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则无论男女都怕入错了行——常年从事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工作,跟劳改能有多大区别呢?

据北京、上海、广州多家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人才市场调查,因为“入错行”而追悔莫及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高考报考志愿时走入了误区而一错再错的。

归类分析,主要表现为:

一、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的就业前景,那些环境好、收入高的工作所对应的专业为大家争相追逐。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追求热门,而不考虑自身的兴趣、能力,即使上了热门专业,也有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是不具备能力而灰心丧气,甚至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

而且,热门专业往往是根据社会需要变化而变化,今天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就有可能成了冷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所以,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门,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以及是否与自己的人生规划契合。

高考志愿的六大误区,摊上一个,等于浪费了三年!

二、一门心思奔名校。

奔名校没有错,但是如果仅仅为了“面子”而选择名校,并且还要付出放弃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为代价,就有些买椟还珠、得不偿失了。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该考生很可能会在竞争激烈的名校里因为专业不擅长而惨遭淘汰。

其实,一个人究竟能否成才,关键还在自己,学校的牌子只是外在因素。

如果一定要上名校,但又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好选择那些和自己喜欢专业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日后可以通过读研究生等途径改变专业。

三、盲目跟着别人走。

一些考生报志愿时没主心骨,看人家报什么,自己就跟着报什么。殊不知,每个考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人家有人家的优势、特点、志趣,所选的专业适合人家,却并不一定也适合你。

再者考生的成绩不一样,条件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你盲目跟着走就不一定能被录取。所以填报志愿要有自己的主心骨。

高考志愿的六大误区,摊上一个,等于浪费了三年!

四、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

有些考生平时由于种种原因,自信心不强,填报志愿时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没信心。

本来自己的高考成绩不错,却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本可填一类院校却保守地填了二类。虽可保证被录取,但在录取的层次上还是吃了不小的亏。

这样的同学在入学后非常容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动不动就说:

“我要不是填错了志愿……”

“这样的破学校,努力又有什么用”

从而无心学业。为了不在将来追悔莫及、遗憾连连,我们只能在填报志愿时防患于未然。

五、错误理解自己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更不是恒久不变的因素。

中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是表层的、不稳定的,有的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偏爱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还有一些因为社会流行的某种时尚而对某专业突发兴趣。

所以,报志愿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另外,兴趣和能力有时候并不一致,对某类工作有兴趣并不代表就有从事这类工作的能力。

如果只有兴趣没有能力,工作不可能有较大成绩,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兴趣。

比如,法律专业虽然很好,但要求考生才思敏捷、能言善辩、逻辑性强,而性格非常内向,或有口吃的人就不适合学法律。

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因此,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处理好兴趣与能力的关系。

高考志愿的六大误区,摊上一个,等于浪费了三年!

六、完全依赖家长和老师。

填报志愿可以说是考生和家长共同的事,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应以考生为主。因为将来上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全部要考生自己来完成,志愿填报得不好考生将来会感到很头痛的。

因此,填报志愿要充分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有谱,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兴趣和能力来填报,努力做到不后悔。

强调自己的优势科目,让优势科目和所选专业最佳结合,一般会有助你的人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需要重视的还有,一些院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注明了定向招生、有语种要求的专业、有男女限制的专业等,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避开自身条件受限的专业。

高考志愿的六大误区,摊上一个,等于浪费了三年!

另外,要适当结合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院校和专业。

当然,经济条件困难的同学也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国家、社会、学校有很多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你完成学业。

考生身体条件、相关科目成绩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有考生报考了中国民航大学,总成绩超过了录取线,但相关学科——英语成绩偏低,最终没有被录取,很是遗憾。

高考志愿的六大误区,摊上一个,等于浪费了三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