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江苏省海安县撤县设市的消息,吸引大家眼球,今天社会知事(微信号: gh_ 14c6c92a6739)专门去看了一些与海安县相关的信息。

海安,江苏省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由“海水永不扬波”之意而得名,是一座滨江临海枢纽城市,“扬子江城市群”中的一员。

地处江苏省中南部,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大市交界处;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西与泰州的姜堰区为邻,南和如皋、泰兴相连,北与东台毗邻;海安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下辖4街道、9镇,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1个省级商贸物流园,1个老坝港滨海新区。常住人口86.55万人(2017年末),市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长江中路106号。

海安是历史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在汉代就有“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之称。境内宁启铁路、新长铁路穿境而过,建设中的盐通铁路经过海安。

海安市是“中国禽蛋之乡”、“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湖桑之乡”、“中国河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2017年,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第29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第8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30位。2018年,海安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最高建筑中洋金砖酒店(200米)

海安是江海文明的源头。新石器时代,海安西部地区就有人类居住。海安境内的青墩遗址将江淮平原的历史追溯到6000年前。青墩遗址代表了新时器时代江淮东部先进水平。

夏、商、西周时期,海安一带属九夷(淮夷)之地。禹分天下为九州,海安为“禹贡扬州之域”。

周朝,武王至周元王时,海安一带属吴国地域。

春秋、战国时期,海安与周围数县均称“海阳”,今如皋、海安、泰州一带属吴国,地名为郧,在今海安立发桥一带。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海安一带遂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又灭越,海安又为楚地。

秦朝,海安属东海郡广陵县。

西汉,初属东阳郡,初属东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楚国,次年属荆国,高祖十二年属吴国。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属江都国。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辖29县,海安属海陵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临淮郡上属徐州刺史部。

东汉,海安仍为海陵县地。汉献帝十八年,曹操废海陵县。

三国,吴国吕岱复置海陵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仍置有海陵县,属徐州广陵郡。

东晋,建宁海县,南北朝置海安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始设宁海县,上属海陵郡。宁海县即今海安县,为海安建县之始。

南北朝,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因海水常浸淹农田,遂取名海安,为“永不扬波”之意),后并入宁海县。

海安县在南通市的位置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也并入宁海县。此时宁海县包括今海安、如皋及如皋东南、西南以外地区。

唐朝,海安仍隶属于海陵县。武德元年(617年),宁海县更名为吴陵县。不久宁海县并入海陵县。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海陵县东境置海安县,县治设在今海安镇,是时如皋县属海安县。因海水侵袭,海安县东部被海水所淹,故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上属扬州。数十年后,766年(唐大历元年),淮南节度使李承实筑堰捍海,自楚州(今淮安)之盐城,入扬州之海陵,延袤142里,名为常丰堰。

五代十国,海陵县东境设静海制院。南唐升海陵为泰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泰州等地为后周管辖,海陵县属扬州大都督府泰州团练。

北宋,海安地区大部分属海陵县,海安镇是海陵县重镇之一。海陵县隶属关系有所变化,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属淮南道(至道三年改为淮南路)泰州军。宋天宝二年(1024年),范仲淹出任西溪(今东台)盐官,率兵夫4万余人修筑了捍海堰(庙湾至栟茶),海安、东台沿海农田免遭海水侵漫。宋神宗熙宁五年(1022年),海安改属淮南东路。

南宋,仍属泰州。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总管府,海陵、如皋二县属之。海陵县辖海安镇、角斜场,上属江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总管府改为泰州,上属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扬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改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县省入泰州,上属直隶中书省扬州府,明永乐二年(1404年),隶属南京扬州府,海安镇、西场场等属泰州。

清朝,世祖顺治三年(1645年),泰州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扬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隶属江苏布政使司。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隶属江宁布政使司。朝隆三十三年,析泰州东北境置东台县。至此,今海安市地域东南部在如皋县境内,北部在东台县境,中部、西部及西南部仍属泰州。

