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Hoosac学校生活的开始,我妈忙忙叨叨地帮我收拾箱子时,我注意到门上贴着的名字,住在外屋的姑娘叫Janet,姓什么这么多年过来我早就忘了,但是我对住在里屋的姑娘的姓名记忆极为深刻,因为她叫Keira Climbingbear。我后来在CNN国际新闻台当制片人,有一次需要报道一些小有名气的印第安血统的网络明星时,突然惊诧地注意到了一位名叫Kyra Climbingbear的女歌手,出于八卦心理我继续调研后,发现原来Climbingbear是一个印第安切诺基族的姓,而熊在印第安神话中也和这些美国原住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点击蓝字关注,开启终身学习之旅。

引 言

第一批留美高中的Nini,

从蹩脚英语到普林斯顿学霸,

美国求学一大难关居然是宿舍生活?

在美国的宿舍经历了什么?

她给中国孩子什么建议?

Nini(雪麑)

80后北京妞,前CNN制片人。一路以学霸的表现考上北京景山中学、美国泰伯中学、全校第一的成绩全额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历经摩根士丹利、凤凰卫视、CNN国际频道,然后创办融尚私塾,专注国际教育。自诩“伪国际教育专家”,但说的都是真理!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让我震惊的“爬熊同学”

在Hoosac学校生活的开始,我妈忙忙叨叨地帮我收拾箱子时,我注意到门上贴着的名字,住在外屋的姑娘叫Janet,姓什么这么多年过来我早就忘了,但是我对住在里屋的姑娘的姓名记忆极为深刻,因为她叫Keira Climbingbear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我记得刚刚听到她的姓时,我和我妈头脑风暴了半天,在琢磨如果直译的话,中文名应该是什么,爬熊克拉?上树的熊克拉?熊克拉?我怀疑是否Keira妈妈生她时正好电视在播放“动物世界”,或者她妈妈其实是在非洲Safari旅游时突然阵疼早产的,正好一头熊边爬边路过了她乘坐的吉普车。总之,当时我脑海中的画面感很强,但由于英文太差,一直到我离开Hoosac都没有问她。

我后来在CNN国际新闻台当制片人,有一次需要报道一些小有名气的印第安血统的网络明星时,突然惊诧地注意到了一位名叫Kyra Climbingbear的女歌手,出于八卦心理我继续调研后,发现原来Climbingbear是一个印第安切诺基族的姓,而熊在印第安神话中也和这些美国原住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著名的切诺基吉普车也是以这个原住民族命名的,看来当年我只蒙对了吉普车这部分……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扯远了。我们继续回到Hoosac……

和Climbingbear生活的日子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发生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那天我刚刚入睡就被一阵诡异的震动声吵醒,本以为是楼下老师的孩子又在拿竹竿捅天花板,后来突然发现睡觉前明明关上的窗户大敞着,而且Keira的床上似乎有动静。由于我本身就夜盲,使劲儿定神后才发现Keira仿佛在床单下跳舞,还时不时地发出气喘吁吁的声音。

我刚想利用这个大好机会练练口语(当时我一直向往着英语流利的日子可以和美国同屋熄灯后继续聊大天儿),突然发觉仿佛床单下跳舞的不止一人,因为一只巨大的黑脚露了出来,然后黑脚男和Keira开始在被窝里窃窃私语。瞬间我心头一惊,然后第一反应就是假装睡觉,但又遏制不住好奇心眯着眼睛想一睹近距离的真人秀。当时的心情绝对是百感交集,又惊恐又好奇又紧张又纠结(到底看还是不看?!)就这样,我半睡半醒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和我妈妈讲这件事儿,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既好笑又无奈,想当年她信心满满以为给我选择了最好的环境,但没想到后来我在学校每天经历各种奇葩事件。当然,慢慢的也就见怪不怪了。

室友接纳我了吗?

Keira和Janet是我在Hoosac最先认识的两个同学。

当时我妈把我送过去,行李收拾完毕,就乐呵呵地先离开了,留下我和两人建立感情。于是,我就大眼瞪小眼地像跟屁虫一样和两个黑姑娘走去了餐厅。

每当我和Keira与Janet步入餐厅时,都会迎来不少诧异的目光。那时没有想太多,但后来英文好些才知道Hoosac其实是白人的天下,99年时除了白人就是韩国人,所以当大家看到黑人与非韩裔的黄种人结伴,会感到眼前一亮(或者一黑)。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我妈帮我收拾屋子时,Keira和Janet表现得又体贴又热情,令我妈特别开心,认为我刚刚到校,就已经有了两个真心的美国朋友。但是,我妈离开后两人很明显不想和我有任何交际,她们在飞快地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事情,用着我完全听不懂的俚语,时而大笑,时而击掌,搞得我完全不知如何加入她们的对话。

当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我特别信誓旦旦地开始了用英文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睡觉前,在一个带着(其实是摆设的)小金锁的日记本上流水账似的记录着一天的琐事。

