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一家子)

【公信枯竭综合症】看了央视关于庆安警察枪击事件的报道,就画面展示情况而言,警察开枪具有正当性。但前因后果仍有疑问,死者为何会突然阻止其他旅客进站,为何对警察干预火气冲天,央视竟不置一词。事件的调查居然由公安系统进行,结论如何取信于人?央视也不是一个令人信赖的媒体。奈何!——

身高180+的警察,制服了一个体弱多病喝了酒的,然后放了他;然后这个喝了酒的踹了警察的门,然后警察拿了棍子,又制服不了这个喝酒的了;打着打着,警察的棍子被喝了酒的抢走,然后警察开枪击毙了喝了酒的。——以上这段话,除了“身高180+”和“体弱多病喝了酒的”暗示了一下强弱对比外,没误导谁吧?——

有媒体人说,剪辑的视频虽不是原始视频,但可证明关键事实,就足以说明真相。这是错误的。法律上的证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剪辑的视频依次破坏了原始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媒体播放的自然也是剪辑者希望公众看到的视频,因此构成“媒体审判”,实现了引导舆论和干扰调查的目的。——

不过呢,话说回来,虽然央视这个剪辑实在让我不满,但要提醒诸位,直接对抗国家权力机关的直接执行人是不妥的。比如说掌握合法暴力权力的警察。在任何文明国家,警方在临时事件处理上有优先权是正当的,也是必须的。如果你有所不满,可以呼吁围观者拍照录像存证,后续投诉,但不要直接对抗。切记切记。——

不出所料,只要不相信央视公布的涉案警察上级机关的单方调查结果,你就是仇视社会,仇视全体警察,黑中国,给政府捣乱。只要把一方描述成坏人,一切镇押就立刻正义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基本是这个水平,包括小偷就该打死,凡被司法机关处理的一定有罪之类的认识。——

正常的开枪动作分解是:1、枪平素子弹是在弹夹里的没有上膛,第一步子弹上膛。2、打开枪保险。3、举枪瞄准。4、扣动扳机。现在麻烦各位帮我分解一下视频李乐滨开枪的动作,看看他有无上述动作?如果没有这些动作,那就证明他在回警务室室拿警棍时子弹上膛,再挑拨让徐夺棍,事先已有杀人动机。——

庆安事件已有官方结论,但在完整视频公开之前,我仍有疑问:1、为什么有阻挠旅客上车之举?2、是徐先动手打警察还是警察先打徐?3、徐在冲突过程中的狂躁举动因何而起?4、警察是否面临的紧迫情况是否达到开枪的地步?如果徐有夺枪之举,开枪情有可原。5、中国非全民持枪社会,开枪标准不可学美国。——

张雪忠:关于庆安枪击事件,官方结论是开枪警察所在的铁路公安机构作出的,央视放出的视频是经过刻意剪辑和导向解说的。如果这些东西都可算是枪击事件的真相,那么现代司法中各种旨在还原案件事实的正当程序要求,就完全是多余和无意义的了。

【敖评】一个访民因为上不去火车与警察对殴被开枪打死。如果社会只去关注访民行为是否过激以及警察开枪是否合法,而不去思考访民是否走投无路、为何多次上访无果、为何以命相拼,那么本不该发生悲剧还有可能重演。一个社会要想真正和谐,应该是不要命的访民越来越少,而不是死于枪下的尸体越来越多。——敖评

徐并不是简单的抢过了警械。从连贯的整个情节来看,他【一直处于】袭警状态。抢下警棍后更是用警棍继续袭击警察。并不是警察追着徐殴打,而是徐追着警察到处跑,跟警察对打,抢警棍反击警察。符合当场击毙条件。他根本就没有给其他警察增援留下时间。——

我从不相信剪辑的真相;我不知道枪杀真相;我只知道真相不能由开枪的一方说了算。——

最终是否用令人信服的程序,可靠的调查证据,完成庆安枪击案的司法调查,现在已关系"依法治国"政策的兴废。政治家毕竟是靠政策支撑的。棋行中盘,【明显有人在"夺枪"】,结论破绽百出;若难以服众而作定谳,维稳只有复位,法制从此远离。——

我玩枪机会少,想请教明白人,一把枪从枪套里掏出来到子弹出膛,需要几个步骤?至少需要打开保险吧,我想。那么问题来了,央视公布的视频里,有没有警察开保险的过程,或者说,保险是什么时候打开的呢?不知道视频里有没有这个内容。当然,如果你说,枪的保险都是开着的,不用现开,那我没话说,算了。——

小编评论:这个事件,会像当年美国的辛普森案件一样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应该看到,我们民众从这次事件中对于法治精神又接受了一次全民思考。民警开枪对吗?徐纯合的行为对吗?但无论如何,中国民众的法治观念正在逐渐加强,我们的政府应该顺应不应克制,这才是时代的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