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幼小丹顶鹤受伤落难葫芦岛,经过近 2 年精心救治调养后身体逐渐康复。可遗憾的是由于圈养时间过长,小家伙对人产生依赖性,加之觅食、飞翔和野外生存能力等有些丧失,因此长大放飞也不愿飞走,再回归大自然其生存状态堪忧。

4 月 3 日,记者在兴城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采访时,突然发现有两只丹顶鹤在笼子里来回走动。起初以为是该中心最近才收养的受伤 " 国宝 ",而负责人雷鸣一席话让记者感到有些沉重:" 这 2 只丹顶鹤在幼年时受伤,伤好后已逐渐适应人工喂养,目前有了人为干预因素,也丧失了部分生存功能,现在都不咋怕人。放飞几次都不飞走,对人有了依赖性。"

雷鸣回忆,2007 年,兴城市民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发现两只受重伤丹顶鹤,这两只丹顶鹤一雌一雄,分别是翅膀和腿部受伤严重。随后被送到该保救助中心。由于丹顶鹤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非常重视,经过近 2 年悉心照顾治疗调养,它们才逐渐康复。

在治疗期间,两只丹顶鹤采用圈养方式,被安置在一个铁丝网围成的 1 亩多地、700 多平米大铁笼里,里面有水池、湿地和树木等,非常适合它们生活栖息。" 由于治疗时间过长,两只丹顶鹤逐渐丧失些原始功能,例如觅食、野外生存能力等。另外它还可能会把一些人为干预因素或者不良习惯传递给纯野生动物种群等。" 雷鸣说,如果轻易将其放生到野外,不但达不到救助效果,相反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以前放飞过,这 2 只动物就在附近转悠,根本不咋飞,后来又回来。看来圈养时间长了,对人长生依赖心理和习惯。它们非常聪明,一见饲养员就高兴奔过来。这家伙也记仇,如果有人态度不好,要记很长时间。"

11 年来,保护中心工人每天都以喂养一些新鲜鱼虾为主,辅助再喂些例如玉米和鸡饲料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等,水池里的水也 3 天一更换。如今与两只丹顶鹤朝夕相处,工作人员与之产生良好感情,真正体现了人与飞禽、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据饲养员介绍,每天听两只精灵鸣叫,看到它们倒影显现在水里,身心也感到愉悦。" 由于保护和喂养的好,在这里有吃有喝,看来它们早已习惯了人工喂养。为普及野生动物科普知识,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每年也都会有很多孩子来观看。"

为弥补丹顶鹤不能放飞的遗憾,雷鸣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包括 " 当媒人 "。尽管把这两只丹顶鹤放在一起,目前也成 " 准夫妻 "。尽管最近也看到它们在交配,可目前仍没有孵出小宝宝。

记者看到,这两只丹顶鹤体长 150 厘米左右,重约 10 多公斤。见到有陌生人走进来,尽管也有些警觉、来回躲避。但在里面呆几分钟后,它们就有些不再怕人。

雷鸣说,为弥补其不愿飞走缺憾,近期他们有个想法儿,如果两只丹顶鹤能下蛋,准备采用人工孵化方式帮其繁育后代,使之下一代能回归大自然。

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 记者 胡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