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雨田笠翁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五一出游高峰渐息,在老家的姐姐邀请在外地的姐弟回巢湖聚聚,趁着天气晴好,再包辆车找个近处玩玩。去哪里呢?姥山岛、长临河、三河古镇都去过,缺少新鲜感。我忽然想到运漕,因为我家过去老邻居曹田氏是运漕人,我们小时候常听她说运漕,却从来没去过。去她老家看看,大家都赞同。(我曾专文写过她的故事 《巢县小人物,令人唏嘘的东门“三来赖”》,前年发在“最忆是巢州”)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运漕古镇是含山县首镇,有千年的历史。去年在微信中看过一段含山县的视频宣传片,拍得很美。视频中大部分镜头是运漕古镇,含山县城介绍反而不多。这也难怪,老巢县有个顺口溜 “远望含山县,近看猪笼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 可是说到运漕,多是赞美之词,运漕的早点怎么怎么有名,煮干丝怎么怎么好吃,运漕的酒怎么怎么香醇……。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去运漕,打开百度地图一查,巢城到运漕的距离和到中庙几乎相等。车子开了个把小时就到了。到了古镇,迎面看到古镇的大门,一座徽派石牌坊。一侧的木质标牌上有导览图和古镇的文字介绍。牌坊虽说是新建筑,也为古镇增色不少。穿过牌坊,就进了古镇,青石小街,打扫的干干净净。老街两边的房子新旧夹杂,新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种,风侵雨蚀了几十年,也有了点沧桑感,与解放前的那些歪歪倒倒的木板楼挤在一起倒也不显得突兀。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走了一百多米,看到一条“清真寺巷”(这名字本身就包含着历史)。巷子对面有一座宏大的木牌楼,也是新建筑,新木头,颜色黄黄的,是一个公园的大门。牌楼后面的古树古民居,叶绿、墙白、瓦黑,与牌楼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我们不知不觉就被公园吸引过去。公园里人不多,空气清爽吗,有供人休憩的椅子,健身器材,远处有一片水域,水上有木栈道。运漕中学在水一方,教学大楼倒影在水中,为公园增色,公园风景也为学校添彩。公园南侧有一条风雨长廊,一端是木亭,坐在那里休息,叫人有点不想挪步的感觉。要是内急,对面就是公厕。公厕卫生搞得不错,门口的洗手台上方挂着公厕管理制度、厕所所长和包保责任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我认为公园的环境和管理水平作为3A级景点是够格的。

公园南侧还有一座的木牌楼,是出入口。从这里出门,就到了另一条老街,往右边走有李鸿章当铺。我们想进去看看,可是铁将军把门。明明是开放时间,怎么没人?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先去看看前面的一座天主教堂。教堂门前有标牌介绍,说是1902年建的。想进去看看,又是铁将军把门。一个老人见我在铁门缝张望,走过来告诉我教堂正在维修,大门不开,从旁边小巷子进去能看到。果然,进了巷子,工人们正在施工。我走到教堂窗口,伸着手机拍了张照片,里面的座椅,墙上的圣像好像刚刚修复。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离开天主堂返回李鸿章当铺,还是没人开门。我们只好转到后门,看看能不能进去。后门面临裕溪河,自古就是连通巢湖和长江的漕运水道。看到这河水,我突然想起四十多年前,从巢县轮船码头乘轮船去芜湖经过运漕的情景。那时的运漕码头船只很多,装货、卸货,人头攒动,一派繁荣。可是,走到河边一看,大失所望,码头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堵长长的防水墙。河面空空如也,只有对岸远处有一座庙宇。见此情景,心中不免一阵感慨:运漕!运漕!你是靠码头漕运起家的。千年古镇,你古在哪里?最古的应是码头,最应打造的景点是码头、是水文化!运漕的名字就有三点水,你把码头撤了,还砌了墙,隔断了古镇的源头活水,这不是一种“自残”行为吗?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这时,我又想起去年秋天去过的芜湖西河古镇,那里靑弋江古码头虽已废弃不用,但改造的很好。古码头从江边通往古镇高高的石头台阶都在,台阶上和岸边有多组雕塑,重现了当年码头工人扛包、过磅的情景。江面上还刻意停泊着几艘旧船,岸边遍植鲜花,江滩的小树林枝叶繁茂,旁边还有老铁匠铺…….这种围绕码头水文化打造古镇的思路可圈可点,值得运漕和其他古镇建设借鉴。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从河边失望地回到当铺大门,大门还是没开。这时又来了马鞍山的游客,他们一早出发,途中转了一趟车,费了好大劲才赶到运漕,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气得火冒冒的。问了附近住户,都说没有管理员电话。

