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有些东西却可以通过王健林与万达足球一窥究竟。可是每当人们提起万达和王健林这三个字,总是愿意回忆起那个在话筒前控诉中国足球的房地产商。

“中国足球搞了5年职业联赛,虽然水平有进步,但是足球场上黑暗的东西很多。今天这场比赛,第一我们俱乐部将会和中国足协全力申诉;第二,鉴于中国足坛目前的这种现状,搞足球,怎么搞,我看中国足球也冲不出去,因此万达集团在这里郑重宣布,今年职业联赛以后,我们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以示对中国足球黑暗的无尽抗议。”

1998年9月27日,注定是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上一个令人无法忘却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首家职业足球俱乐部,甲A联赛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大连万达宣布退出了。

本来是为足协杯比赛准备的新闻发布厅,竟然成为了万达老总王健林控诉中国足坛的话筒。在一番激烈的言辞过后,王健林站起离开,径直穿过被他这番话语轰炸的有些恍恍惚的媒体。一位女记者反映过来,弱弱的问了句:“退出是指万达俱乐部退出吗?”

“啊,我们不搞了,万达集团放弃了!”四十四岁、身材有些微胖的王健林声若洪钟的回应到,然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新闻发布厅。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间,沧海桑田。万达从蜗居于大连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商业地产的参天大树,王健林也从愤怒的足球老板,变成了一个亿小目标的国民首富。可是每当人们提起万达和王健林这三个字,总是愿意回忆起那个在话筒前控诉中国足球的房地产商。

2019年4月29日,年过花甲、硬朗消瘦的王健林在一次以足球的名义站到了话筒前,正式宣告万达的回归。这一次,他说不为生意,只为情怀。

足球,一种爱好,一种工具

玩足球,是一种爱好,但是玩中国足球,或许更是一种工具。对于这个事实,王健林从未否认过,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他说在万达所有的产业中,他最喜欢的就是体育产业。

“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真性情,男人,激情,足蓝冰球,观赏性强。在观赏的同时,还能赚钱。”[1]

中国自古鄙视赚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相较于动辄为中国足球操碎心的老板们,王健林这话说得简朴实在,军人出身的他喜欢足球,喜欢体育,却也愿意把这种喜爱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他之所以是他,就是因为他有这个本事。当年王健林刚刚发迹的时候,想在大连体育场周围开发一栋建筑,他找到大连体委并与他们签订了一个协议,表示愿意赞助大连足球队400万元。但此事因遭到了时任大连市领导的反对而作罢,理由是王健林的房子会影响体育场的视线。王健林的计划虽然没能成功,但他仍然愿意将400万赞助无偿给大连队。[2]

1994年,甲A联赛拉开了帷幕,引发了中国人对于足球的强烈热情。作为港口城市的大连是中国最早接触足球的几个城市之一,足球传统好。此外,大连官方也想通过足球来树立城市在全国的形象。因此搞好足球,成为了那年大连的重要目标。在大连市的众多企业中,体委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万达成为球队的赞助商,原因就是因为当年400万的赞助。

“否则根本不会找王健林,因为那个时候万达只是西岗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放眼大连市肯定有比他更适合的。”时任大连体委副主任的任举一回忆,当时成立万达俱乐部时,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来大连访问,他和王健林一起去拜见了伍绍祖。也是正是因为伍绍祖的引荐,王健林见到了当时的大连市长。[3]

1994年,万达俱乐部在王健林的大手笔投入下,夺得了联赛冠军。据说这一年,万达房产的销售额是29个亿,占到大连全市的20%。随着甲A的火爆,大连万达的名声传遍全国,1998年曾有统计公司在北京做过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知道万达这个名字。

无法说清究竟是两者谁成就了谁?

权威,时而顺从,时而逆反

王健林本人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是一个敢于打破权威的人;另一方面,他又会在某种程度上与权威妥协,而他本人则是万达帝国当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早年的军旅生涯中,王健林有一件敢于打破权威的事儿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在陆军学院当学员的时候,王健林经常会向教官提出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这种敢于质疑权威的做法,在当时的社会非常少见,更何况是军令如山倒的军校。

一次,王健林的军事课程教师张昌军讲到用火炮射击敌军坦克的战术,称射击坦克的时候,应该在坦克拐弯时,在弯道的内侧埋伏好火炮和炸药包。“这个是军内公认的理论,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教材上面也是这么写的。”张昌军说,但王健林表示反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结果,王健林的建议被写进了第二年的教材。但是,王健林并非是陆军学院里的“刺头”,他有时会为了军校的考核而单独加练,为了练熟一个战术动作,他会反复练习,甚至因此磨坏了军装。

王健林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了处理万达与官方的关系中。因为大量的投入以及优异的成绩,万达俱乐部的初期发展顺风顺水,但顺利的局面意味着官方更多的控制,毕竟在当年体育从来不仅仅是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的意义那样。万达成绩好,王健林竟然敢于张口,向市里为球队争取100万元的奖励,结果相关领导非常生气,直接就说:“这个盖房子我跟你优惠不是钱吗,你发的那奖金就算是政府发的了,别得寸进尺。”[4]

