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不去讨论汉献帝有没有把大汉江山献给曹家,也不讨论刘备给活刘协上谥号是不是大逆不道,咱们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比刘备和孙权都有能力的曹操为什么没有完成一统大业并称帝。所谓的“大汉皇叔”称号是不存在的,按照刘备的家谱来算(这家谱应该是真的,因为当时包括曹操在内,没有人提出质疑),他比刘协矮五辈呢,刘备应该管刘协叫高祖还是天祖,现代人也分不清——这里不需要避刘邦之讳,因为刘邦也不是什么汉高祖,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大家都说三国,但是曹操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三国,当时只有一国,天子也只有一个,也就是大汉天子刘协。孝愍皇帝是刘备睁着眼睛说瞎话给活山阳公的谥号,也不知道刘协听到这个消息是该哭还是笑;刘协那个汉孝献帝的谥号也不是曹丕给的,因为他比曹丕还晚死八年。

咱们不去讨论汉献帝有没有把大汉江山献给曹家,也不讨论刘备给活刘协上谥号是不是大逆不道,咱们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比刘备和孙权都有能力的曹操为什么没有完成一统大业并称帝?也许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因素注定曹操难以完成一统大业,他要是有刘备一半优势就好了;曹操之所以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原因就是脸皮太薄了!

曹操为什么没有代汉称帝?细看史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脸皮太薄了

​大家别把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当正史,也不能完全相信蜀汉降臣陈寿写的《三国志》,咱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一看曹操到底哪一点不如刘备,为什么刘备登九五、称至尊,而曹操没有称帝却被当做了“篡汉奸臣”?结合史料记载,我们就会找出三个重要因素,也就是曹操有三点不如刘备,尤其是第三点,曹操永远也赶不上刘备。于是我们不能不感叹:如果曹操有刘备的一半优势,那么汉朝以后会不会是不靠谱的晋,还真就很难说了。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不如刘备的第一点,那就是他没有一个好身世。虽然到了东汉末年,“刘氏宗亲”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刘备认下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更是个生育冠军——活了五十三岁,却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汉书·卷五十三》)。到了刘备这一辈,“兄弟”要是没有个万八千的,那就是他们响应号召了。

曹操为什么没有代汉称帝?细看史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脸皮太薄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要比曹操的“宦官之后”好听一百倍——乱朝政者,宦官也。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殷鉴不远,无论是门阀士族还是还是庶族百姓,都对宦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特别是读书人,跟宦官一向是冰火不同炉。“宦官的孙子”曹操,就是想当个魏公、加个九锡,也会招致曾经的亲密合作伙伴、第一心腹谋臣、荀彧荀令君的强烈反对。如果荀彧活到曹操称王,那么荀令君要不被活活气死,也会跑到刘备那里:“曹阿瞒太不像话了,我帮你打丫的!”

除了没有个好身世,曹操还有第二点不如刘备,这第二点跟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那就是曹操手下没有得力的好文官来支持他的宏图霸业。荀彧跟曹操渐行渐远,而当时最有名的文官比如孔融、杨彪,根本就鸟曹操。就连门阀士族出身的司马懿,一开始也瞧不上曹操。曹操请司马懿出来做官,也是废了很大的劲儿的。据《晋书·卷一·帝纪第一》记载,曹操一开始征召司马懿,司马懿装病不出:“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曹操第二次发了狠:“若复盘桓,便收之(抓起来)。”司马懿出山不情不愿,所以他从踏入曹营那天起可能就在挖坑,最后三马食槽埋了曹魏江山。

曹操为什么没有代汉称帝?细看史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脸皮太薄了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请的是司马懿,司马懿也未必假装半身不遂而百般逃避,这一点诸葛亮就是个例子:有史料说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就曾主动上门自荐。这跟三顾茅庐也并不矛盾——诸葛亮可以先去自荐,刘备三次回访,这才有了成熟的“隆中对”。

咱们细看一下曹操阵营的文官,人品好的如荀彧崔琰毛玠,或杀或贬,人品差的贾诩司马懿得到重用,就连骂了曹操祖宗十九代的陈琳,曹操也不能不用——人才难得呀。但是曹操“唯才是举”招揽了一帮“不仁不孝”的能人,最后那伙人有奶便是娘,都成了三马食槽的帮凶,曹家子孙缺乏智谋之士辅佐,光能打而不懂权术,最后被架空甚至弄死,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曹操不如刘备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一贯标榜忠义,一向以大汉忠臣自居。曹操要是代汉自立,那就等于自扇耳光,他的墓道上就不会有“汉故征西将军曹侯”的字样,而是要改成“篡汉奸贼曹瞒”了——其实他不篡汉,后世也有人称之为篡汉曹瞒。在这一点上,刘备则比曹操强得多,因为刘备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曹操为什么没有代汉称帝?细看史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脸皮太薄了

​所谓的“大汉皇叔”称号是不存在的,按照刘备的家谱来算(这家谱应该是真的,因为当时包括曹操在内,没有人提出质疑),他比刘协矮五辈呢,刘备应该管刘协叫高祖还是天祖,现代人也分不清——这里不需要避刘邦之讳,因为刘邦也不是什么汉高祖,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刘备敢给活刘协开追悼会上谥号,曹操却不敢让刘协“意外死亡”,曹操见刘协,也要被虎贲军拿刀架在脖子上,吓得曹操再也不去陛见。

归根到底说白了,这第三点就是曹操没有刘备脸皮厚——这里没有贬低刘备的意思: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这是赵高劝胡亥矫诏夺位时说的话(《史记·李斯列传》),刘备听懂了记下了照做了,但是小时候很会撒谎的曹操,老了时候倒变得爱惜羽毛了。说白了就是脸皮不够厚,没有绝世枭雄的霸气与霸道。

曹操为什么没有代汉称帝?细看史料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脸皮太薄了

​有时候我们分析史料,甚至会为曹操感到惋惜:如果曹操是汉室宗亲,或者他声称“认祖归宗”改名“夏侯操”,那么就会洗清“宦官之后”的污点,起码跟刘备这个“汉室宗亲”争雄,不会在“大义大节”上显得那么被动。如果曹操早早代汉称帝,那么他就摆脱了“汉臣”的身份,自然也就没有“奸臣”一说了——曹操终生为汉臣,所以才有人说他“篡汉”,而做了半辈子臣子而后称帝的杨坚、李渊、赵匡胤,可没有人说他们“篡北周”、“篡隋”、“篡后周”,反而拿他们当开国之君大加颂扬。

终生为汉臣者成了“篡汉奸臣”,这事儿讲不讲道理,咱们也不去评价了。最后只是想请问读者诸君两个问题:如果曹操有刘备那样尊贵的身份和城墙拐弯一样厚的脸皮,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完成一统大业并建号称帝?生前称帝的曹操还能算汉贼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