正在大家等得不耐烦之际,一个壮年男子跑了过来,见我们进不了门,主动担当义务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运漕的历史,从三国讲到民国,从诸葛亮讲到李鸿章,从芜湖讲到巢湖……侃侃而谈。那男子指着“李鸿章当铺”几个字说:“这个名字写的不对,过去的店铺都有名号,不会直接叫成“李鸿章当铺”。我一听,这话说的有理,看来他是个有历史文化素养的人。

见我听得兴致勃勃,他对我说:“你等一下,我回家给你拿资料”。然后又转身告诉我他是木匠,网名叫“含山木匠”,网上有他写的研究文章。就在他取资料的间歇,我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果然查到了不少有关他的信息。他叫司绍荣,林头镇龙台村人,年轻时学木匠,从帮人盖房子、打家具开始,现在在街道上帮人制作木模。难能可贵的是,他业余研究乡土历史文化,小有成就,还利用杠杆原理仿造了“木牛流马”。

眼看时间不早,还不见有人来开门,我们只好查找镇政府电话,给领导打电话。电话接通了,镇政府工作人员态度不错,要我们稍等。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姑娘拎着钥匙跑了过来,先道歉,再开门,给大家分发电子讲解器,顿时让我们的心情由阴转晴。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李鸿章当铺内部修缮得很好,展出资料丰富,文字介绍、实物展品、微缩景观、蜡像雕塑,一应俱全,既呈现了当年当铺的场景,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运漕镇历史文化。“含山木匠”一直陪同我看完整个展览,并给予讲解,令人感动。作为古镇,除了古建筑,还有这样热爱乡土的民间研究者,无疑能为古镇添彩加分。因为时间太紧,没能和他深入交流。只匆匆拍了他一张参加巢湖文化研讨会的花名册,记下了他的手机号。(司先生若能看到此文,借此机会对你表示感谢!)

参观完展览,我们沿着老街另一个方向前行,一路上老房子、老店铺不少,但大都年久失修,看来古镇建设还任重道远。走到老街尽头,看到一个巷口有“佘氏祠堂”的指示牌,钻进去一看,又是铁将军把门。幸好祠堂对面有座楼房,楼梯在外,爬上楼梯,可以看到祠堂内景,修复的不错。我用手机“遥”拍了一张照片。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这时已到午饭时分,问了街边一家小店老板,哪家饭店有运漕特色?老板说王宏斌家不错,并热情地给我指路。在店铺林立的小街中段,我找到了那家饭店。饭店老板叫我进门入座,我说,人没到齐,我先看菜谱点菜,你先炒菜,我们要赶时间。老板却说:“要什么菜谱?我不用菜谱,你要吃什么我烧什么。等人到齐了我再烧,快的很,保险不耽误你功夫。”说着,指着身后三只玻璃门大冰箱:“菜都洗好了,荤素都有。”说完,还是淡定地抱着膀子跟我山南海北地聊天,说他多年前在上海开店的经历。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我忽然想起我家老邻居三奶奶曹田氏,就问老板:“你们运漕有姓曹的吗?有姓田的吗?”老板回答道:“有啊,姓曹、姓田的在运漕是大户,人多的很。”我听到这话很高兴,因为,我五十多年前对邻居三奶奶选民证上的名字“曹田氏”一直有疑问,这下子得到了证实。这时,我们人到齐了,老板动手烧菜。不一会儿功夫,一碟一碟热菜陆续端上了桌,正好合上我们喝酒的节奏,菜味十分可口。果然如他所说,要什么菜谱?原来他心中有“谱”。我们虽没吃到运漕早点,通过这顿中餐,也领略到了运漕人餐饮的水平,名不虚传。




