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抗美援朝一个师未能全歼对手一个营,换李云龙就可以了?

孔捷说的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用一个师也没能全歼美军一个营。他说的是实话,但志愿军在朝鲜还是有整建制歼灭美军一个营的记录的,只是没有能够完整的全歼过团以上的成建制部队,是抗美援朝的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一直有人认为,如果当时是林总或者粟裕率兵入朝,也许战果会更大一些。

这主要是火力配置的差距造成的。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基本上没有什么重武器,以轻步兵武器为主,而且五花八门。也就是当时的指战员自己调侃说的,武器都是万国博览会,有在解放战争中从国军手中缴获的美式武器,还有的是抗战时期缴获或者抗战结束后接收的日式武器。

这种火力上的差距其实在解放战争后期就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尤其是在1947年以后,国军基本上都装备了美式武器,解放军打起来其实就已经比较费劲了。尤其是在国军已经构筑好阵地和工事的情况下,因为缺乏重武器,解放军只能掘壕迫近,一点一点的争夺阵地,所以牺牲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最后打赢了,但解放军付出的牺牲和代价也是非常大的。这还是在1948年之后国军士气已经非常低迷的状态下,解放军一旦突破阵地,国军容易出现全线崩溃的情况。

孔捷抗美援朝一个师未能全歼对手一个营,换李云龙就可以了?

美军的武器和火力配置当然比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还要更先进,火力更猛烈、更强大。而志愿军当时的武器和火力配置基本上仍然保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水平,最多是缴获了一些重武器,但在解放战争后期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不仅要比解放战争中与国军的差距大,甚至比抗战时期八路军与日军的差距还要大,打起来自然是非常费劲的。

而且,因为美军以重武器为主,而志愿军以轻武器为主,所以,在战斗中造成的伤害也不一样。重武器威力大,杀伤面积大,对志愿军来说,一旦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比较好的救治,是比较难以恢复的。而当时志愿军的后方医院设在丹东,前线只能简单包扎,所以受伤之后的治愈率比较低。而美军的医疗水平比较高,志愿军又是轻武器为主,即使美军受伤,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复原。

在这种武器装备对比的条件下,志愿军入朝之后的前三次战役,因为美军对志愿军的作战风格不熟悉,加之志愿军是秘密入朝,所以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美军是在追击人民军的过程中突然被志愿军包围消灭的。但从前三次战役之后,美军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了志愿军的作战风格,加强了空中支援和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轰炸,志愿军作战就比较困难了。尤其是美军在被包围之后,也能够依托有利地形构筑阵地,以重火力和空中支援相互配合,志愿军就很难全歼被包围的敌人了。

孔捷抗美援朝一个师未能全歼对手一个营,换李云龙就可以了?

从志愿军方面来说,入朝的各级将领中,既有梁兴初、王近山这种猛将,也有陈赓、邓华、韩先楚这种打仗比较动脑子的将领,但战果比较大的主要还是前期的几次战役,之后美军对志愿军的作战风格比较熟悉了,一旦抢先构筑好阵地,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也是没有办法的,经常出现美军团、营级别部队被包围之后,在重武器和空中支援下溃围而出的情况,志愿军也无可奈何。

打仗当然需要动脑子,但任何动脑子的打法都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的,如果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再怎么动脑子也未必有用。比如说同样是攻坚,抗美援朝的时候,如果是在前三次战役中,李云龙出现在战场上,也许战果比孔捷要大一些,但如果是在三次战役之后,美军抢先构筑好阵地了,又有重武器和空中支援,就算是把孔捷换成李云龙,他恐怕也无计可施。因为面对这种武器装备差距,光凭勇敢和一些小技巧,是不足以弥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