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23″~37°11′47″之间。东部和安塞区相接,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2013年,志丹县户籍总人口16.10万,其中农业人口9.6万。

​志丹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但分配不均,冬季长达189天,夏季只有9天。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332小时,年平均气温8.1℃,年均降水量474.2毫米,年均无霜期142天。2012年,志丹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其中农耕地104万亩,草原面积7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2012年,志丹县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2011年,初步核算,志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0.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2010年增长4.5%,二季度累计增长10%,三季度增长累计8.7%,四季度累计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4.7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88: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 %、87.9%和10.7%;拉动力分别为:0.14、8.88和1.0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496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2010年增长9.7%。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夏、商、周时期,为少数民族西戎及其支派犬戎所居。

春秋时,为白狄部落居地。

战国时,初为西戎与晋国交界地。以洛河为界割成两块,洛河以西是西戎支派义渠戎国领土;洛河以东属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三诸侯分晋后,洛河以东属魏国范围,由上郡高奴县领辖。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县仍分属上郡与北地郡。

西汉,东部地区属上郡高奴县,西部属北地郡归德县。

东汉,前期同西汉,灵帝中平六年,被匈奴占据。

东晋,先为赵之上郡,后为前秦之上郡,又为后秦地,赫连氏建夏后,归夏。

南北朝,北部属夏州金明郡广洛县,东南部属因城县。

隋开皇三年,天下废郡置州,县地属延安州金明县和因城县所辖。大业三年,恢复郡制,改延安州为延安郡,仍辖县地。

唐武德二年,置永安县,属北武州。贞观二年,废北武州所辖诸县,并入金明县,东南部属金城县。

咸亨年间,曾驻守禁军。

贞元十四年,建神策军,后改设永康镇。

五代,先为后梁,后归后唐,再属后晋,旋归后汉,最后属后周。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军,相当于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不领县。军治在今志丹县城,属永兴军路。高宗建炎四年,保安地归于金,建置依旧。

金大定十一年,废保安军置保安县,属延安府。二十二年,升县为州,仍领县地,属鄜延路。

元世祖至元六年,降州为县,属延安路。

明、清,仍为保安县,属延安府。

中华民国二年,废延安府,辖保县。

1934年2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保安县西部的义正川、吴堡川、白豹川、脚札川等地开辟为苏区,属陕甘边范围。

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二省及关中、神府二特区,志丹县属陕北省。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牺牲,年仅33岁。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志丹将军。同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志丹县。

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分设五个分区,志丹属延属分区。

1949年,成立陕北行署,辖志丹县。

1950年2月,归延安专区管辖。

1958年12月,吴起县并入志丹县。

1961年9月,按合并时区域又分出吴起县。

2013年,志丹县设辖6镇5乡:保安镇、旦八镇、杏河镇、金丁镇、顺宁镇、永宁镇、吴堡乡、双河乡、张渠乡、周河乡、义正乡。

刘志丹烈士陵园

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志丹县城所在地保安镇,坐北面南,面积3.3万平方米。整个陵园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庄严肃穆。园内还有造型独特的地球碑一通,上刻陕甘宁边区图示,并镌刻“陕甘宁边区的创造者”几个大字。陵园深处是烈士纪念堂和刘志丹将军之墓。陵园内还辟有烈士纪念馆,展出各类文物及烈士生平简介。刘志丹是陕甘边革0据地的主要奠基者。

保安革命旧址

保安革命旧址,位于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0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民族英雄刘志丹东征牺牲后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

永宁山

永宁山位于志丹县永宁镇,洛河东侧,崾子川口对岸,海拔1312米,东西走向,长2.2公里,宽1.5公里,全为红砂石质,山梁向洛河突起一山嘴,洛水环绕东、西、南三面,山嘴巍然独立,峭崖绝壁,早在宋代就建为防犯古寨。寨分三层,上层雄居突兀的山顶,中层微向倾十分陡峻,下层通洛河供汲饮,可容千人,清同治年四乱,避者百户,依恃天险,久攻不克。

盘龙寺石塔

龙寺石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岩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每层下部均用两层浮雕式仰莲瓣作装饰,每层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兽兽头。第二层塔体六个面分别刻有牡丹、佛龛、佛像。三、四、五层六个面各有一佛龛,内刻坐佛一尊。六、七两层的六个面,相间隔一个面刻一佛龛,内刻一坐佛,其他三个面为素平面。塔刹由四层宝珠形和一个四棱锥体刹尖组成,第三层宝珠上刻有三层浮雕仰莲瓣装饰。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志丹县城南端桥沟口。依红石崖而凿教室、岗哨、办公窑,地势峭拔隐蔽,令人叹为观止,亦能防空。现存有原校长-、教育长罗瑞卿等人的旧居和大杨树下的“露天讲堂”。红大第一期学员在这时学习,人数达1063人。毛泽东曾给学员讲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