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名叫“卓尔”,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会觉得它多少带一些少数民族的色彩,她的妈妈每次都会自豪地跟别人解释:“卓尔取自“卓尔不群”的意思,我们都希望她长大以后出类拔萃,才德超出寻常。”

卓尔一岁半的时候,妈妈就给她报了早教班,等到三岁的时候,她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了。上了小学之后,卓尔的学习天分更是很快地凸显出来,记忆力超强,学过的内容都能很快背诵出来。但是好景不长,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卓尔的试卷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错误,老师家访的时候跟卓尔的爸爸妈妈说:“卓尔以前在班上的成绩是上游,现在已经滑到了下游,你们做爸妈的,一定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啊。”

卓尔的爸爸妈妈看着不及格的试卷,内心充满了不解,他们自认为没有亏待过孩子,可是,为什么上学前脱颖而出,上学后却每况愈下,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反差呢?

家长朋友们首先要注意,你们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孩子小时候聪明并不代表他上学后也一定是聪明的。

现代社会状况下,很多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对孩子进行潜能训练,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四、五岁的幼儿,古诗、成语、文言文张口就来,很多人觉得这孩子真厉害啊,可是当你问他,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时,孩子却摇摇头,回答说不知道。

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深越好。很多专业知识并不符合婴幼儿的认知水平,即便他们能够一字不差的背诵下来,但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是无用功。所以这样的孩子,上学之后很有可能会成绩平平,表现一般。

家庭教育只是孩子一生中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学校教育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当孩子的成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学校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计划性的指导、系统的学业知识、价值观念等,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入学校的原因。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对于孩子来讲并不难,因为很多知识都是基础的,但是上学前不恰当的智力开发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方法呆板,孩子看似学会了,实则没有理解、消化、吸收。

当然,我们并没有否定在入学前教授孩子学业知识,教孩子识字、背唐诗宋词,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处的,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在入学后快速跟上老师的教学速度。但是,家长不能把强迫孩子死记硬背的知识作为衡量孩子聪明的标准。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多种性格品质,而记忆力好、会识字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因此,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家长在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千万不可以采用大跃进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打好基础,细水长流。成长玩伴BUDDY NIU成才习惯管理器是孩子的性格塑造伙伴、逻辑思维伙伴,孩子通过日常语音提醒,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培养语言能力、观察分析力、沟通力、分类条理力、目标计划力、服务力。更有【BUDDY NIU少年儿童广播电台、国学天地、趣味科技、诗词诵读、睡前故事】等板块培育孩子的学习兴趣、性格品质和基础能力。当然,家长还可以利用它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 内容来源: 原创,作者:闫蕊。

* 综合编辑:智慧MOTHER运营团队

本文章内容归MOTHER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