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病人在对自己的肝功能进行检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检查结果上肝脏会出现有低密度影,而这一肝的低密度影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肝脏中出现了肿瘤?或者是该部位出现了结石?又或者是肝脏出现了良性肿块?而该阴影又需要怎样消除呢?这些问题急需探讨。

一、肝低密度影是什么?

肝的低密度影的出现,往往是预示着肝脏中存在肝囊肿。而单纯性肝囊肿为先天性、非遗传性肝内囊性病变。肝脏内的囊腔一般不与肝内胆管系相互连通,而囊肿的形成是由上皮细胞紧密排列结合成的闭合腔隙,并且其内含丰富的液体,可以分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该疾病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肝内迷走胆管的胆汁滞留而引起的滞留性囊肿,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器官病变。肝囊肿的发展缓慢,在其发病前期多数病人没有明显临床病症,仅仅会在体检是意外发现,具有偶然性。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成长为巨大的肝囊肿,此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压迫病症。如果不进行恰当的处理,就会引发合并感染,然后出现畏寒、发热、腹痛等类似肝脓肿的临床症状。

二、肝囊肿怎么治疗?

肝囊肿的治疗方法是根据肝囊肿的大小、性质以及是否有并发症来进行决定。当肝囊肿的半径<2.5cm并且没有明显的症状的肝囊肿就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要注意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就好。当其半径>2.5cm,并且患者有少许压迫症状出现,则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缓解压迫症状。但是其具有复发性,因为抽液后不久囊肿又会增大,需反复抽液。此法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不需进行剖腹,因此对与不能耐受手术的巨大肝囊肿患者仍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当囊肿出现细菌感染时就应当进行行外引流术,而当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影响进食的患者就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囊肿,如不能一次性完全切除就需要至少切除1/3囊壁,然后将囊液引流进腹腔。如胆汁进入囊腔,可采取囊肿-空肠吻合术。术中应需根据造影确定胆管没有交通现象,但是如囊肿是多房性的,就需要在引流前应尽量去除囊肿间的分隔,囊壁病理检查要仔细排除有恶化的可能性。

当检查结果显示你的肝脏出现低密度影时,就往往预示着肝脏会有肝囊肿的产生。但是,这只是一种参考,具体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是确诊肝囊肿,病人就需要积极接受治疗,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若是其他疾病或没有疾病,就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