饭后,老板给我们指路去参观“圆通庵”。走近一条窄巷,忽见一簇簇盛开的月季花从民居的院墙上探出头来。进了院门,发现大院子有几户人家共享,也是公共通道。院子三面种着花,东边花台上的月季色彩丰富,盛开怒放,令人惊艳。我姐姐们说,这院子、这漂亮的花使她们想起了五十年代我家对门李家大伯院子里的花。的确,五十年代的老巢县,好多人家种花。我记得城河街靠城墙边有好几家的院子和门前都种满了花。印象最深的在老麻袋厂后门对面的一家,一到春天,院子里花开得不得了。那是个普通人家,并不是深宅大院,三间茅草屋沿墙根四周都种着蔷薇,枝蔓从地面一直爬上屋顶,待到蔷薇盛开的季节,那草屋的四面墙和房顶全被鲜花覆盖,美得像童话世界……。

收回思绪,回到现实世界,眼前这样的鲜花如今在别处也难得一见了。我们在花前拍了一通照片,继续前行。走过一家大门,又看到一个花团锦簇的民居小院。院子里随意的摆着几只水桶,竹竿上晾晒着衣服,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才真正感受到古镇的韵味。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在巷子深处我们找到了“圆通庵”,但也是大门紧闭,进不去。没办法,只好再按照导游指示牌寻找最后两个景点——“向氏民居”和“黄氏民居”。路上问了几个人,都摇头说不知道。一个老年妇女听我们问老房子,走过来一路跟着我们,边走边说:“我家过去就是老房子,都拆掉了。几十年前运漕不晓得好漂亮哦!唉!现在都没有了。”说话间,我们不知不觉从巷子里钻了出来,一看路牌,这巷子正是“清真寺巷”。看到左手两座老房子门前有导游牌,我走过去一看,正是“向氏民居”和“黄氏民居”。可是,门前有大大的警示牌,蓝底白字“危房倒塌,禁止靠近”。看这样子,又不能参观了。

至此,运漕古镇参观结束。古镇虽小,五脏俱全,有庙有庵,有祠堂、有教堂、有当铺、有老街旧巷、有牌楼长廊、有老店茶楼,还有热情的老百姓和有文化的居民。这次运漕之行总体感觉不错。希望有机会再去,但愿到那时,老房子都已修好,景点都能正常开门,老码头也能重现昔日的景象。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回巢城,走的是另一条小路,一路上风景不错,路两边种了不少花草,金黄色的、粉红色的、紫色的都有,赏心悦目。司机师傅告诉我凌家滩遗址离的不远,问我们去不去?我一听,大喜过望,凌家滩如此有名,没想到就在附近,岂有不去之理?司机调转车头开上一条岔路,直奔凌家滩。

到了凌家滩游客中心,还没下车,一名女讲解员竟然跑到车门口,热情欢迎我们。我一下车,她一看,不对头,原来她看错了人,因为有领导马上来参观。中心负责人见状,热情不减,也对我们表示欢迎,让我们先进放映间,等领导来了一道看录像。看完视频介绍,中心负责人邀我们跟领导们一道去考古现场。看完现场,又带我们去坡下的展馆继续参观。我们动作慢半拍,领导们已经进了展馆大门,那中心的负责人还站在门口等我们,并示意门卫打开木栅栏门放我们进去。


游巢湖东邻古镇——运漕



游客中心的那位负责人对我们一视同仁的接待,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为我们一天的含山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9年5月14日于南京


最忆是巢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