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普君又一次寻找选题的时候,发现搜索“网贷”,出来的还是一大堆负面消息,无外乎就是“骗局”、“无力偿还”、“暴力催收”、“欠网贷不还款妙招”等等。

为啥暴力催收屡禁不止 其实只关乎成本

其实暴力催收这个事情,一直都有,屡禁不止,不管出多少法律法规,不管舆论声讨的多么猛烈,反正平台该干的还是干了,该外包的还是外包了,为啥催收这个事情,就不能有个更好的解决方式,而总是走向了极端,其实这就是个成本问题。

司法追讨面临执行难的问题

催收,说白了就是让老赖还钱,本身是个中性的词汇,面对老赖,法院还不是要催收,只是作为我国暴力机关,可以对老赖使用强制手段。但是从实践角度来看,还是会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比如拒不履行判决的“教科书式耍赖”,这个就不用说了,名下有资产,在法院判赔后,我就是不还,你能拿我怎么着,我就是不还,千方百计的转移资产,编造理由,就算是拘留15日,又能怎么样,还是不还,那85万还是没有着落,真的是人至贱则无敌。

科普君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工厂发货了,结果买方就是不付钱,没办法,一路闹到法院,也判赔了,事后,请律师吃了一个便饭,聊了这个事情,律师说了一句话,判了是判了,但是后面追索的过程才刚刚开始。为了追回这笔欠款,又花了几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才把钱拿回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了。

为啥暴力催收屡禁不止 其实只关乎成本

还有一些人专门以骗贷为生,找一些老实的、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借身份证,给个百来块钱,去网贷平台上借款,催收的时候一看,家徒四壁,只能自认风控水平不过关,承担损失。

重要的是,老赖这个问题,主要是民事责任,欠钱不还,还上升不到刑事责任,所以司法常用的方式也是悬赏执行、信用惩戒、司法网拍等等,寻找老赖的名下资产,只有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以及其他妨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在法定时限内审查立案,情节严重的,须受到刑事处分,比如教科书式老赖就被拘留15天,有些言论说对于老赖不还钱就要判刑、枪毙的说法是不可取和不负责任的。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诉讼需要律师费、需要开庭审理、需要诉讼费等等,还要有审判周期,相比与此,平台找点人给老赖打几个电话,“威胁”一下,老赖就还款了不是更加直接、省事、省钱,当然如果催收催到家里了,估计也是实在是言语上的压力没用了,只能自己出油钱和工钱上门讨债了。所以可以看到,暴力催收大部分还是局限在言语和精神层面上,如果动手了,打人者很有可能是要负刑责的。

平台受困于压力不得不出险招

暴力催收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和消极的负面影响,这些催收平台或者委外的平台是不是知道这些问题,当然知道,但是要不要采用一些极端手段催收,在面对一些压力下,还是会铤而走险。

为啥暴力催收屡禁不止 其实只关乎成本

网贷平台作为中介服务平台,主要是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通过风控手段对出借人的信用进行审核评级,发标以后供出借人投资赚取利息,但是金融的最大风险就是道德风险,再好的风控系统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出错。有的时候信用很好的借款人很可能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无力还款成为老赖。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尽快回款,出借人的资金将要损失,坏账的出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台的信誉,更重要的是,网贷平台主要依靠收取中介手续费生存,自身盈利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当出借人为了血汗钱到公司要求平台尽快追回欠款的时候,平台也会迫于压力采用一些手段。

虽然说投资有风险,出借人投资损失自负,但由于出借人天然弱势,借款人的资信是平台审核,出了问题出借人又找不到借款人,只能找平台解决问题,连锁反应下,导致了部分平台选择了暴力催收缓解压力。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科普君认为单单提信用建设,希望人们的素质提高是没用的,素质的提高本质上还是经济水平的发展,经济发展持续下行,口袋里没钱,更不用谈还钱一事了,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失业率持续下降,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才能促进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老赖现象也才能得到缓解,暴力催收也才能逐渐杜绝。

为啥暴力催收屡禁不止 其实只关乎成本

以上科普君探讨对象仅仅为在法律规定利率范围内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平台,有些平台明摆着就是高息贷款,明知借款人无力承受还款压力依然放贷,施加精神压力牟取高额利润的,应该严厉打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