海安市市区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泰州为泰县,海安地域分属泰县、如皋、东台,三县均属江苏省。民国3年,属江苏省淮扬道。民国16年,道废,海安镇属泰县第八区。今海安市南莫镇南部、墩头镇原吉庆镇部分、胡集镇、大公镇原古贲乡大部、海安镇、曲塘镇、雅周镇、孙庄镇大部、城东镇北部,乃至西场镇以西均属泰县;海安镇南部,城东镇南部、西场镇、李堡镇南部隶属如皋县;南莫镇北部、白甸镇、墩头镇、大公镇大部、李堡镇北部、角斜镇、老坝港镇隶属东台县。

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苏中地区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10月,泰县民主政府在海安镇成立。

1941年2月迁往农村。其辖区有雅周、海安、立发、李堡和蒋垛(今属泰县)、栟茶(今属如东县)6区。不久又增设海南、角斜、曲南3个区,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1940年11月建立,1941年改为苏中行政公署)。

1941年2月,泰县通榆河以东地区建立泰东行署(始称泰东办事处),3月改建泰东县,辖立发、李堡、角斜、栟茶等区。同年7月,泰县所属海安、曲塘、白米一带的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建立“海曲白河北办事处”(简称泰北办事处)。10月,泰北办事处从泰县析出,建成独立行政区,直属苏中行政公署。

1942年11月,泰东县并入东台县,隶属苏中第二行政区。

1943年1月,泰北办事处撤销,建立紫石县(即海安市),所辖范围南以栟茶河、通扬运河为界,北至富安,东抵李堡,西达白米。此后随着战争形势变化,县境与东台、如皋、泰县之间变动频繁。

1941年3月,新增仇湖、时堰两区,县境北延。

1944年10月,紫石县新增白米、姜北、沙岗、城东4区,县境西延。同年12月,李堡、海富两区划给东台县。至此,紫石县境南止海泰公路,北境在富安至时堰一线,东以串场河、通榆河为界,西近泰州城。

1945年8月,新增苏陈区。9月,白米、姜北、苏陈、城东4个区划归泰县,泰县海南、曲南、雅周3个区划归紫石县。11月,东台县李堡区划给紫石县,时堰区划给东台县。

1946年6月,紫石县下辖角斜、李堡、西场、噇口、海安、海南、曲南、雅周、曲塘、邓高、沙岗、仇湖12个区,县界状况与今海安市大略相同,上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

1946年8月,如皋柴湾区划给紫石县。10月,雅周、曲南、海南区划给泰县,泰县城东、姜北、白米区和东台时堰、城南区划给紫石县。11月,紫石县噇口、西场、李堡、角斜、柴湾和东台之栟茶区划出,建立泰东县。12月,泰东县各区划给东台县。此时,紫石县境大致是一个以泰州、东台、海安三城为顶点的三角形地域,南境以海泰公路为界,东境以串场河、通榆河为界,西北以泰东河为界。

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境域无变化。

1949年,海安与泰县、东台县境域又有变化。2月,泰县雅周、曲南、海南3个区划给海安县,海安县城东、姜北、白米区划给泰县。5月,东台县西场、噇口2区划归海安县,海安台南、时堰、溱东3区划归东台。6月,东台李堡区划给海安县,此时海安境域与1946年6月相同,下辖李堡、西场、噇口、海安、海南、雅周、曲南、曲塘、胡集、沙岗、仇湖11个区,172个乡,6个镇,1个行政办事处。当时县境东端为角斜镇,与如东县交界;西端为沙岗金杨村,与东台、泰县交界;西南端为雅周鸭湾村,与泰兴交界;南端金庄村(今属雅周镇),与如皋县交界;北端为凤凰村(今属墩头镇),与东台县交界。

1949年4月,苏皖边区政府撤销,成立苏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海安属苏北泰州行政区。

1950年1月,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建立江苏省,海安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改为南通地区)。

1956年5月,如东县陈庄乡划给海安县。

1959年4月,如东县旧场人民公社划给海安县,县境延伸至黄海,有海岸线6公里多。

1965年11月,如东、海安两县达成协议,从四十总到纳潮闸以西部分6454亩土地划归海安县,以东7000亩土地划给如东县。

1983年2月,江苏省撤销地区行署,海安隶属南通市。

1984年11月至12月,北凌闸下游滩涂围垦,累计围垦总面积3.4万亩,海岸线延长至8.55公里。至此,海安县辖42个乡镇5个场,东临黄海,西界姜堰市(原泰县),南与如东县、如皋市、泰兴市接壤,北与东台市毗邻,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1986年1月,李堡乡并入为李堡镇,角斜、西场、胡集、南莫、墩头五乡改镇。

