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重点

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合并房颤和2型糖尿病,如何制定PCI治疗策略?此类患者的术后抗栓方案选择有哪些关键点?

病例提供者:张晓娟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患者,男,82岁。主诉:发作性胸憋痛2年,加重3天。

现病史

患者于2015年开始间断出现胸前区憋痛,伴头晕、出汗,不伴有恶心、呕吐及肩背部不适等症状,多于快走时出现,含服“速效救心丸”10至20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2017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予以氯吡格雷、达比加群酯、辛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有意义狭窄,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狭窄约70%-90%,第一对角支中段100%闭塞,回旋支未见有意义狭窄,第三钝缘支近段狭窄约90%;右冠脉中段狭窄约95%,远段狭窄约80%,后降支开口狭窄约70%,左室后支中段狭窄约90%,冠脉分布呈右优势。当时患者及其家属拒绝CABG及介入治疗,出院后规则服用上述药物。

此次入院前3天,患者静卧状态下也有反复胸前区憋痛症状,每次持续10至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既往史

有2型糖尿病史3年,2017年10月开始服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空腹血糖在7 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 mmol/l左右;有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最高180/90 mmHg,2017年10月开始服用替米沙坦80 mg qd,自诉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

体格检查

T:36.5℃,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6 mmHg。神清,双侧颈静脉未见充盈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TNI:0.17 ug/L,血糖:10.5 mmol/L,TC:5.02 mmol/L,LDL-C:1.78 mmol/L,HDL-C:1.24 mmol/L,TG:1.28 mmol/L,ALT:28 U/L。

心彩超:LA 42 mm,LV 54 mm,EF:57%,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

心电图

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阵发心房颤动,阵发心房扑动;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风险评分

Grace评分:142.2,Crusade评分:50,高危。

治疗经过

对右冠脉中段病变行PCI治疗,给予肝素7000 IU,选择6F JR3.5(Cordis)导丝导引下,放置到右冠脉口,选择Runthrough导丝(Terumo)送至左室后支远段,选择PTCA球囊(2.5×1 mm,LEPU)对中段病变预扩张,用12 atm扩张2次,每次扩张时间10秒,于右冠脉中段植入Nano支架(4.0×21 mm,LEPU),用8 atm扩张2次,每次扩张时间10秒,选择NC TREK球囊(4.5×12 mm,Abbott)于支架内后扩张,用16 atm扩张2次,每次扩张时间20秒。术毕复查造影右冠脉中段未见明显残余狭窄,TIMI血流3级。

术后用药:1、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2、氯吡格雷 75 mg qd,3、阿托伐他汀 20 mg qn,4、美托洛尔缓释片 95 mg qd,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60 mg qd,6、尼可地尔 5 mg,tid,7、低分子肝素 4250 IU,q12h×3天,8、厄贝沙坦 150 mg,qd,9、阿卡波糖 50 mg,tid,10、甘精胰岛素 8U,睡前ih。

术后患者日常活动未再出现心绞痛症状,血压维持在130/80 mmHg左右。

主要PCI图

临床思辨

1、风险评估:患者,82岁,高龄男性,既往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住我院,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但是患者及其家属拒绝CABG及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规律服用二级预防药物,但是仍旧有反复心绞痛发作。

此外,患者合并阵发房颤,由于心输出量减少25%,心绞痛发作频繁,计算患者GRACE评分142.2分,入院后6月内死亡率16%,出血评分50分,出血概率11.9%,为出血高危人群,预后较差,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

2、治疗决策:患者为冠脉三支病变,右冠脉及前降支均为严重狭窄,右冠脉狭窄更重,故决定分次介入治疗。首先对右冠脉行介入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观察1周,未见出血及MACE事件,拟择期(至少1月,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再对前降支病变行介入治疗。支架方面选择二代支架,如果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事件,可以考虑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时间。

3、术后抗栓方案:患者高龄,冠脉三支病变,不良预后的绝对风险高,考虑到严重出血和卒中并发症风险的增加,应充分权衡血栓与出血的风险,常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方案已经满足了房颤的抗栓治疗要求。

中长期抗栓用药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3月,后调整为华法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合胃黏膜保护剂至少12月(Ⅱa/C)。

用药小贴士

糖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胰岛素抵抗、高糖血症、肥胖、炎症等因素的存在,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往往累及范围更加广泛,狭窄程度更加严重,复合病变如出血、溃疡、栓塞、钙化等更多见。

既往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1、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接受PCI治疗患者的用药基石,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停用氯吡格雷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幅度增加。

3、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在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指出:发生ACS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1年是合理的,B级证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