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我们来谈谈哲学中“实在论”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在西方哲学历史上,与理念论观点向左的是实在论学派,他们认为本体、知识和价值存在是独立于人的心灵之外的,也就是说,他们否定理念论者认为的“只有理念是真的”的说法。事实上,他们认为无论人的心灵是否感知到例如棍棒、石头和树木等的存在,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物质对于实在论哲学流派的人来说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一流派的很多人都是狂热的唯物主义分子。

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很多哲学大家竞相当场,有开山鼻祖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运用逻辑方法“三段论”来检测陈述的真实性,通过特殊性的严格研究得出普遍性的真理;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实在论则强调人类是物质和心理或者肉体和灵魂的结合,教育的重要功能是 人类的完美以及灵魂和上帝的最终重聚;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洛克则是现代实在论的集大成者,培根的“归纳法”诠释了科学实证调查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更是揭示了通过积累知识以更高的效率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重要意义,洛克的经验主义则强调“经验和体验”对于物质和观念的认识的重要性;当代实在论的代表罗素和怀特海从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的教育度对实在论有进一步的发展,很蹊跷的是他们两人都是数学家,都是英国人。

实在论从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理念论的先验存在,在教育的目的上认为“教育是帮助个体认识自我,以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真正实现一个不断使人类心灵得到升华的过程。通过教育的实践提高道德和性格,以本质的,实践的知识为基础,从教育中精髓的实用性知识延伸到他们自身以为的许多东西,即一个从物质到形式,从不完美到完美的的过渡进程”。就其本质来说,实在论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发展理性的能力;在教育方法上,实在论非常强调运用贯彻和实验的方法获得批判理性,洛克强调的“玩”对学习的作用和影响应该说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某些观点。

本章的学习中,哲学家枯燥理论中冒出的点点教育智慧之星火确实值得玩味,如果阿奎那提出的一个命题:医生治愈了病人的身体,是医生医术的高超作用还是病人自身的内在机能的激发和唤醒,投影到教育上,我们应该怎样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应该怎样定位;洛克指出其实不存在什么"内在的思想”人出生时头脑就像一张白纸,一个“白板”思想是被印上去的,所有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心灵之外,所有的思想是通过感觉和反映从经验中获得的,投影到教育上,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反思现在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的诟病诟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