1992年5月,大公、隆政、吉庆(烈士)、双楼、雅周、仁桥六乡改镇。

1995年11月,海北、海南、田庄三乡并入海安镇,旧场乡并入老坝港乡,曹园乡并入李堡镇,双溪乡并入墩头镇、花庄乡并入曲塘镇,邓庄乡并入南莫镇。

2000年4月,北凌乡并入大公镇,青萍乡并入胡集镇,沿口乡并入角斜镇,丁所乡并入李堡镇,壮志乡并入西场镇。

2001年1月,韩洋、新生二乡合并为洋蛮河镇;撤销立发乡、南屏乡合并为城东镇,与开发区合署办公;沙岗乡并入南莫镇;撤销白甸乡、瓦甸乡合并为白甸镇;李庄乡并入曲塘镇,王垛、张垛乡并入雅周镇。

2011年9月,老坝港镇并入角斜镇,西场镇并入城东镇,胡集镇、孙庄镇并入海安镇。

2012年8月,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海安县海安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海安县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办事处长江中路106号。

以原海安镇旺池、育才、星海、新桥、海陵、洋港、黎明、曙光、新宁、海光、镇南、二里12个居委会和平桥村委会区域,设立中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营溪、界河、孙庄、黄柯、夏岔、祖师庙、银杏、韩庄、谢庄、仁桥、陈港、海南、通学桥13个村委会和南海居委会区域,设立南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光华、东庙、周吴、北景庄、兴环、连港、青萍港、胡集、谢河、拥徐、钟涵、园庄、田庄、谭港14个村委会和西园居委会区域,设立西城街道。

以原海安镇闸东、新园、中坝、中大街、复兴5个居委会和三里闸、三塘、凤山、大里、海北、新丰、隆政、林桥、联合、自由、建设、德兴12个村委会区域,设立北城街道。

截至2018年5月,海安市下辖4个街道、9个镇:中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城东镇、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长江中路106号。

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以原海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海安市的行政区域。海安市由江苏省直辖,南通市代管。

2018年6月8日,海安撤县设市大会在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隆重举行。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海安户籍总人口932480人,常住人口86.55万人,城镇化率达58.98%。

民族

海安市的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极少数为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等18个少数民族。

海安博物馆,馆址设在民国时期江苏省省长、爱国老人韩国钧(紫石)先生故居内。这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青砖小瓦、火巷回廊,火车车厢式小花厅是当年韩国钧先生倡议召开的“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安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085平方米,馆藏文物1100余件。辟有“韩国钧先生生平业绩展”、“馆藏文物选展”、“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韩国钧先生故居”、“陈毅会见韩国钧的西花厅”、等。1995年被江苏省文化厅、公安厅评为“馆藏文物安全年先进集体”,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事业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表彰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

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坐落在黄海之滨,北凌河畔,是角新桥南东侧的一幢金黄色琉璃瓦建筑,它与相辅而建的民兵纪念碑、革命烈士陵园、射击场,将角斜民兵99的理念、传统、精神、战绩融汇成富民强兵的浓烈氛围。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市城西北部约28公里处,发现于1973年8月。2006年3月,经国务院审批,青墩遗址成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青墩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留下的刻画符号。许多专家认为神秘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中国易学研究会会长张政烺先生则据此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京军区青年官兵传统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在苏中战役指挥中心——海安兴建纪念馆。

江淮文化园,座落在江苏省海安市,占地260多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三万平米湖面环绕,以江淮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整个园区由四大景区组成,即白龙故里景区、先贤景区、凤山书院景区和中国名人艺术馆群景区。

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位于海安市墩头镇千步村32组(原千步乡厉家窑)。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紫石县政府和“联抗”部队为安葬在抗战中牺牲的159名(现葬161名)将士而建,始称“联抗”烈士墓。1998年,黄逸峰同志骨灰安葬于陵园内。2005年,将原纪念室扩建为纪念馆,布展面积230平方米,展出珍贵历史文物、史料300件。2002年10月,江苏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2月,南通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