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元旦,上海的新世界大舞台上。

群星荟萃,歌声喧天。台下人山人海,掌声雷鸣,场面是相当的大。

不过,演出不只是庆祝元旦,更是为了给前一年浙江洪水造成的灾民募捐。那一年的浙江,“大水没屋檐,死者上万,要活万难。”

大上海一半儿的大老板都来了,纷纷掏腰包捐助。最后统计数目时,却让人大吃一惊。

出资最多的,并不是这些大老板,而是一个黑社会大佬。

杜镛,号月笙。

一时间,江湖美名传,杜月笙对慈善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只要有赈灾救济的地方,必有他的身影。

九一八事变后,大量东北难民出关逃亡,杜月笙担任赈济会常务董事,采取多种手法向民间募捐,两年内募捐了十几万元;

1937年淞沪会战,为救治伤员而设立了7所临时医药所,4所是他出资兴建的。

因为在慈善上的成绩,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抗战期间,红十字会救护了260多万军民,他在其中出了大力。

在他亲自审定的个人履历表上,共有38个头衔,“红十字会副会长”排在第三位,可见是相当重视。

同时,他还投资捐献了很多医院、学校,一出手就是上万元。蒋介石送他四个字:乐善好施。

那时,中国社会有4172个公益救济机构,其中私立的机构有1969个,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民间慈善为主体的近代公益机构。

1949年后,一切都变了。

杜月笙玩不转了,黯然远走香港。另一个黑社会大佬黄金荣,在新世界的门前,扫起了大街。

坏人哪怕是做好事,也是坏人。旧社会的公益体系,被定了性:

统治阶级欺骗与麻痹人民的装饰品。

之后,那些机构都慢慢消失了。公益、慈善也都成了禁忌词,不再被提及。

直到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这是新中国首个面向全国公众募捐的基金会。

此后,各种各样的公益机构又多了起来。

三十年兜兜转转,这个国家总算认识了一个道理:

做好事,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

01

改革开放进行了几年,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素质。

就像《天下无贼》里说的: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但那个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还不到5年。

贫困地区,大量的孩子上不起学,或者上到一半就辍学了。

1989年3月,共青团中央发起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宗旨就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简称“青基会”。4个月后,又专门设立了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基金。

在给这个基金取名字的时候,大家讨论了很多,有提出叫“精卫填海”的、有叫“春雨计划”的。

前者太悲情,后者又不够劲儿,都不是很满意。

青基会的秘书长徐永光,干脆自己翻起了《辞海》。到了深夜,灵光一现,想到了“希望”这个词,教育是文明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定了,就叫“希望工程”吧。

此时,一个叫解海龙的摄影师,正陷入人生的迷茫中。

在这之前,他在圈里已经很有名气,拍摄的400多幅照片获过奖。他从中总结了一个规律:

只要是拍阳光、鲜花、高楼等反映美好生活的东西,就容易得奖。

时间长了,他自然觉得没意思,奖状等身,却没有让自己骄傲的作品。

正在这时,他看到“希望工程”启动的消息,眼前一下亮了,立即前去联系,说要免费为工程拍照片。唯一的要求是,给自己开一个介绍信。

就这样,他成了希望工程第一位志愿者。

此后,他就一头扎到天南海北的山村里,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一年多下来,跑了12个省、28个国家级贫困县。

1992年,青基会拿他拍回的作品举行了一次摄影展。

照片上,农村地区贫瘠的受教育情况,震撼了所有参观者。全国各地的很多报纸,都转载了这些照片。

很多人都对其中的两张照片印象深刻:

一张是个小女孩,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黑板。

她叫苏明娟,是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小学的学生。此后,大家就叫她“大眼睛”。

他叫胡善辉,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的学生。大家叫他“大鼻涕”。

随着快门一闪,他们的命运就改变了。

青基会,乃至刊登了这张照片的全国各地的报纸,都会收到大量的汇款单,很多上面写着一句附言:

请把钱转给大眼睛。

因为女孩更容易引起人同情,此后,苏明娟就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

她那张大眼睛的照片贴满了大街小巷,是整个中国九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

各界的帮助让她顺利完成学业,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的银行工作。

“大鼻涕”的命运,也被改变了。

在他的家乡,男孩们一般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了,女孩子只能上到二三年级。全国各地寄来的捐款帮助他念完了初中。

靠这个得来不易的初中学历,他当了兵,去了济南军区后勤部队。参加希望工程聚会的时候,就经常穿着这身让他自豪的军装。

然而,根据共青团中央的调查,从1980年到1988年,中国适龄儿童失学的有3700万人。

像“大眼睛”和“大鼻涕”这样,被媒体报道改变命运的孩子,不过是凤毛麟角。

做好事,靠媒体也不行。

02

在大眼睛和大鼻涕被媒体报道改变命运的时候,他们的两个老乡,也正在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个姓濮的家族,先是全家迁居了“安徽的省会”南京,这一代又调到北京,两口子双双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

