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第一要找病根,诊察病的关键和原理如果五脏六腑没有衰竭,血脉精神没有散乱,服药后必定能活;如果病已生成,服药后可治愈一;如果病势已危,服药也难以保全性命。

诊病最好在天刚亮时,精细地审察病人的脉象,就可知道病状的逆与顺。因为此时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没有进饮食,络脉调和均匀,气血没有错乱,此时可深察三部九候而明白地告诉病人。所谓三部指寸口的寸、关、尺,也可以说上部为天,指肺;中部为人,指脾;下部为地

指肾。而九候则是人体上、中、下三部,每一部天地人三候的合称。上部中,“天候”,指主管头角部位气的两额动脉,即太阳穴;“地候

指主管口齿部位气的两颊动脉,即地仓穴;“人候”,指主管耳目部位气的耳前动脉,即耳门穴。在中部,“天候”,指属肺气的手太阴肺经;“地候”,指属胸中之气的手阳明大肠经;“人候”,指属心气的手少阴心经。于下部,“天候”,指属肝气的足厥阴肝经;“地候

指属肾气的足少阴肾经;“人候”,指属脾气的足太阴脾经。这里的三部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

脏部、上部、下部;身体之上、中、下:面部之上、中、下;手脉之寸、关、尺。那些形体亢盛而脉象细微,吸入的气稀少面供应不足的病人,会死亡;形体瘦弱而脉象大、胸中多气的也会死亡。形体与气息相合的病人能够存活,错杂无绪不协调的会生病,三部九候脉象都错乱的会死亡。那些庸医不能通晓三部九候及四季的规律,有的用错了汤药,针灸不合乎法度,只依照古方治病,更加增多了其他疾病,以至于病人死亡。想起这些,真是悲哀啊!他们一半是冤枉死的,这就是因为世上没有良医为他们解除痛苦。经书上说:地、水、火、风,和合而成人

凡是人的火气不调,则全身蒸热;风气不调,则全身僵直,所有的毛孔都闭塞;水气不调,则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则四肢僵硬,说话时发不出音。没有火气,身体就发冷;风气停止,人的呼吸就会断绝;水气枯竭,就没有血土气散失,则身体分裂。但是庸医不深思脉理违反脉理来治病,使五脏中的五行互相克制削弱、简直就像往炽燃的火焰1上重重地加油,这不能不谨慎。凡是地、水、火、风四气合德,则四神安详平和;其中一气不调,则会生病;四神起妄动,则会百病齐生。只有一神妄动引起的病萌发时,可不治自愈;两神妄动引起的病同时发作时,须经过治疗而后能痊愈;三神妄动引起的病,即使治疗也难以痊愈;四神妄动引起的病就只有死亡而难以救治了

张仲景说:在治疗各种疾病之前,应当先用汤药荡涤五脏六腑,使百脉疏通,阴阳有序,枯焦的部位得到润泽,皮肤悦泽,气血增益:因为水能净化万物,所以用汤药。如果四肢已经得病很久,再次因风冷面发作,则应当用散药,因为散药能驱逐邪气。对于风气湿察在表里移走,居无定处者,也应当用散药来平定它。其次应当用丸药,因为丸药能驱逐风冷,破除积聚,消释各种坚癖,增进饮食,两和营卫。如果能综合汤丸,散而用,可以称得上是高明的医生。所以说:行医,就在于用心。不须出汗而强迫病人发汗的,病人丧失了津液,就会因津液枯竭而死需要发汗而不让病人出汗的,使周身毛孔闭塞

也会使病人闷绝而死;不须下泻而强迫病人下泻的,会使病人开肠洞泄,无法止住面死;需要下泻而不让病人下泻的,会使病人胀满烦乱,浮肺而死;须灸灼的而不给病人灸灼,会使病人冷结重凝,时间一久则更加密固,当其气上逆冲心而没有消散的地方,就会病笃而死。

