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英孚打出14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款的宣传,之后有学员在报名后的第三天要求退款时遭到拒绝,课程顾问面对一个消费者的退款申请说:条件和理由不一样,无条件不等于没理由。无论是分期变网贷、多次出现的拒绝退款事件,还是侵权事件,这都与英孚教育塑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象相去甚远。

近日,一消费者曝光了英孚分期便网贷,其在英孚教育购买了总费用近4万元的课程,英孚教育的课程顾问先建议她向身边的朋友借钱,后又说这4万元的费用可以办理分期,不曾想这“分期”竟是一款网贷产品。在英孚开始学习之后,发现课程质量没有达到预期,于是她提出了退款却被拒绝。经协商后,英孚称可以办理退款,但是需要扣除15%的违约金。

这已经不是英孚第一次出现拒绝退款的事情,早在2012年央视《经济与法》就报道过英孚教育的黑幕。当时英孚打出14天内不满意无条件退款的宣传,之后有学员在报名后的第三天要求退款时遭到拒绝,课程顾问面对一个消费者的退款申请说:条件和理由不一样,无条件不等于没理由。你现在所有的理由,所有的理由全部都是 bullshit, bullshit 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狗屎,你所说的这些话都是狗屎,都是扯淡。

英孚教育,逐利之外尚需尚需底线!

除了这种“霸王条款",英孚还出现过侵权事件。著名作家刘同2016年在其微信公众号“刘同的素色咦院”发表的《LA学习英语日记系列》文章,被英孚重组成一篇新广告文章在其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站上发表,而且并没有打上转载的标签。

英孚教育,逐利之外尚需尚需底线!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刘同的素色素色咦院”

刘同在得知英孚对自己这一侵权后于2018年1月发表文章向英孚提出维权,在向英孚维权的过程中,英孚的道歉态度很积极但是对于刘同要求的承担与市场责任相符的赔偿却一直没有进展,直到2018年5月这一侵权事件才得已解决。刘同不仅是一名作家,还是光线影业副总裁,微博粉丝2477万,他本身就自带非常大的影响力,在向英孚维权的过程中都如此艰难,普通消费者维权之路的艰难可想而知。

英孚教育,逐利之外尚需尚需底线!

图片来源:微博@刘同

百度百科显示英孚教育是一家1965年创办于瑞典,本着“教育,让世界无界”的使命,如今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员工多达40000多人,帮助了1500多万学员的公司。无论是分期变网贷、多次出现的拒绝退款事件,还是侵权事件,这都与英孚教育塑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象相去甚远。

无独有偶,上海的一名女士每月工资仅6000元,2018年4月至7月,先后被华尔街英语课程顾问诱导与华尔街英语签订5份合同,学费是通过第三方教育消费贷机构贷款,总额高达33.33万元,他每月需还13000元的按揭。

近年来类似于英孚教育、华尔街英语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英语教育机构遍地开花。在这些英语教育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众多急功近利、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将消费者权益置若罔闻,诚信危机频发。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管理,提高办学准入门槛,规范市场行为,尤其要加大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欺瞒消费的公司的惩处力度。

教育是立国之本,道德是做人之本,责任是企业之本。企业不能只顾发展而忽略了社会责任,尤其是教育培训行业。作为一家企业,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宣传营销本无可厚非,但是逐利是要有底线的。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机构的教育质量、资质、教师资格等信息。对自己进行投资,提升语言能力是好事,但是需要适当地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而不是听信推销员天花乱坠地”圈大饼“,尤其是当机会成本很高时,更要三思而后行。即使是“入坑”了也要勇敢维权,也许花开甚远,但注定花开。

来源:云掌财经/张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