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华区西坝小学出了个“体操小王子”

练习柔韧性,劈叉时撕裂般的疼痛;放学后,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前往体育场训练;晚上9点钟才能回到家,还要保证文化课不掉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重复好几遍、甚至上百遍……西坝小学有这样一名学生,他咬牙坚持了3年的体操训练,并从百余同学中脱颖而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大部分学生在悠闲地享受假期生活时,他代表昆明市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体操比赛,捧回了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名的奖章。他就是西坝小学六年级3班的学生王星奎。

百余同学中脱颖而出

说起王星奎与体操的缘分,还得追溯到2015年。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王星奎同其他学生一起走进体育教室,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体操启蒙教师——五华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教练冯丽云。

同王星奎一起的,还有110余名同学,经过教练初选只有30个孩子留了下来。走、跑、跳、翻、腾,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仅有王星奎符合体操训练的要求。冯丽云说:“肢体的平衡性、协调性,这些是挑选体操运动员必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天赋。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只有王星奎达到条件。”

就这样,原本30人的课堂,仅剩下王星奎1个人了。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其他同学回家写作业、玩游戏,他还得训练两三个小时的体操。西坝小学里没有专业训练设备,他只能前往拓东体育馆,训练后再返回位于普吉轻机厂的家。王星奎的妈妈张华分说:“一开始我负责接送,后来做生意没有时间,只能让他自己乘坐公交车。还好孩子比较懂事,尝试几次后,我们也比较放心。”

每次训练后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这个时间段有些孩子已经准备入睡了,王星奎还要完成文化课上布置的作业。体操要训练,文化课也不能掉队。这是他一直坚持的,这样的坚持至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宝盒”装着满满的荣誉

谈及对体操的感受,王星奎说挺复杂的。他喜欢体操的健美与灵巧,但又觉得体操太难,每个阶段都有需要突破的难关。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我最怕压韧带、劈一字马。”王星奎回忆说,“压韧带有撕裂般的疼痛,而且每次要坚持100秒左右,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大叫和流泪。现在想想那段时光,真是度日如年。”

经过体操项目训练,王星奎已经有实力参加竞技比赛。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他的户口跟着妈妈在贵州,按照相关规定,不是云南籍的户口不可以参加云南省级的竞技比赛。张华分说:“在老家那边,户口上划分着土地,家里其他人都不愿意孩子将户口迁来云南。”经过多次做家长工作和妈妈的支持,最终王星奎的户口转到了父亲云南昭通的户籍上。

户口转了,但离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报名截止时间只差5天,转户口的半年时间里,影响了王星奎的正常训练,他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学校教师、教练心中都心存疑问。不负众望,他在比赛中获得男子甲组吊环第二名。

尽管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是王星奎始终没有放弃,这份努力也最终给了他回报。王星奎有一个宝贝——一个巨大的文件盒,盒子里面装着他所获得各种奖状和奖章。2016年8月,代表五华区参加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荣获男子甲组吊环第二名;今年,代表昆明市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体操比赛荣获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名……一项项荣誉,是王星奎珍贵的回忆,也是他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王星奎说:“虽然不知道自己在体操上能走到哪里。但不管如何,我想我还会一步步尝试,一步步坚持下去。”

特色办学锻炼学生品质

体操进校园是西坝小学在“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中多元化发展的项目之一。体操运动能够锻炼学生体格,增强力量、身体弹性和协调能力,培养运动能力,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学校引进体操特色项目进课堂以来,从普及到竞技,从课堂到课外,学生通过参加体操训练,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在训练中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力量、灵敏、协调等运动能力。学校校长许赫瑜说:“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坚信,给孩子一个平台,孩子会给你一个奇迹;因为孩子的自信、勇敢、微笑,会告诉你一切。”

除体操外,目前西坝小学还将“中国武术段位制”引入校园,让学生学习武术文化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并让他们学会宽容、合作和正义,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

来源:昆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