此外,王健林在为万达聘请教练的问题上,也与相关部门发生过嫌隙。1998赛季,已经4年3冠的万达面临着换帅的局面,王健林找到了刚刚帮助广州松日冲甲成功的徐根宝。几番谈判之后,王健林的诚意打动了徐根宝,他决定北上接过迟尚斌的教鞭。谁知,已经抵达大连并且和万达签约完毕的徐根宝,突然被市领导接见。相关领导对徐根宝做了很高的“评价”,但临了说了一句:迟尚斌是好教练,你也是好教练。几个小时后,王健林怒气冲冲的来到了徐根宝的房间,称事情有变:“迟尚斌说他还要继续干下去,根宝对不起了。”原来,大连有关部门非常喜欢又为城市带来两座冠军奖杯的迟尚斌,因此劝他留在大连。看到王健林把徐根宝请来了,相关领导非常生气,把他叫到办公室一顿批评,据时任万达俱乐部主任的任举一回忆,王与相关领导发生了争吵,王受到了批评走出办公室后,宣布迟尚斌官复原职。[5]

相比于很多企业家,王能够做到在权威面前为自己的球队争取利益,这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已经实属不易。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宿命。在遭遇17年的危机之前,王曾经常在媒体面前摆出高姿态,大谈中国文化输出,在一次凤凰卫视的颁奖典礼上,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获奖词:

“中国实力的增长,来自于商业的推动,所以不要忘记企业家。”[6]

可是没过多久,王就陷入了各种传闻中。

底线,模糊清楚,一念之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那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开始了高速增长,更多的人通过房地产等行业实现了一夜暴富,只是现在来看,这种暴富的过程中,很多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不过作为早期房地产的领军人,王健林一直都声称,自己与那些东西都不沾边,他甚至说他不会做“胡雪岩”,因为他有底线。他特别讨厌别人拿他与另一位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佬阿布,他说俄罗斯操守上的缺失大家都知道……

事实究竟如何,真相只能交给历史。不过,有些东西却可以通过王健林与万达足球一窥究竟。

当王健林冲冠一怒宣布退出中国足坛后,许多人都在猜测他的动机和他背后的原因。有人说,王健林的退出本就是一场阴谋,原因就是很简单——钱。万达投资足球的6年间,一共投入了3.5个亿,收回了1个亿,这让当时还植根于大连的万达有些不堪重负。尽管足球给万达带来了广告效应,但王健林自己也透露,从1994年开始万达的收入就没有再突破20亿,当时他们确实遇到了瓶颈。由此可看,王健林选择退出在经济上是成立的。

但这种阴谋论的说法,遭到了时任万达主帅徐根宝的否认。徐根宝认为,王健林的退出只是一时冲动。因为在跟辽足的那场比赛之前,王健林还专门找到徐根宝畅谈一番。王健林和徐根宝当时都认为万达打辽足完全没问题。而且王健林还特意叮嘱徐根宝:“根宝,今天你再看一看,辽宁队除李铁外,还有那些年轻的可以挖过来,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老的。如果明年我们能补充年轻的,万达队也就有人了。”徐根宝说李铁你挖得动吗?王健林说可以想办法,郝海东不是也给我挖过来了?也就是说王健林在赛前不仅考虑到拿下辽宁队,还想到了明年的工作。从徐根宝的回忆看,王健林当时并没有想要退出的打算。

如此种种实属当时人的推测,但那场比赛主裁判俞元聪的几个“争议判罚”确实让当时站在替补席上的王健林勃然大怒。事后,俞元聪被中国足协停哨一年。

2009年,王健林在做客《小崔说事》栏目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当年退出的原因。用11年平复了心情的王健林说:“主要是制度有问题,管理足球的机构是官办的,他管理的事情是市场化的。似乎想让他按市场化来走,这个体制和市场化的运动存在很大的矛盾。管理部门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来的,这是很难调和的。”此外,促使王健林喊出退出决定的另一大诱因,就是赌球集团已经开始渗入到了这个行业里面来,他当时建议体育局和公安部门联手,坚决打击此事,最后却不了了之。

相比于王健林对假赌黑的痛恨,他的继任者徐明则不将其视作洪水猛兽,反而在中国联赛的版图上,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实德系”,玩得不亦乐乎。

王健林有一句座右铭:亲近朝廷,远离庙堂。[7]他承认,在中国做生意是不可能远离官方的,但是企业家自己也要有底线。他曾开玩笑的对属下说:

“你可以成天陪他吃饭,陪他喝酒,陪他洗桑拿,甚至晚上去夜总会都可以,但是他别跟我扯要钱。”[8]

这是他的底线。

如今,王健林重新回到了这片绿茵场,他和大连足球一样,都经历过波折,都想要实现新的涅槃,但就像大连队在这赛季中超里的遭遇一样,他们还有机会吗?

注释以及来源:

[1] [6] 鲁豫大咖一日行 王健林

[2] [3] [4] 王健林的政商丛林 刊载于《博客天下》第145期

[5] 《风雨六载》徐根宝

[7] 《王健林的滑铁卢》 虎嗅网2017年12月11日

[8] 王健林:创业是否需要信仰 优米网栏目《在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