黄帝问道:“淫邪之气流散充溢怎么办?”岐伯回答说:“各种有害身心健康的因素,从外入内,而没有固定的处所,就流散到五脏,与营卫同行与魂魄一齐飞扬,使人睡卧不得安宁面多梦。凡是邪气侵蚀到六腑,就有外有余而内不足;凡是邪气侵蚀到五脏,就有内有余面外不足。”黄帝问道:“这有余与不足各有什么表现呢?”岐伯回答说:“阳气盛,就会梦见赴大火之中而被焚烧;阴气盛,就会梦见涉渡大水,惊恐万状;阴气阳气都旺盛,就会梦见互相厮杀下部气盛,就会梦见向下坠落;上部气盛,就会梦见向上飞扬。心气盛就会梦见喜笑;肝气盛就会梦见自己发怒;脾气盛就会梦见唱歌欢乐;肺气盛就会梦见自己哭泣;肾气盛就会梦见腰脊向两边分开。凡是这十二盛发生时采取泻下的治法,立即就能治愈。若其气逆行,侵驻于心,就会梦见烟火;气逆侵驻于肺,就会梦见向上飞扬;气逆侵驻于肝,就会梦见山林树木;气逆侵驻于脾,就梦见丘陵深潭,以及在风雨中倒塌的墙壁;气逆侵驻于肾,就会梦见没入水中;气逆侵驻于胃,就会梦见饮食;气逆侵驻于大肠,就会梦见田野;气逆侵驻于小肠,就会梦见聚集的街道;气逆侵驻于胆,就会梦见与人相打斗;气逆侵驻于生殖器,就会梦见交合;气逆侵驻于颈项,就会梦见斩首;气逆侵驻于胯,就会梦见行走而不能前进;气逆侵驻于大腿,就会梦见跪拜;气逆侵驻于膀胱,就会梦见小便。凡是这十五种不足的情况发生时,就采取补益的治法,立即就能治愈。医者必须铭记于心。”

《史记》记载:有六种病人是无法救治的:骄纵恣肆不讲道理;轻视身体而看重钱财;吃饭穿衣都不能协调;阴阳混杂,五脏之气不能定位;身体羸瘦不能服药;信任巫婆而不信医生。只要脉候还存在,身体与面色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病邪还没有进入腠理,这时日如能及时用针用药,能好好地自己将息调理,那么病就一定有治愈的可能。

处方

在治疗时,热证用寒药,寒证用热药,风湿用祛风湿药,不消化用吐下药,痈肿疮瘤用消疮瘤药,鬼疰蛊毒之类传染病用蛊毒药,风、劳气、冷等病证,都应对症下药。雷公说:药有三个等级,在质地与性味上有甘、苦、轻、重的区别;病分三个阶段,证候有新、久、寒、温的差异。风证的治法在于重、热、腻、滑、咸、酸、石药、饮食等;热证的治法则是轻、冷、粗、涩、甘、苦、草药、饮食等。而寒证的治法是轻、热、辛、苦淡、木药、饮食等。这个大纲只简略地显现出其源流,其余的还要针对具体病情,通过察视症状灵活运用,而这也是用药的概要。

《药对》说:许多疾病的积聚,都因虚亏而起,身体一旦虚亏则百病滋生。积,指五脏病理产物蓄积;聚,指六腑病理产物聚集。对于虚亏的病人,医生不应遵从旧方,而应该视病情而在旧方基础上灵活增减。古代的良医自己采药,仔细审察药物的药性及其分类,按照时节早晚取用如果采早了则药势尚未生成,采晚了则其盛势已经衰竭。现在的医生不仅肤浅糊涂,不亲自采药,即使采药也不顺应节气,不顾药性的差别徒有治病之心却达不到治愈的效果。

根据药物的寒热属性,再来说一下旧方增损:皮所针对的疾病。对病人而言,虚劳头痛发热的,:圆加藏蕤、枸杞;虚而想吐或不安的,都加人参;虚而劳损的,加钟乳、棘刺、肉苁蓉、巴戟天;虚而大热的,加黄芩、天门冬;虚而健忘的,加茯神、远志;虚而多梦的,加龙骨;虚而多热的,加地黄、牡蛎、地肤子、甘草;虚而发冷的,加当归、川芎、干姜;虚而惊悸不安的,加龙齿、紫石英、沙参、小草,发冷就用紫石英与小草,有热邪侵入就用沙参与龙齿,不冷不热则不用;虚而小肠不泄利的,加茯苓、泽泻;虚而小便呈白色的,加厚朴;虚而多冷的,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虚而小便呈赤色的,加黄芩;虚而有热邪侵入的,加地骨皮、白水黄芪;虚而口干的,加麦门冬、知母;虚而气息缓弱的,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虚而多气兼微咳的,加五味子、大枣;虚而身体僵直、腰中部不灵活的,加磁石、杜仲;虚而发冷的病人,用陇西黄芪;虚而生痰、复有气的,加生姜,半夏、积实;虚而小肠泻痢的,加桑螵蛸、龙骨、鸡舭胜;以上药物我并没有一一亲自使用过,只是对应病情再根据药物的分类与冷热属性,暂时添加在这里,医生应当依此用药入处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