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个方案是徐州的国民党大军主力北上,去阻止解放军南下,且佯攻济宁,以收复济南为目的——即采取所谓“以攻为守”的作战方案。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这么一停顿,结束济南战事的解放军大军已经南下,从四面八方向着刘峙大军而来。

1948年,由于国民党内部的人事纷争,何应钦取代陈诚,掌管国民党全国军权。何应钦又派卫立煌主持东北,刘峙主持徐州。但是,刘峙担任徐州“剿总”司令官,却是经过了一番大争论:有的人认为他是败军之将,不适合担任最重要的徐州司令官;但是,蒋介石、何应钦却认为他是“福将”,认为如配合一少壮得力副手,能力加运气,他定能打败中共,为此调杜聿明为刘峙的副手。

结果,刘、杜一上台,便被解放军打了一个下马威。

1948年10月,许世友指挥几万大军只用短短八天便解放济南。

济南解放后,蒋介石决定去收复济南,为何计划没有成功?

这不但引起何派大为不安,蒋介石也暴跳如雷,将收音机都摔得粉碎。徐州的刘峙、杜聿明等人虽已感到解放军南下的压力迅速增加,但认为徐州聚集了国民党强大的王牌主力,解放军吃不掉,啃不动。同时,他们又将济南之失,完全归咎于守将王耀武吹大牛,防守无能,信任吴化文守机场,所以才导致济南丢失。在这种氛围之下,刘峙大言不惭地宣布要去“收复济南”: “济南在王耀武手里丢了,我刘某一定要把济南收复,使中共尝尝我刘某的厉害。”

杜聿明口中不时传出如此大话,也是国民党上下对“收复济南”似乎满有把握。

为此,参谋总长顾祝同专门飞到徐州与刘、杜密商,杜聿明也两度飞往南京、北平面见蒋介石、何应钦,当面请示机宜。

济南解放后,蒋介石决定去收复济南,为何计划没有成功?

可是济南解放后,解放军可能立即南下,徐州“剿总”压力倍增,徐州方面还是不得不在两个作战方案上犹豫不决,难以决策。

第一个方案是徐州的国民党大军主力北上,去阻止解放军南下,且佯攻济宁,以收复济南为目的——即采取所谓“以攻为守”的作战方案。

另一个方案是徐州的国民党军主力南撤蚌埠、放弃徐州,扼淮河而守——即采取加强南京外围防卫为目的的战略撤退方案。

可是,对于两个方案一旦实施起来,究竟有多少把握,持两种意见的人士们却谁也没有信心,不敢打包票。

因为,在国民党济南有生力量被歼不久的情况下,徐州大军北上,很可能正碰在解放军的钉子上,过于冒险;一旦北上不成功,则可能陷入进退失据的危险局面。

北上,只可胜而决不能败。

第二个方案也是利弊参半。

国民党军南撤,扼淮河而守,可以避开四战之地徐州,依恃淮河天堑之险,阻止解放军直捣南京城。顾祝同认为这是上策。

济南解放后,蒋介石决定去收复济南,为何计划没有成功?

可是,蒋介石和何应钦不同意。

他们认为撤防而守,一是部署不易;二是若解放军跟踪南下,并乘机渗透淮苏皖之地,不但首都直接处于中共威胁之下,中原屏障尽失,而且连武汉三镇也要陷入危险之中;三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决不可自甘气馁而遽尔放弃。

尽管如此,两个方案上自国防部下至徐州“剿总”久久争执不下。刘峙向来无主见,杜聿明则自恃兵力雄厚,坚持要乘解放军新得济南的休整间隙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攻势,出其不意佯攻济宁,而去“收复济南”。这个方案最终被早有此意的蒋介石采纳。

大军也是催动了。不料计划才开始执行,就传来一个惊天消息,使得徐州的局势也没啥逆转!

这个消息就是:东北的锦州被解放了!

当即,杜聿明被蒋介石亲自电召去东北善后。

可是,杜聿明一离开徐州前线,总司令刘峙就乱起来了,立即下令前线部队停止待命,并且跺脚说:“光亭走了如何是好?北进谁能做主?真是料不到的事情!”

济南解放后,蒋介石决定去收复济南,为何计划没有成功?

随即,杜聿明又被蒋介石任命为冀热辽边区总司令。刘峙又大叫起来:“光亭新任司令官,不回徐州了,谁能指挥得了前线的部队?”

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军这么一停顿,结束济南战事的解放军大军已经南下,从四面八方向着刘峙大军而来。黄百韬兵团则首当其冲,蒋介石见势不妙,立即改变原来北上“收复济南”的战略,转而后撤退守徐州。这么一折腾,局面更加变坏。黄百韬兵团才转身开始后撤,就被华野大军包围在碾庄无法突围。刘峙和蒋介石等人原来叫嚣要“收复济南”,立即变成救援黄百韬了。

蒋介石、刘峙、杜聿明等人“收复济南”之梦,由此完全泡汤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