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晔旻

  联大的工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原先清华大学工学院的班底组成的。土木工程系基本保持了清华大学土木系的原建制,事实上就是战时的清华大学土木系,包括了现在的土木、水利、铁路、公路、市政、建筑等方面的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土木工程系。联大的机械系主要也渊源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38年7月29日,西南联大第82次常务委员会会议还决定,遵照上级命令自下半年起,在工学院添设“航空工程系”。

  这无疑是出于抗战的需要,在日寇对昆明的轰炸中,西南联大的师生也饱尝了失去制空权的苦果,设立航空工程系自然也是着眼于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而服务的。

  西南联大航空系师生群策群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制造出的小型开路式风洞

  作为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航空工程系,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源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航空组(机械系原只分为热能工程及机械制造两个专业)。1938年开始招收第一届航空系新生。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工学院中的机械、航空等系的基础课程差别不大。到三年级暑假,航空工程系则有一个月的下厂实习。其实习地点,有时是昆明西郊的第一飞机制造厂,有时是东郊巫家坝飞机场附近的第十飞机修理厂。第一飞机制造厂原是由广东军阀陈济棠创办的,陈蒋反目陈失败后,该厂由广东迁到昆明。在抗战中,该厂制造了一些钢管机身、木质翼肋和蒙布的单座军用机。原材料和发动机都购自美国。学生在那里实习,主要是轮流在各工段观察工艺流程,不许直接参加操作。第十飞机修理厂就在飞机场旁,主要任务是翻修飞机发动机和修补破损的蒙皮等。学生在那里实习,当然也只能远观而不许动手。到了四年级,航空系的课程几乎都是航空专业课,有内燃机B(又称航空发动机)、高等飞机结构、应用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和发动机设计等等。

  航空工程系主任庄前鼎除任课外,还兼任新设的航空研究所所长。由于三校合并的只是本科部分,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在法理上其实不属于西南联大。不过,航空研究所教授均在航空系上课、主持实验和指导学生;航空系学生的空气动力学实验,也都在航空研究所的风洞中进行;实际上两者已融为一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西南联大师生的努力,航空风洞实验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其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实验在当时的中国可谓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1943年,美国专家来华,专门去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进行了参观。他认为清华大学风洞实验设备虽然规模不大,但水平与美国高校研究所不相上下。调查德国和日本航空情况的美国陆军部官员途经昆明时,也专门抽时间去了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参观,并对其表示了赞扬。航空研究所空气动力学组还先后为航空委员会及所属的两个飞机制造厂设计了数种飞机模型,包括轰炸机的模型。只可惜直到抗战告终,也未能看到涂有中国空军军徽的国产轰炸机问世升空的那一天。

  1939 年,西南联大校舍,教室全为铁皮屋顶土坯墙

  1944 年,因经费不足,陷入财政危机的西南联大不得不将原本教室的铁皮顶卖掉,改茅草顶

  除了在工学院增设航空工程学系外,西南联大还在电机和机械两系中各增加一个班。在1940年的第15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中,梅贻琦就指出:“教育部拨发本大学于二十八年度内增设机械、电机两系各一班经费余款,并加拨增班学系建设费三万元。”除了扩大招生规模,西南联大还解决了教材、图书、教学仪器等设备的紧缺问题,增设了军事卫生工程、兵器学、军用结构等科目,并根据相应科目编译了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可以说是开设了一些与抗战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在土木系和机械系课程中增设的军事课程有:施嘉炀的《要塞建筑》《堡垒工程》,庄前鼎的《兵器学》,王明云的《军用结构》《军用桥梁》,李谟识的《军事运输》等。在设计课程方面,土木系也新增了《飞机场设计》《船舰设计》等课程,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测量技术,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到巫家坝飞机场、兵工厂等进行实习。其中有些课程,虽然有抗战需要,但是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师,学校就积极到社会延聘,例如开设液体燃料方面的课程时,西南联大校方就设法出面向昆明酒精厂聘请工程师到校任课,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