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晓光在发布会上重申,我们将一如既往保障获得大陆律师职业资格台胞的执业权利,为台湾青年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大陆法治建设,参与两岸法律服务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建设,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他透露,双方围绕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开展协商对话,提出了携手实现民族复兴、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基层交流、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等6项共同倡议。

5月1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介绍了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访问大陆有关情况,并就惠台措施进一步落实、美国众议院通过涉台法案、台湾当局进一步限制部分岛内人士赴大陆等问题答记者问。他强调,只要两岸同胞凝心聚力,必将迈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国台办: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发布会现场

介绍洪秀柱访问大陆情况

通过协商对话积累两岸共识

5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率台湾各界人士代表团一行到北京参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会见了洪秀柱一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座谈会。

发布会上,马晓光介绍了洪秀柱此次访问和有关座谈会的情况。他透露,双方围绕两岸关系与民族未来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开展协商对话,提出了携手实现民族复兴、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基层交流、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等6项共同倡议。

双方在倡议中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这一基础,两岸关系就能不断发展,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就能不断增进。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两岸有识之士应当倍加珍惜、维护巩固这一基础,加强交流互动和对话协商,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海和平稳定大局。

倡议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台湾同胞不应缺席,也不会缺席。倡议两岸同胞携手同心,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共圆民族复兴之梦而不懈奋斗。

倡议中还提出,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努力推动两岸应通尽通,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支持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有关县市、团体和人士与大陆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台湾农渔民产品在大陆销售,加强两岸旅游业合作。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反对各种名目的“去中国化”、“文化台独”行经,增进两岸同胞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促进心灵契合。

马晓光强调,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愿意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同台湾的党派、团体和人士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协商对话,聚同化异,积累共识。“只要两岸同胞凝心聚力,必将迈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马晓光还应询介绍了台湾王氏宗亲会荣誉理事长王金平访问大陆相关情况。他表示,王金平先生率家人、宗亲回乡祭祖并祭拜郑成功,展现了两岸同胞同宗同源、血脉相连,体现了台湾王氏宗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家国情怀。多年来,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同胞交往越来越密切,同胞亲情越来越深厚,相互心灵越来越契合。我们欢迎更多的台湾同胞回大陆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欢迎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评价惠台措施进一步落实

增强了台胞获得感荣誉感

一段时间以来,大陆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近期,黑龙江省、云南省、辽宁省沈阳市、浙江省温州市也分别推出落实“31条措施”的具体办法。

发布会上,马晓光对惠台措施的落实进行了梳理。他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已经有包括27个省区市在内的80个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具体落地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台湾同胞的获得感、荣誉感。

马晓光强调,“31条措施”的政策核心是为在大陆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的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根据“31条措施”精神,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均同等享受相关政策并直接受益。

具体来说,近段时间,台胞在3个方面受益明显。在落实台胞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司法部日前在厦门市为26名参加2018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在台胞参评各类荣誉奖项方面,“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前后,已有北京、上海、福建、海南、湖北、湖南等地授予多名台湾同胞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在鼓励台胞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由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和台湾戏剧学院青年剧团合作演出的闽台地方戏《阿搭嫂》,近日开始在上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出。该剧将高甲戏、客家戏和歌仔戏三个戏曲剧种融合在一起,是闽台地方戏曲艺术融合发展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居民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已累计有数千人次报名,数百名人员被授予法律职业资格。司法部还连续出台了扩大执业范围等4项法律服务的对台开放政策。

马晓光在发布会上重申,我们将一如既往保障获得大陆律师职业资格台胞的执业权利,为台湾青年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大陆法治建设,参与两岸法律服务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建设,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谈两岸关系发展趋势

背离“九二共识”都是徒劳的

近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保证法”,法案要求对台军售常态化。对此,马晓光强调,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停止损害台海和平稳定。我们也再次正告民进党当局,搞“台独”,把宝押在外国势力身上是靠不住的,挟洋自重,必将自食恶果。

自以为有了美军撑腰,蔡英文也在最近频繁窜入台军营活动,企图以武谋“独”,并抛出“想独立不想统一请投蔡英文”等公开叫嚣“台独”的言论。马晓光就此回应时表示,我们多次就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的一些“台独”言行做出批驳。我们对“台独”绝不容忍,也绝不含糊。

他再次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维护和保障,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一切与此相悖的行径都是徒劳的。

针对台当局公投事务主管机关日前就吕秀莲提出的所谓“和平中立公投”举办听证会一事,马晓光也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图谋挑衅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径。

民进党当局经济部门也不消停,甚至有人提出借中美贸易争端之机吸引投资回流台湾。马晓光驳斥这一异想天开的想法说,企业投资是遵循经济规律的,是由经济规律说了算,不是政治说了算。台湾有一些人企图利用目前中美经贸摩擦,来削弱两岸的经济联系,他们的想法可能只会沦为一厢情愿,两岸经济合作的大潮和大势是挡不住的。

此外,马晓光在回应台湾2020拟参选人郭台铭有关言论时也强调,台湾与大陆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台湾的前途在于祖国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对于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谋求统一的进程中,双方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共同探索解决之道。

谈民进党限缩两岸交流

制造“绿色恐怖”升高对抗

5月9日至12日,第四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在京举行,两岸160多位媒体负责人、新闻院校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与会。本是体现两岸主流媒体希望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共同愿望的盛会,却被民进党当局阻挠污蔑,民进党当局甚至还对岛内媒体人施压“严查”。

对此,马晓光指出,两岸新闻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之所以阻挠、抹黑,就是担心两岸同胞在不断加强了解的过程中,认清他们谋一党之私的政治本质,看穿他们破坏两岸关系的图谋。

“正是因为出于对媒体作用的恐惧,民进党当局把打压的黑手伸向了岛内主持正义、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媒体和人士。他们的这类做法终究不会得逞,广大台湾同胞具备辨别是非曲直的基本判断力。”马晓光说。

除向媒体界出手外,教育领域交流、部分岛内知名人士访问大陆、台湾同胞申领大陆居住证等方面,民进党当局也不断设卡设限。马晓光直言,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在阻挡两岸各个领域的正常交流往来上无所不用其极,做法很难看,嘴脸很卑劣。

马晓光说,他们把岛内批评他们施政无方的声音说成是“假资讯、假新闻”,把大陆方面为台湾同胞做好事、谋实事的相关措施说成是对台湾的“威胁”,这完全是颠倒黑白。

在颠倒黑白上,民进党当局还有一波神操作——宣称“台湾民众在淘宝网购时可能被收集个人资料,进而影响操纵其投票行为”。马晓光将之直斥为“似是而非、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很不负责任的言论”。

他说,民进党当局现在就是这样,不仅对岛内加强各种控制,分化台湾社会,打压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人士,制造一种所谓的“绿色恐怖”。而且企图转移焦点,嫁祸于人,来拼命煽动两岸对抗,升高两岸敌意。他们的做法是不能得逞的。

国台办: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_ 黄昌盛

本期编辑 _ 吕薇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