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春明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很奇怪,全世界各国的饮食之中,只有在中餐里,粥才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国人喝惯了的黏糊糊、热腾腾的各种粥,其主材五谷杂粮即使出现在西餐里,也是面目全非,变换为各种汤,大多数国家的食谱里根本就没有粥的位置。将近二十年前,我曾经在英国参加过将近一个月的培训,英国餐是世界上最难吃的饭菜之一,我们在剑桥附近找了一家中餐馆子包伙,老板是出生在英国的华裔。每天餐馆提供的都是没有变化的改良版几道所谓中国菜,没两天,大家嘴里要淡出个鸟来,我们的中国胃提出强烈的抗议。有同行者便请餐馆煮一锅粥,老板面带难色地答应了。晚上,我们按时去用餐,老板向我们苦着脸说:煮粥太难了,先要蒸好大米饭,之后再用大锅煮了好久才成功,煮粥比烧几道大菜还麻烦。一番话,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什么是粥?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给出了答案:“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也。”这番话十分精准地给粥下了定义。粥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周书》里说“黄帝始烹谷为粥。”传统的五谷,也就是稻(大米)、黍(小米的一种,黄米)、稷(小米)、菽(豆类)、麦(麦子),皆可煮粥,从传统的礼器、出土的厨具可以看出,对五谷最早的加工方法也是煮粥。倒霉的晋景公就是因为想喝一碗新麦子熬的粥,失足掉进粪坑呛死的。先人典籍里关于粥的记载俯拾皆是,我不再掉书袋了。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小米粥

对于我们来说,粥既是充满温馨的一种食物,同时还被赋予了其他很多功能。在过去的年月里,母亲奶水不足时,往往给婴儿喝米汤,这米汤就是粥的精华所在,不知哺育了多少嗷嗷待哺的娃娃。在北方,黄灿灿的小米粥是产妇必备食物,对产妇恢复的作用被传得神乎其神。遇到灾荒年月,一些善心人,广设粥棚,舍粥赈灾,世上又少了多少饿殍。一旦生病,乏了胃口,家人端来的一碗热粥,会给卧床者莫大的安慰,有的病,甚至会因粥而愈。此时的粥,简直就是活人救命的良药。以粥入药,古已有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病,说粥这东西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记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可助药力。从此引发出粥的重要一支:药粥。数千年的演进,药粥成为传统药膳里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所谓小隐者,往往是指那些求仙问道的出世高人,他们隐居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每天基本茹素,变着花样熬粥,粥基本上就是这些人的主食。一来二去,粥的另一个分支,养生粥便流传了数千年。历代文人墨客,对粥多有咏叹,白居易说“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陆放翁更进一步,把粥的功效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现在去度娘上查找粥谱,最少能找到上百种做粥的方法,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万变不离其宗,我以为粥的“宗”就是白粥,也就是大米粥、小米粥之类。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据不同口味、不同时间、不同食材、不同需要与其他食材来搭配熬粥。粥就有如中药里的甘草,甘草性平味甘,可以调和诸药。粥则三餐皆宜,四时俱可,有平衡膳食,调养身心的功效。

粥可以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排序。我们先来以四季时序和入粥的辅料来叙述,子曰:“不时不食。”于粥亦如。什么季节到了,产出什么,就用什么来做粥的主辅料,就可以煮什么粥。这么做一来食材易得,操作简便。二来切合时令,天人合一。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梅花粥

阳春三月,花事正繁。此时可以采摘一些可以食用的花卉以及植物嫩芽洗净与大米煮粥,桃花梨花等果树花卉皆可入粥。清人顾仲的《养小录》记载了一种颇为清雅的粥品“暗香粥”,做法很简单,煮上一锅白粥,粥好以后,将捡来的梅花落英用纱布包好放入粥锅,洁白软糯的清粥里透出梅花幽幽暗香,别有风味。也可以将梅花用桃李花替代,不过香气和韵味就差了一些。除此之外,春天的许多野菜芊芊遍野,取一些诸如荠菜、芦芽、水芹等味道清淡的入粥,也颇有味道。

苦夏时节,人易厌食。首选当为绿豆粥,一碗沁凉的绿豆粥下肚,百汗皆消。此时也是草木繁盛的季节,瓜菜繁多,食欲不振的时候,一碗白粥配两碟爽口小菜,顿时胃口大开。抑或做一些加入时令蔬菜的菜粥,或加入水果的甜粥,都是不错的选择。菜粥里的蔬菜以叶类菜为宜,切成细碎,粥成撒入,靠粥的余温使蔬菜成熟而又脆爽。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荷叶粥

夏末初秋,酷热难耐。旧时春明有一种粥让人缅怀,每当此时,什刹海的荷花市场水边商家会出售荷叶粥。用粳米冰糖熬好一大锅甜粥,粥锅上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荷叶当锅盖,吃时把荷叶揭掉,大铁勺搅均匀,盛在碗里,粥的颜色嫩黄淡绿,米香中飘出一丝荷叶清香。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菊花怒放,采来几朵,做一品菊花粥,不失为一桩雅事。此时可供选择的粥品就更多了,几乎所有蔬菜瓜果都可以与大米、小米等配伍熬粥。当然,类似榴莲一般的味道强烈的品种除外,读者可以凭个人喜好,自己选择,恕不一一。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腊八粥

寒冬时分,朔风正劲。腊八粥在旧历岁末年初闪亮登场,可以从超市买来配好的原料回家熬制,也可以看家里有什么五谷杂粮和各种干果自己配置,并无定例。南瓜、红薯、土豆等富含淀粉的瓜类、根茎类蔬果、各种干鲜果品皆可,熬上一锅黏黏糊糊、热气腾腾的粥,保证驱寒。

如果以原材料划分,可以有大米粥、小米粥、细碎的玉米颗粒叫玉米糁粥、一粒玉米一破为数瓣儿的是大碴子粥、豆粥、杂粮粥等等。旧时乡间多用大柴锅为炊,用它熬出来的大碴子粥,粥香里夹带着柴火气,配上农家腌制的、点几滴香油的芥菜疙瘩丝,风味无两。如以荤素划分,粥可以有清粥、菜粥、水果粥、肉粥、海鲜粥之分。要说品种繁多,广东的粥自是魁首。广州和潮汕地区的人家,谁家没有几样拿手的粥品呢?老广们食谱广泛,举世公认。没有几十种粥品在手,都不敢开粥店!进得店来,什么及弟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猪肝粥、虾蟹粥、鱼生粥、竹虫粥,让人几乎无从选择。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看粥好坏的首要标准就是火候。袁枚的老师尹继善文瑞公有言“宁人等粥,毋粥等人。”一语道出做粥必须有耐心。功夫不够,水米分明,那是上海人常吃的稀饭,或者汤泡饭。只有煮得水米交融,粘稠适度的才能叫做粥。北方人把煮粥叫做熬粥,粤人管煮粥叫做煲粥,一个“熬”,一个“煲”,说的都是火候。借东坡居士形容猪肉加工的一句话来结尾:火候到时粥自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