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二维材料二硫化钼,设计出一种比人类耳膜小10万亿倍的原子级薄度的设备,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接收并发送信号,并具有可调谐性和大动态范围的优点。

背景

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受到科学界和产业界的追捧。那么,到底什么是二维材料呢?简单说,二维材料是指电子仅可在两个维度的非纳米尺度(1-100nm)上自由运动(平面运动)的材料,例如:石墨烯、氮化硼、过渡族金属化合物(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钨)、黑磷等。

二维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结合笔者之前的介绍,举例如下:自旋电子、印刷电子、柔性电子、微电子、存储器、处理器、超透镜、太赫兹、超级电容、太阳能电池、防伪标签、量子点、传感器、半导体制造、NFC、医疗等。

除了石墨烯外,二硫化钼(MoS2)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材料,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二硫化钼,由钼原子和硫原子组成,只有三个原子的厚度。与石墨烯的薄度近乎相同,但二硫化钼却拥有1.8eV的能带隙,而石墨烯却不具有能带隙。对此,笔者曾介绍过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的科研团队曾准确地测量出半导体二维材料二硫化钼(MoS2)的能带隙,同时也揭示出一种强大的调谐机制,以及二维材料电子与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Marilyn Chung/Berkeley Lab)

此外,就电子迁移率(电子在平面薄片中的移动速度)而言,二硫化钼的电子迁移速率大约是100cm2/vs(即每平方厘米每伏秒通过100个电子),虽然远低于晶体硅的电子迁移速率1400 cm2/vs ,但是比非晶硅和其他超薄半导体的迁移速度更好。

二硫化钼因为具有半导体特性好、尺寸小、超薄、柔软等优点,所以特别适合应用于晶体管、柔性电子、LED、激光、太阳能电池领域。下面举两个例子回顾一下相关应用:

1)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实验室)科学家 Ali Javey 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碳纳米管和二硫化钼设计出了1纳米的晶体管。

(图片来源: Sujay Desai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和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科研人员研发出MoS2 制成的柔性微处理器,它有望广泛应用于可穿戴、智能硬件、物联网等领域。

(图片来源: Hermann Detz/维也纳技术大学 )

创新

今天,笔者要介绍二维材料二硫化钼(MoS2)又一项新应用。最近,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正在开发原子级薄度的“鼓膜”。在比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更高的无线电频率范围内,它可以接收并发送信号。然而,相比人的耳膜,这种鼓膜的体积要小10万亿倍,厚度要小10万倍。

(图片来源: 凯斯西储大学)

该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3月30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相关论文的通信作者 Philip Feng 表示:“感知和通信对于相互连接的世界来说非常关键。近几十年来,我们已经通过高度小型化的设备和系统进行互联,并一直在追求不断缩小这些设备的尺寸。”

论文的合著者包括:Jaesung Lee(凯斯西储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 Max Zenghui Wang(前副研究员,现在在中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UESTC))、Keliang He (凯斯西储大学物理系前研究生、现在是Nvidia 的高级工程师)、Rui Yang(凯斯西储大学前研究生、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Jie Shan(凯斯西储大学前物理系教授,现在在康奈尔大学)。

技术

小型化的挑战:也要实现对于微小信号(例如:声音、振动、无线电波)的更广动态范围的检测。

Feng 表示:“最终,我们需要变送器(transducers )来处理这些信号,而不会在‘信号最大值’(最高级别的未失真信号)和‘基底噪声’(最低级别的可检测信号)上丢失或损坏信息。”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目前市场上的特定设备而开展的,它主要是为了测量、界限和定标。从根本上说,它对于所有的变送器研究来说都很重要。

下一个十年,这些变送器也许将被开发。但现在,Feng 及其团队已经展示了它们最小尺寸关键元件:原子层鼓膜或谐振器。

据报道,这项研究代表了这种类型的振动变送器的最高动态范围。迄今为止,这个范围只有通过工作在更低频率的更大型的变送器,例如人耳鼓膜,才能达到。

Feng 表示:“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就是展示一些最终小型化、原子级薄度的机电鼓膜谐振器可以在高达超过120MHz 的无线电频率(RF)下,提供非常广的动态范围(高达约110dB)。这些无线电频率的动态范围可以与处于音频频带的人耳听力相比。 ”

Feng 表示,从动物中自然产生的感知功能到人工设计的复杂设备,所有这些系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信号最大值与基底噪音之间的比值,通常以分贝(dB)表示。

人耳鼓膜通常的动态范围是(60dB ~ 100dB ),频率范围是(10Hz ~ 10kHz),而我们的听力在这个频率范围之外下降得很快。其他动物,例如普通家猫或者白鲸(如图所示),在更高频段下的动态范围差不多或者甚至更宽。

(图片来源: 凯斯西储大学)

Feng 及其团队开发的振动纳米鼓膜,由半导体晶体的原子层组成(单层、双层、三层、四层MoS2薄片,厚度分别是0.7纳米、1.4纳米、2.1纳米、2.8 纳米),直径只有1微米。

他们从大块的半导体晶体上,片状剥落单独的原子层,并将纳米制造技术与显微操作技术相结合,让原子层悬挂在硅晶圆上预先定义的微腔上方,然后与设备进行电气连接。

Feng 表示,更进一步说,在凯斯西储大学展开测试的这些原子级薄度的RF谐振器,具有优秀的频率“可调谐性”,也就是意味着利用静电力拉伸鼓膜,可以操控它们的“音调”,类似于对管弦乐队中大型音乐器材进行调音。

这项研究也揭示出,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小型鼓膜,只需要皮瓦(pW, 10^-12 瓦)到纳瓦(nW, 10^-9 瓦)的RF功率水平,就可以维持高频振荡。

价值

未来,这项技术进展有望为打造体积更小、检测和调谐范围更大的新一代超低功耗通信和感知设备作出贡献。

Feng 表示:“它们不仅通过这么微小的体积和质量达到了惊人的动态范围,并且也是非常高效且‘安静’的设备。我们非常仔细地‘聆听’它们,并且非常轻声地与之‘交谈’。”

关键字半导体、二维材料、感知设备

参考资料

【1】http://thedaily.case.edu/cat-like-hearing-device-trillions-times-smaller-human-eardrum/

【2】Jaesung Lee, Zenghui Wang, Keliang He, Rui Yang,†, Jie Shan, and Philip X.-L. Feng. Electrically tunable single- and few-layer MoS2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with broad dynamic range. Science Advances, 30 Mar 2018 DOI: 10.1126/sciadv.aao66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