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显示自己对士人的诚意,董卓会同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后汉书-董卓传》)请求新君为窦武、陈藩的冤案平反昭雪,还天下党人一个公道。双方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周、伍二人打消了董卓对袁绍严惩不贷的念头,推心置腹的劝导他:“废立大事,不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

小说:董卓为啥要给被宦官集团迫害致死的陈藩平反昭雪?

新君对有定策之功的董卓给予了丰厚回报,册封董卓为相国,封郿侯,并且赐他如萧何故事“赞拜不名、剑履上朝”的殊荣。(这回报亦是董卓自己意志力的体现)

实现了前辈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董卓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朝政大权尽握的他,又遭遇了新的问题。沙场争雄,董卓可以驾轻就熟的展现军事才华;处理政务却非他所长,面对如山堆积的来往公文他束手无策。让他率领的凉州将士、羌胡精兵脱下甲冑穿上朝服,沐猴而冠去处理政务显然是强人所难。

政治的险恶远过于战场上的交锋,没有人帮助他渡此难关,不用士人动手,时间一久,董卓自己就得金盆洗手主动滚蛋。握习惯了刀枪的董卓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就在他苦思解决之道的时候,却有人主动登门毛遂自荐。

来者是吏部尚书汉阳周祕(音毙)和城门校尉伍琼(有史家怀疑此人正是前文中讲到的奔走之友之一的伍孚),二人无事不登三宝殿,而是肩负使命前来。他们此次拜访,是急董卓所急,为他荐贤。

见士大夫向自己伸出了友谊的双手,董卓颇感意外,恍惚之间居然有些受宠若惊。一时间飘飘然不知今夕何夕了,也未能仔细琢磨这二位此行意欲何为。既然有人雪中送炭,愿意主动承担处理繁琐的来往公文,董卓岂有不从之理。

双方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周、伍二人打消了董卓对袁绍严惩不贷的念头,推心置腹的劝导他:“废立大事,不是寻常人可以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潜逃并非有其他原因,不过是畏罪而已。如果逼得太紧,定会生出不必要的麻烦。不如安抚为上,赦免他的罪过,拜一郡守,消除隐患。”

董卓也知道袁氏一门在朝野的影响力无人可及,深以为然。于是“遣授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三国志-袁绍传》)

会谈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结束,双方就未来合作达成许多共识。

为了显示自己对士人的诚意,董卓会同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后汉书-董卓传》)请求新君为窦武、陈藩的冤案平反昭雪,还天下党人一个公道。

“鈇锧”不是普通的老虎凳和辣椒水,轻易动不得,只有在处以极刑的时候才拿出来晒晒的。现在,董卓主动把这些刑具带身上,就是要告诉世人:为了为士人平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决心与士人同呼吸、共命运。

董卓擅行废立的事都做得出来,皇帝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大玩具,做这种事情张张口就完全可以的。他这样小题大做,无非是要向世人透露一个讯息:他与士人的合作是有诚意的!只要精诚合作,武夫与士人共同开创的联合政府注定是一种1+1 >2的双赢。

所有人都明白,现在掌握朝政的除了董卓的武人集团,就是士人集团。为窦武、陈藩平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之事,董卓这样做不过是顺应时代潮流。

献帝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当然在第一时间允从董相国所请——窦武、陈藩“悉复其爵位”。董卓更是把文章做的十足:对窦武、陈藩二人“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董卓的收买人心虽然太过明显,但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天下士人欠了董卓一个人情,将所有人绑上他的战车,是符合董卓政治利益的。

其实,董卓对士人示好并不是大姑娘上花轿第一遭。在他任司徒刚刚掌握朝政大权之初,他就开始征辟天下士人入京。受到征召的天下名士甚众,几乎是从前何进幕府的克隆版:郑玄、荀爽、申屠璠、蔡邕、陈纪、韩融、郑泰、何颙等天下知名者皆在其征召之列。

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董卓出于装点的需要。其实,董卓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军人政治与文官政治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他有自知之明,在许多方面他是需要仰仗士人的。

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爽和蔡邕二人,荀爽先是被任命为平原相,还没有等他到任,途中又接到新的任命,入朝拜为光禄勋(替天子看门,九卿之一。)荀爽才替天子做了三天门房,就被迁为司空。一介布衣到宰相,荀爽只用了九十五天时间;蔡邕、字伯喈,陈留人。因为得罪了宦官,亡命江湖十多年。董卓“闻邕名高,辟之。”哪知道蔡邕却不识抬举,“称疾不就”。

董卓大怒,恐吓道:“我力能族人!”

“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不要装,再装小心性命)蔡邕担心整个家族遭祸,只好奉召入洛阳。董卓一见“甚见敬重,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后汉书-蔡邕传》)

在取得董卓信任后不久,周祕和伍琼又有新的动作。这次他们二人推荐京官外任,很快,董卓任命了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从事后分析可知,周、伍二人此举是包藏祸心的。而仔细剖析却可以看得出,真正高明的人是董卓。他表面上为二人蒙蔽,实则是在顺水推舟。从这些人最终的下场来看,分派什么人去什么地方,他还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