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通讯员 刘钊海)8月16日晚,英山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温泉镇党委政府主办,县政府办、温泉镇龙潭畈村承办的“铭记党恩不忘本、自强自立奔小康”道德讲堂暨百姓宣讲活动,在龙潭畈村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县委副书记、县长田洪光莅临现场,并在活动点评中为龙潭畈村的“道德模范”沈水莲、“脱贫之星”熊盛良和县政府办公室派驻龙潭畈村工作队陈新友、胡中华、王赟等一行三人点赞。

柔肩撑起一片天、孝老爱亲事迹感人的沈水莲。2002年6月,潭畈村三组沈水莲在外打工的丈夫查党生淋雨后感冒高烧44度,因为想节约一点补贴家用,未能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突发脑膜炎,双目失明,后来中风整个身体右边偏瘫,不能走路。此时,家中一双儿女正在上学,年迈的公婆身体不好,丈夫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还常年需要专人照顾,对于原本家庭条件就不好的沈水莲家,无异于雪上加霜。

沈水莲的丈夫发生意外以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全部落到了她身上,看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她有苦往心里咽,有泪独自流,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儿子已经娶妻生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女儿也嫁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十几年来,沈水莲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辛勤付出,面对家里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没有退缩,毅然把整个家扛在自己肩上;面对生活的重担,她任劳任怨,负重前行;面对别人的质疑,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女性的坚强。2016年,沈水莲被英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授予全县道德模范提名奖。日前,沈水莲被龙潭畈村两委评为“好媳妇”、“道德模范”。

身残志不残,靠起早摸黑种药材脱贫的熊盛良。1990年,熊盛良外出务工,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事故,自行车翻入野猪河水库桥下,导致左腿残疾,本来生活节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熊盛良一家三口生活,全靠熊盛良务工微薄的收入维持,但由于熊盛良的腿伤,无法保证家里的经济来源。但熊盛良和妻子没有放弃,他们认为,只要在家勤爬苦做,种田种地发展产业,情况定有好转。

2007年,熊盛良哥哥熊建新小儿子出生,当时嫂子身患严重的肺结核,孩子出生时也感染肺结核,医院提出母子要分开治疗,哥哥家里条件也很差,嫂子病重转入武汉医院治疗。为了让哥哥专心照料嫂子,熊盛良和妻子毅然负担起小侄子的生活。突如其来的重负,一直压得他一筹莫展。

2015年,熊盛良家被评为贫困户,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迅速落实。教育助学,有效缓解了三个孩子上学的支出压力;健康扶贫,给熊盛良的家庭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产业扶贫,鼓励帮助熊盛良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还有生态补偿、金融扶贫等等惠民政策,为熊盛良家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2017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支持下,熊盛良与侄子熊之升向亲朋好友借钱,合伙流转了200亩土地,用于发展药材。为了种好这些药材,熊盛良天天起早摸黑,天晴组织人除草,下雨清沟排水,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前段时间,为了抗旱熊盛良凌晨2点多还在河沟抽水,累了,就在田埂上休息会。很多人不理解熊盛良,认为在家打点临工,媳妇在鞋厂上班,日子也过得去,没必要这么辛苦。熊盛良总说,有这么好的政策,还有这么多关心帮助我们的人,现在不努力还等到什么时候。如今,熊盛良发展了苍术80亩,白前70亩,虎杖50亩,长势都很好,年增收15万元,还累计带动60余户农户到药材基地务工,上半年,熊盛良发放务工工资14万余元,相继被温泉镇政府、龙潭畈村两委评为“脱贫之星”。

同村父老乡亲一起同甘共苦、摸爬滚打的驻村工作队。自2015年县政府办公室派驻工作队到温泉镇龙潭畈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驻村工作队陈新友、胡中华、王赟等一行三人,坚持五天四夜,常年吃住在村,与村两委及全村父老乡亲一起同甘共苦、摸爬滚打。

三年来,龙潭畈村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下,修建了崭新的党员群众游客活动中心,建设了漂亮的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新建拓宽了便捷的联村、通村、通组、通湾道路,完善了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了光伏电站,打造了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启动了危房改造、厕所革命和村庄环境整治。如今,龙潭畈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容村貌更美了,生产生活条件更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幸福了。村民们感慨: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我们过去无法想象的生活,是国家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