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澄城县围绕“全域旅游”目标,全面规划、引领、提升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稳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设立了县级非遗保护中心、镇村非遗保护站,编制了《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征集陶瓷、刺绣、面花、手绘门帘、砂器等非遗实物2300余件。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高规格举办尧头窑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澄城“文化和遗产日”“非遗进校园” 、非遗精品创作等各类传承活动,以华盛陶艺、鸿运来文化、秦之韵刺绣、红云花馍等企业和合作社为代表的非遗产品开发企业蓬勃发展。

突出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县拥有尧头窑遗址、良周秦汉宫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龙首坝、永庆桥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机制健全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序实施。刘家洼东周遗址被评为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在良周村挂牌设立,良周遗址被省文物局命名为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良周村史馆获得全省首批社区博物馆称号并对外开放。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编制完成了《澄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澄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尧头窑老街修复、精品酒店、电瓶车环线投入使用,龙首坝卧龙湖、环线山坡绿化工程如期完工,壶梯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环山路、登山步道、停车场建成投用。原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品鉴尧头黑瓷,11个国家26位陶艺大师来澄交流创作,“千年黑瓷·一见倾澄”主题宣传如火如荼,带动澄城旅游实现了华丽转身。(杨 武)

澄城县三举措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