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齐王和太子派人监视秦王府,那么大队人马全副武装从秦王府出来赶到玄门门埋伏时,监视秦王府的探子为何没去报信?

  lzgadsl:我推测,这些探子也已经暴露了,行动时就被干掉了。

  rottenweed:恐怕凌晨时就没什么“大队人马”。在太子齐王进宫之前,动这些放哨的就会暴露埋伏。

  秦王府兵出动应该是约定时间之后。

  另外,也可能安插的内奸在那天撤哨,或阻断消息。这种事一做就会暴露,但反正就这一次。

  zi_:哪有什么大队人马……一共才一二十个人……

  TSHT2012:一二十人?那就是说实际就是玄武门守军旁观,一二十人突袭太子和齐王卫队把人做了?

  zi_:哪里来的守军……李世民设伏的地方在宣武门里面很远,禁军看不到的林子边上,反倒是他们做了太子之后,太子府的府兵过来拼命,李世民找人跑去跟守玄武门的守军说,我艹你看太子府兵要造反,拿着武器冲进来了,然后看门的禁军直接和太子府先头部队干起来了。最后李二还割下李大的人头,举在高出,说我哥已经死了,谁还想跟他一起去!结果禁军立刻全部归顺李二,李大的府兵也全都失去了战斗意志……说白了,这次是一次极其干净漂亮计划周详的精锐特种小分队斩首行动,没大军什么事儿。

  TSHT2012:真混乱。从小对这件事的想象就是李世民伏兵一出就把李大和齐王包围给干了,这看起来就是带少量精锐突袭行军状态的VIP啊,难怪齐王还能找到机会差点勒死李二。

  zi_:当时李世民远远跟李大打招呼,李大就觉得不好,李老二这一脸淫邪的杀气是怎么档子事儿,转身想跑,就被李老二一箭射死了。弄齐王的时候稍有小波折,但身边基本上是当朝最能打的武将团,其实齐王没有第一时间捅死李老二,就不可能有什么机会,不是尉迟恭过来掐死他,也是秦琼过来把他剁成肉臊子……

  朱瑟德瑞斯:秦琼没有参与这个事,当时原来跟着李世民的大部分文臣和武将其实是中立的。

  zi_:旧唐书说参与了……

  rottenweed:秦王府的怎么可能中立?秦琼应当此时已经病废了,所以不在九人之列。

  即使是李靖李世勣,应当也是支持李世民的。中立只怕是司马光偏好。

  无事大闷闷:其实就算按司马光引刘餗的隋唐嘉话也挺难说是中立。不过当时这俩人都是领兵在外,在玄武门这事上表不表态也就那样。

  秦琼是有出场的,旧唐书秦叔宝传就提了他从诛建成跟元吉,长孙顺德传里提了他跟秦琼等讨建成余党与玄武门。按武德九年封赏来看秦王府大部分文臣和武将怎么会是中立。

  rottenweed:这种事别人找你讨论,不告密其实可以算支持了。这个地步了还怎么中立?

  无事大闷闷:没错啊,我的意思就是哪怕按照隋唐嘉话的记载二李的行为也谈不上中立。

  时之沙漏: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户,张公谨、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户。秦叔宝应该是参与了这次政变,只是史书没有记载他的表现。从赏赐情况来看他并无多大的出彩。风头完全被尉迟恭盖过了,甚至连干了什么都没记载。秦叔宝是李世民的心腹,怎么可能不支持,李世民倒台了他会有好果子吃?

  ▲《贞观长歌》中的李世民

  水月刀:公事公事上忠于职守,但很多文武应该对李二很有好感,比如太子手下几次被策反,玄武门后控制政权十分顺利,东宫的势力好像也完全没人想要报仇。

  楚不服周:玄武门这斩首行动真是干净利落。

  寻星者:李二毕竟是十八九就上战场砍人的主,这份杀伐决断可是从尸山血海里带出来的。

  vqv1:坛中的大牛就没有自己按史料组织一遍“玄武门之变”的文章??李二的实力的确比不上李大和李四,但对宫中禁军掌握了驻守玄武门的部分军队!这棋子太TMD重要了!!但还是要先下手才艰难取胜,最后还被围攻,及时拿出太子和齐王的人头才把两者的兵勇驱散!!

  reaper:你指的是常何?他是不是直接参与事件好像还有争议~

  寻星者:李二的主要势力是在洛阳附近。李二在长安完全听他命令的军队和他哥相比也是五五开,毕竟他哥占着大义名分,同时李渊那时是站在李大这边的。其实要是“玄武门”最后变成李大反杀李二成功,李二挂了不过李二的手下大部存活并拼死保着李二的儿子逃出长安去到了洛阳,那李渊李大会不会赶尽杀绝,李二的那些手下会不会立李二的儿子做个傀儡造反?

  rottenweed:秦王府有八百兵,对应的级别的部队,太子就有两千人。

  事变那天,李世民一开头可能真的就只从府里带出了九个人去设伏。那么后来秦王府的八百兵去哪儿其实可以考究一下,因为秦王府被围攻的时候,兵力很少。

  TSHT2012:有个推测说李世民一边去砍李大和齐王,同时派人去控制李渊。所以后来李世民会假惺惺忏悔说自己那天干了什么不堪的事,砍李大齐王应该不算啥值得他装逼的,估计也就劫持老子算了。