眼下,他们的孩子正在为上学苦恼。

在小初中考试时,这个北大附小毕业的孩子,还是班长,只考了173分,而北大附中的录取分数线是173.5分。

他的父亲濮教授四处找关系,跑了一个月,没有成功。

院子里,同事的孩子考的都是北大附中。这基本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北大,将来肯定是出国做科学家。

因为差这0.5分,濮教授脸上无光,孩子自己也觉得低人一等,家里的气氛每天都是阴沉的。

此后,这个孩子就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沉默寡言,脸上也没了笑容。母亲带他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论是:差3分变态。

有一道题:“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

他的回答是:

无动于衷。

过了几年,二十岁时他好不容易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但上到大二,他就退学了,天天带着吉他去小河边弹琴唱歌。父母也就死了心。

后来,他出了名,成了歌手。但他的气质始终很忧郁。上春晚的时候,也是一脸的忧伤。

他叫濮树。出道时,一个戴黑框眼镜的胖子把他写成了“朴树”。

他一直怀疑,那个胖子根本没弄清楚他到底姓什么。

不过,据说我命里缺木,那就这么着吧,挺好。

他自己也想不到,日后,他会和公益发生一连串的秘密关系。

也是在北京,1989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王振耀,调去了民政部工作。

他和“大鼻涕”一样,都是河南人。而且出生在最苦最穷的那种家庭。

王振耀出生于1954年,成长中正好遇上三年饥荒时期。祸起中原,河南是重灾区,有一次他饿得站不起来,多亏别人给了半块馒头,老师又花两毛钱给他买了一碗饭,才让他没有饿死。

高考恢复后,他考上了南开大学历史系。之后,又读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1986年毕业。

那时候,研究生在中国是少数的精英群体,被分配到国务院也不奇怪。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是改开之后,专门为研究农村经济改革而成立的,位于黄城根南街九号,又称“九号院”。

学历史出身的王振耀,为何能干这个?因为研究农村问题,必须得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再说,当时他的领导,姓王,也是学历史的,毕业于西北大学。

王振耀很佩服这位领导,说他作风低调,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起草文件,但从不要求署自己的名字。

可能外面人看来,很凶,很狠,但我们在他手底下工作的人,很舒服。

从小受穷的记忆,加上在9号院的工作经历,让他此后把一生的目光都投注于农村地区,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就像他所说:

我是真正知道穷人的那种苦难......社会给我太多的善意,直到现在我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怀着这颗感恩的心,很快,他就发现了中国公益体系的不少问题。

03

2005年6月,河北承德市团委给北京的很多媒体爆了一个料:

北京有位神秘的艺人,不断通过希望工程,给我们捐款。最近又捐了二十万元,捐给了一所小学。

按照惯例,希望工程所捐助的学校,应以捐款人的名字来命名。

但这位艺人却坚决表示:不愿因此被媒体关注,不想透漏姓名。

他说:

捐资希望小学,只是希望帮助那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够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做个好人。

最后,只好以艺人所签约的唱片公司,“太合麦田”来命名——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麦田希望小学。

平泉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经费很困难。承德市团委给媒体打电话,是想通过媒体的力量,找到这位神秘的捐款明星到底是谁,向他致谢。

可是,北京的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却纷纷不约而同地替他保了密。

直到好几年以后,才有媒体点出了这件事的真相。

当时经手这件事的人,太合麦田的一个副总经理回忆说,有个在希望工程工作的朋友找到他,问:你们公司有没有哪个艺人真正想做点善事的?

他想也没想,说:

朴树。

麦田希望小学的新校舍落成那天,朴树来了,站在一旁戴着红领巾鼓掌,往日的忧郁和忧伤全都不见了。

20万元,改善了学校的校舍,还添置了教具和文具,让很多孩子拥有了良好的读书环境。

可是,平泉县有30多万农民,贫困人口就占到9万多,很多人是一年拿出100多元给孩子交学费都很难的。

朴树帮不了所有的人。

做好事,光靠明星,也不行。

这一年,在民政部工作的王振耀,做了一个很小的实验,反映了中国公益的大问题。

此时,他已经做到了救灾救济司的司长。

这年8月,他先去中华慈善总会捐了500块钱,并郑重地要了捐款收据。倒不是为了留纪念,而是要拿着这张收据,给自己的工资减税。

因为,《个人所得税法》有明确规定: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到了税务局,工作人员大吃一惊:

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制度。

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事还真是合理合法,再说来的又是一位司长,不敢怠慢,开始给联系办理。

整个程序包括:

王振耀把捐款收据送到民政部财务处,财务处计算他的减免抵扣税额、修改本月工资扣税额和税务明细申报表,并填报税收缴款书一式四份。然后把收缴款书送到银行,回单做账。最后是到下月恢复原工资明细。

两个月后,王振耀的工资单上,终于减免了个税:50元。

身为司长,办这么点事,都用了两个月。这个漫长的实验,让王振耀感叹:

