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孩子除了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外,同时还会说七八种各地的方言。“我家孩子方言会说,普通话也会说,互不干扰。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

父母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地方话。

或者妈妈说普通话,爸爸说方言。

问题来了,孩子是只学普通话呢,还是跟方言一起学?

……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如果孩子会说方言,这相当于是多了一门“技能”。

但问题是……

这会不会让孩子产生“地普话”口音,最终得不偿失?

……

“地普话”这词是我刚刚造出来的,就是地方话和普通话的合成话。

身边有个真实的例子。

话说,上大学后,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

但是呢,我们都特别喜欢听一个口音很重的同学说话。

因为他一说话呀,我们都会乐,有时候还笑得肚子疼。

“灰机灰起来了!”

……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记得那位好同学说过的这句话。

他“飞和灰”完全分不清楚。

来自家长提问

在本专栏第8节:

《睡前故事是你引导孩子的最重要手段没有之一,错过就错过了》

在这篇文章的下面,有家长向我提问。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初看时,我以为这是小问题,但细想后这才发现:

原来这是个大问题。

因为我自己也遇到过这问题。

我周边的很多朋友,他们也在频繁地遇到这问题。

有的人家,因为处理不好这问题,还给孩子的口音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

所以,今天就好好回答一下。

同样,为彻底说清这问题,我下文的言辞有可能会比较重。

但这绝不是针对提问的这位家长。相反,我很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移情效应

寒木的观点是:

在有条件的家庭,尽量让孩子学习普通话,只学习普通话。

而方言(也叫地方话),早期能不学就不学,后期再说。

原因如下:

一、孩子工作后,不一定就会在本地,更有可能是在其他城市,或者大城市。

这时,是不是会说方言,意义就不是那么大了。

二、退一步,即使以后孩子毕业后,回到本地当公务员。

那么,还是说普通话有优势。

话说呀,小学的时候,我转学到另一个城市。

结果呢,我发现班上有那么七八个女孩子,她们只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

而其他女孩子呢,她们课下时喜欢说方言。

结果你猜怎么着?

很神奇,真的。

莫名其妙地,我对那些只说普通话的女孩子特别有好感。

内心里,我一直偷偷地喜欢着她们。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孩子的漂亮程度是7分,但由于她的普通话口音很纯正,则……

她的声音至少能给她增加1.5分,导致其“总体性能”提升到8.5分。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这真是奇怪了,为什么我当时会有这种心理?

很简单:

因为好看的电视剧、电影,还有新闻联播,她们都是说普通话。

你说新闻联播高不高大上?

当然高大上呢。而且主持人还那么漂亮,那么有气质。

所以,如果生活中,某位女孩子的普通话说得特别好,我继而也会认为她们也是有气质的。

这就是典型的移情效应。

会不会产生“地普话”?{!-- PGC_COLUMN --}

会,我见过。

几年前,我老家的一个朋友,父母是说普通话,爷爷奶奶只说方言。

有一次吃饭,我跟他家三岁多的小孩子说话,结果我发现:

小孩说的虽然也是普通话,但有不少我听不懂。

然后,朋友只好在旁边帮自家孩子当翻译。

接着,朋友摇摇头,说:

“唉,我孩子的普通话是个问题。不知道上幼儿园后该怎么办。”

……

……

可能有家长会说:

“我家孩子方言会说,普通话也会说,互不干扰。”

没错,有的孩子确实有这个能力。

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孩子都这样。

所以,普通话和地方话一起学,会不会产生地普话口音?

答案是会。但有的孩子能克服,有的孩子不能克服。

故,是不是该一起学,诸位家长得自己决定,因为风险是你来承担。

人类脑容量是有限的

若孩子除了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外,同时还会说七八种各地的方言。

你说这好不好?牛不牛?

“好不好?”咱们先不说。先说“牛不牛?”

于寒木来说,并不觉得熟练七八种方言就是一件很牛的事。

相反,你若是熟练七八门外国语言,这才是牛逼。

这里,有家长就会跳出来说了:你这是崇洋媚外。

绝不是。

因为你只要会普通话,则你到中国任何地方,都能畅行无阻,仅有零星的时候会遇到那么一点点麻烦。

比如对方只会说方言,而且对方也听不懂普通话。

此时,会对方的方言才会显现出那么一点点好处。

但这种场景,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也就遇到一次,或者两次。

为了这种极度稀少的场景去学一门方言,那实在是不划算。

但是会多门外语的话,就牛了。至少你孩子以后找工作要更容易些,是不是?

再来看“一个孩子会七八种方言,到底好不好?”

答案还是不好。

因为人类的脑容量,记忆容量是有限的。

一场极度奢华的酒会过后,第二天,你躺在床上,大脑里只记得那位穿着红衣服的女子。

而酒会上的其他人呢,你一点印象都没了。

因为你的大脑全被那红衣女占据了。但其实……

酒会上,那个姓马的先生也来参加了。你要是当时过去跟他聊五分钟,没准你的事业就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就是说,学习一门方言属于“学知识”的范畴。

但人类的知识又无穷无尽,所以你得挑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给孩子学习。

正如咱们的这个专栏:

《如何让你孩子爱上科学而非游戏》

显然,你是可以让你孩子爱上任何东西。

比如钻研甲骨文。

爱上各朝代古人的服饰。

以及古人吃饭的碗,各朝代都是怎么演变的。

……

……

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人之所以学习某地的方言,那是因为不想被这个地方的人当成“外地人”。

因为如果要欺骗的话,本地人还是倾向于欺骗和欺负“外地人”。

怎么解决这问题?

这还真是没太好的方案。

不完美的做法是:

如果你发现某个地方的人总是喜欢欺骗外地人。

那你就逼自己努力一些,以便能逃离这个地方,尽量不要再去这个地方。

另一个做法是:

等孩子长大成年,普通话发音固定后,再随便大概学学,就好了。

显然,任何选择都会有利弊,故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答案就在你心中:

就看你认为,弊大还是利大。

什么是根?

如果方言是一种“根”,那人类的“根”累积到现在,早就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了。

某道地方菜特别好吃,这时,你可以认为,在文化上,这道地方菜代表着“一个根”。

需要传承下去,因为它特别的好吃呀,我们都需要,且无可替代。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而某些地方,农村抽水用的“水车”,就不必作为一个根,因为现代抽水机的效率是它的上千倍。水车只有纪念,保存下来供人观赏意义。

我个人觉得:

中华民族、中国、汉语、简体字就是根,就是本。

有这些核心的“根”就差不多了。

最后:

什么是根,什么又是本,这其实这是相对的。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你如果到美国定居,则中华民族,中国、汉语就是根。

绝不能丢,谁丢谁傻。

但如果我是到火星定居,一天到晚跟火星人厮混在一起,则地球和地球人就是根。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太空无垠》中火星人剧照

而如果我是到半人马座定居,则:

什么地球人,火星人,月球人,没多大区别的,在我眼里全是老乡。

这时,太阳系就是我的根。

……

你发现没?

通过上面例子,你应该能得出这样的规律,即:

在你内心里面,“根”越大,代表着你走得越远。

假设你都已经把太阳系当做根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必然已身在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上,整天爽歪歪了。

是不是?

……

备注:

本章节属于专栏

《如何让你孩子爱上科学而非游戏》

本章节属于答读者问。

专栏文章列表如下:

孩子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是否都学?会导致发音不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