诚生前曾蓄养侍妾。李清照叙述赵明诚临终之前,“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组履卖也。”曹操临终之际分配部分财产给各位侍妾并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做出安排。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是说赵明诚临终之际并无牵挂其它女人。但也说明,赵明诚同样蓄养了好几位侍妾。

初入仕途,赵明诚与李清照情好如蜜,心无他顾;屏居青州,与李清照朝夕相对,闲居的现状不允许他有非分之想。第二次进入仕途,李清照不在身旁,赵明诚此时蓄养几位侍妾,在宋代并不算是过分。

赵明诚第二次出仕,李清照已经将近40岁,由一位青春女子变为中年家庭妇女;长期的夫妻生活,情感变得平淡无奇,熟视无睹,这差不多是古今中外许多夫妻都能体验到的婚姻经历。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如此,便不难理解《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赵明诚纳小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无嗣”,即没有生育子女。 “又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籀史》卷上),赵明诚与李清照没有生育子女,与其他侍妾也没有生育子女,原因应该出在赵明诚身上,但在封建夫权社会里,男人从来都是轻易地将责任推卸到女子头上。

赵明诚因此与李清照产生隔阂,将部分情感转移向其他女子,是完全可能的。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05

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病逝了,这年李清照46岁。

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珍藏品辗转流离来到绍兴,租赁了一位钟姓士子的房屋居住,暂时的安定下来。

就在这时,李清照生命中的另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在这个男人甜言蜜语的攻势下,李清照“闪婚”嫁给了张汝舟。

张汝舟迎娶一位40多岁的寡妇,不是为了她的容貌,也不是看中了她的才华,而是看中了她的金石收藏。

婚后,张汝舟才知道,李清照的金石古玩字画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丰富,让张汝舟大为失望。而且李清照将藏品视为生命,那是她和前夫爱的纪念。她不可能交给张汝舟这个半路丈夫,张汝舟恼羞成怒,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张汝舟的举动,李清照难以容忍。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虽然属实,仍要判处徒刑,李清照为了离开张汝舟,宁愿坐牢。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的大力营救,李清照被关押9日之后获释。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

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按这封信的说法,李清照是在重病期间被骗结婚的,婚后,张汝舟暴露出市侩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发了张汝舟以前的匿罪。李清照入狱,綦崇礼帮了李清照的忙,使她早早脱离了牢狱之苦。事后,李清照对綦崇礼表示“感谢”,其中有“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等语,证明确有李清照改嫁一事。

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尚有七八部宋代著作提及此事。其中包括著名史家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说:“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自号易安居士。”

到了明代,一位名叫徐勃的学者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观点主要是李清照年老和官宦之家出身不可能改嫁。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清朝,仍有许多学者都为李清照改嫁“辩诬”。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况周颐考证了李清照、张汝舟在赵明诚死后的行踪,证明两人不可能有婚配之事。

学者王仲闻、王延梯、黄盛璋等认为李清照改嫁是事实。妇女守节直到明清两代才日趋严格,《宋史》中记有治平、熙宁年间都有诏许宗女改嫁之事,可见改嫁在宋代是极为寻常的事,改嫁并不影响李清照人品。

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

李清照爱情的另一面:遭遇七年之痒;再嫁匪人、离异系狱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悄然辞世,享年71岁。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