我记得有次下课回到屋里,发现Keira和Janet正拿着我的本边看边大笑,当时我一股火上来,差点儿一大巴掌上去直接引爆中美大战,好在又思考了一下觉得靠蛮力战胜黑姑娘们有点天方夜谭,直接放弃动武。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然而,我想用英文讲道理但语言能力低下未遂,当下之急,干脆就直接用中文劈头盖脸地把她们骂了一顿。可能黑姑娘们只听过英文rap,被带着京腔儿和愤怒的中文震惊了,我骂完抢过日记本进屋后,两人在外屋安静好久后,居然主动来找我道歉。

就这样过了两周后,Keira和Janet对我的态度逐渐好转,估计也是因为我开始主动打扫像猪窝一样的卫生间,有时候她们还会叫上我一起上演在Gospel Church的情景。当时Janet负责清唱出背景音乐,Keira负责当传教士,而我的任务是每隔五分钟站起来大喊一声“阿里路亚”。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就这样,我们在没有任何观众的情况下每隔几天就上演一场奇怪的半音乐剧。每次演出后,我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去呐喊出“纤夫的爱”。现在想想,Keira和Janet的经典黑人教堂演出不就是个洋版的纤夫之歌?!

同为天涯“没地儿待”人士

我在Hoosac结交的另一个好友是来自巴西的Lia。

认识她纯粹机缘巧合,因为我刚刚开始和两个黑姑娘相处时经常受到排挤,在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驱动下,我还是尽可能地先暂避锋芒,我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于是,有事没事的我尽量到宿舍外溜达溜达,就当是锻炼身体,以后保卫祖国了,所以我经常到楼下以背单词的名义,看远处发呆犯傻。

Lia也是我们宿舍的,她的同屋是个来自韩国的超级美女,我印象中韩国美女总是穿得很随意,但是每当她从你身边过去,总是情不自禁得要瞄两眼,韩妹个子高挑,爱穿长裙,棕黄色的长发飘逸,还时不时很随意的一甩头,拿根筷子在头上捯饬几下,就梳出个完美的发髻。我当时最喜欢偷窥韩妹梳头,但又怕被她认为我是单相思的女同性恋,还由于英文不好而解释不清。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Lia则不同,尽管电影中的巴西妹子都是火辣辣的身材和性感勾魂的双眼,每人都像孔雀一样吸引人,Lia却更像是来自巴西的大象。Don’t get me wrong! 把她比喻成大象不是因为Lia体格臃肿,而更是她的一举一动给我的感觉。Lia个子非常高,大概1米85左右,体型是典型的梨状,胯骨很大,镶嵌着一个硕大结实的屁股,相比之下Lia的头显得特别的小,把我们俩的学校头像并排一放,感觉我的脑袋是她的三倍!

和Lia的交情始于楼下散步。我在发呆时,也经常碰到Lia在无所事事地蹓跶,刚开始我们只是矜持地互相点一下头,然后尴尬地各忙各的,直到几周后我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些才慢慢地和Lia开始沟通,发现原来她也是被迫在楼下闲逛,因为韩妹是11年级的学生,可以邀请男生来屋里交往,和当时梳着窗帘发型的男友在屋里happy,导致Lia只能来楼下找中国的大FOB (fresh off the boat)。

不过日久生情,我和Lia在楼下坐久了,没碰到她时还觉得有些失落。就这样,我和巴西女有一搭没一搭的成为了朋友,尽管之间的话不多——主要是因为她听力有问题,我口语不怎么地,所以一般都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直到现在我都清晰的记得如何用几个单词来表达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

回想起我和Lia逐渐变熟的日子,不得不感慨,要不是黑姑娘们性格暴躁,要不是韩国妹子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我和Lia估计根本没有机会说上话,从而错过了一段美好的中巴跨国友情。因此,任何看似不利的情况,其实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认识到不明显的silver lining(一线希望)。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Nini对你说:

Nini勇闯美高记 | 室友”滚床单“,迷你社会让我提前告别清纯

美高宿舍生活永远是个谜。

在宿舍,有学生碰到了一辈子的挚友,也有学生受到一辈子的打击。

所以,提前正确认识在陌生国度、封闭式环境会遇到哪些问题,是成功展开美国生活的关健。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嘛!

在私立寄宿学校,学生上课的时间仅仅是30%,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会花在课外活动以及宿舍里,和除了课上同学之外各式各样的伙伴,以及成年人互动。

从成为寄宿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进入了一个迷你小社会——这个社会中有善意和友情,但也有冲突和摩擦;有孩子擅长和经历过的事情,也有从未亲身接触和全然不知的现象。

很多时候,孩子们不懂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寻求帮助正面化解冲突,不清楚文化差异中一些微妙的细节有可能引起误会,不理解自己的定位从家庭单位变成社会单位这个转变意味着什么?

因此需要提前学习,不要像我当年一样傻!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站台。具体如何做,请回顾:中国式"小绵羊”好孩子,为什么成为西方的问题孩子?

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跨洋过海的国际教育更是如此。愿孩子们顺利开始新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