  无事大闷闷:玄武门这事早前是陈寅恪在政治革命与党派分野这篇文中有所阐述,比如常何是从这出来的,后来黄永年在玄武门之变揭秘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就是李世民带了尉迟敬德这一小队人提前在临湖殿埋伏,等李建成跟李元吉来的时候一波突袭把人给杀了。

  后面就是建成余党带兵报仇,李世民跑玄武门,当时屯兵玄武门的敬君弘带头死战给李世民之后的行动提供了时间,所以也有说法是敬君弘是秦王党。

  玄武门这事的争议大概就两个,一是李世民跟玄武门禁军到底有什么瓜葛,二是李世民究竟带了多少人提前埋伏。

  rottenweed:克劳赛维茨写的《玄武门》不错,难得没烂尾。

  章渝:玄武门事变最奇诡的是李渊的反应,就算是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但是那时候李渊依旧是最强大的一派,皇帝,居然会被威胁退位等,这简直是太奇怪了。

  zi_:他被尉迟恭堵在湖上的画坊里了,禁军脱离了他的控制倒戈了秦王,只能说秦王挑的时机太他么好了,不愧是骑兵指挥官出身。

  ▲《贞观长歌》中的玄武门之变

  章渝:不不不,按照历史来说,李世民的力量远不如李建成李元吉,而突袭干掉了对手之后,又直接平推了大boss李渊,这已经不能算是时机的问题,感觉其中隐藏着什么,李渊还有不少儿子,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李世民突袭干掉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之后,居然直接控制了禁军同时隔绝中外,直接逼李渊让位。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见血了,可以说李渊如果当时反应过来或者情报准确一点,不被李世民控制的话,一定会反杀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还活了九年,身体状况并不算太差,而且开国皇帝本身就是杀伐果断的人。

  朱瑟德瑞斯:李元吉和李建成死后,李渊不传给李世民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章渝:不,李渊还有不少儿子,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李世民突袭干掉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之后,居然直接控制了禁军同时隔绝中外,直接逼李渊让位。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见血了,可以说李渊如果当时反应过来或者情报准确一点,不被李世民控制的话,一定会反杀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还活了九年。

  生于佳翌:杀兄弑弟逼父,逼父这件事历史上最模糊。我反正是想不通李二到底是怎么挟持他老爹的。把他老爹身边的侍卫都干掉了?这根本不是几个人能做得到的事情,这么大的兵力调动东宫不知道?

  他老爹身边的侍卫都被策反了?那更不可思议,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章渝:但是没有控制的话,以李渊马上皇帝的出身,听说玄武门动手了,会直接下令禁军动手防卫,调集军队等,扫平李世民容易的很。历史上对这一段很模糊。

  marinesky:也许开始除了已经站队的禁军将领外,内廷的其他人或不知情或者中立,但应该考虑到闹出长林军攻玄武门的大动静之前,李建成已死,禁军宿卫在这个时候已经投了秦王。

  尉迟恭更可能先拿着太子齐王脑袋往里走,宫内人都明白胜负,所以一路无阻。毕竟玄武门外,激战良久,尉迟恭才再带着这二位的脑袋在墙上给示众。这里有个时间差。

  zi_:特别简单。当时李渊是叫仨儿子去湖上画舫谈事情,李老二先买通了宣武门的一部分守卫,提前带了十来个人先进了玄武门,宰了兄弟之后,太子府府兵来拼命,李老二就告诉禁军太子造反杀过来了,禁军倾巢出动和太子府先头部队死磕,给李老二拖延了时间。这时候李老二让尉迟恭赶去李老爷子那里,老头正在船上等儿子呢,结果尉迟恭进门就把老头堵在船上,那个时候禁军大部队不是在玄武门就是还处在懵逼状态,老头直接被门神隔绝在湖中牢牢控制住。

  然后,才是李世民最危险的阶段……

  那时候,禁军也差不多知道发生什么了,太子府大部队已经杀了过来,李世民当时真的就差点死在乱哄哄的内讧中,直到李老二剁了哥哥弟弟的脑袋,举在高处,问禁军和太子府府兵,事已至此,你们打算何去何从?要知道当时李渊儿子是不少,但是李元吉以下的儿子年纪都太小,其实是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实力的,李世民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唯一继承人,因此犹豫中的禁军倒戈投靠了李世民,而太子府府兵士气也崩了。

  到了这一步,大势已定,李渊老头再恨也没用了……

  这此斩首行动关键点有几个:

  第一,要先混进玄武门设好伏击阵地;

  第二,斩首行动干净利索;

  第三,要让不知所以的禁军顶住太子府兵争取时间;

  第四,当时李渊老头的所在位置必须是在船上,如果在殿里,少量精锐根本没法控制住他,但如果实在湖心画舫上,尉迟恭一个打一百个,只要能顺利上船,船上那点人加一起也不够他一划拉,而且少量几个人,就能控制住全船不能传令集合禁军;

  最后,李老二要在最后阶段避免死于乱兵,震住禁军和太子府兵,让他们承认既成事实。

  最后一步才是最凶险的,但李老二心狠手辣不要脸,砍了哥哥弟弟的脑袋示众,禁军没节操立刻就从了。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看北朝授权发布,主编原廓,原著史隆长城脑洞者。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