我们的制度设计,我们的工作措施,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

这一年,全中国的公益捐款,还不到100亿元人民币。

其中,75%来自海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和知名人士,只有10%来自普通人。

而同一年,美国的公益捐款是2602亿美元。

其中,10%来自各大公司,5%来自各种基金会,85%都来自普通人。

这个实验,王振耀在很多年里,都跟不同的媒体讲过。

他一直很赞同美国的“双赢”式捐赠政策,捐款的人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这样的话,公益事业普遍开展起来,企业和个人也少缴了税。

他说:

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一座金山,它还没有被开发。这就是平民慈善。

经过我们这两年反复思考,没有平民,慈善事业做不大,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04

2010年,在民政部当司长的王振耀,突然宣布辞职。

他不要级别,不要待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媒体争相报道,管他叫“辞职司长”。

那一年他56岁,干得好好的,还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满可以干到60岁,熬个副部级退休问题不大。

但他认为,以普通身份,能更好地投入于慈善:

尽管有落差,但我从来都是为穷人做事,不论是在政府,还是在民间。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为了实现理想而经受的所有挑战,只会让我更快乐。

辞职之后,他去了高校,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的院长。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公益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机构。

从体制出来后,说话果然硬气了。

在担任院长的第一天,王振耀就发起了一个倡议:

中国的亿万富翁每年都应该捐100 万出来做慈善。

有人认为他这是在逼捐,怀疑是政府命令。王振耀解释说:

这话我在当司长时不敢说,容易被误会为政府的意见,现在不在政府中了,就说了出来。

他的出发点,是对比尔•盖茨的回应。

这一年,盖茨联手股神巴菲特,发起了一个“捐赠承诺”行动,邀请美国的富人,承诺把自己过半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

王振耀听到后,觉得中国人也应该争个面子:

他要求富人拿出一半的资金,我觉得,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回应,甚至中国知识界或者社会界没有一个正面的回应,这不好。

当年,盖茨和巴菲特还来到中国,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邀请了马云参加。在会谈中,80岁的巴菲特劝马云也像自己一样,把所有财产都捐出来。

马云当时46岁。他的回答是:

你40岁、50岁的时候怎么不裸捐?我到80岁的时候,我也全部捐了,一分不剩。

他有自己的打算:

今天我们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别裸捐,因为我们要把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能力转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做公益跟做慈善不一样,慈善是给予,公益在于参与。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阿里巴巴做任何事情必须带着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在马云这样的思路下,阿里巴巴的公益思路开始成形: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做公益的氛围,把公益参与融合到生活场景中。

比如说,一般人都注意不到,在淘宝上,有一些产品是带有“公益宝贝”标记的。如果你购买了这样的产品,商家会将成交额中的一部分,捐给公益组织。

2018年,这个项目就募集了3.64亿元,捐助了800万贫困孩子。

比如说,支付宝的爱心捐赠里有个叫理财收益的选项,可以每天只捐一分钱。即使你不够富有,也能坚持做好事。

在这种思路下,通过阿里巴巴的各种平台,一共募集了300亿笔捐赠,4200万人因此受益。它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捐赠平台。

但其中95%的捐赠都不超过1元。

移动互联网的发达,便利了公益行为的开展。更多的互联网平台正参与其中。

比如资深音乐家梁和平,也是崔健早期的合作者,2012年因为车祸造成高位截瘫。花掉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崔健等人办了好多次帮助他的义演,但筹款数量很少。

去年,家人到移动互联网平台“轻松筹”上求助,那英等名人,纷纷现身为他做证明,很快筹到了五十万元的治病款项。

在3500多次捐款中,很多人捐的都是1元。

梁和平曾经第一个提出:崔健的摇滚乐的意义,是唱出了“我”这个概念。

在那之前,中国的音乐只有“我们”,没有个人。而崔健的第一张专辑,里面就有150多个“我”。

对于公益来说,恰恰是无数个这样的“我”,才能汇成“我们”。

05

2017年底,安徽省共青团召开了代表大会,产生了新一届的团省委常委。

在公布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个全国人民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苏明娟。

对,就是“大眼睛”,此时34岁,已经当上了妈妈。

毕业后,她一直在合肥的工商银行上班。感恩于希望工程给她的帮助,她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学生,从未间断。

在这年的一月份,“大鼻涕”也从部队退伍了。他去了济南西站,做了一名客运员。

之所以选择到铁路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想着服务更多的人。

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从媒体到明星,从富人到普通人,再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中国的公益之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

当初人人为我,如今我为人人,这是生命的原点,也是爱的循环。

朴树后来又发起了几次公益活动。

他还是一样保密,媒体无从得知个中细节,只知道是捐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

他当年捐助的麦田希望小学,到今天一直在发挥它的作用。还有些年轻人特意为了看看它,而去当地旅游。

当年在这所小学毕业的孩子们,现在也长大了,学会了使用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