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都市现场综合中新网、东方网、湖南都市频道

河豚鲜美,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食物”。作为一种食材,河豚被赞为天下第一鲜,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鱼味”的说法。与此同时,河豚本身又带有剧毒。这些极致的特点为河豚的食用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2017年6月23日下午在上海浦东书院镇,来自安徽的个体渔业从业人员高某,从事捕鱼已有10年,当天他打到了2条野生河豚,本来要留着自己吃的,厨师张某以20块钱的价格从高某摊位买了2条河豚活鱼。

当时高某摊位旁边的另外两名摊贩曾好心问这名熟客,会不会烹饪河豚鱼?并告诫他,食用河豚鱼时要清洗干净,没有洗干净的话,是会出人命的。这名顾客答复称:“这个我老手艺了”。结果该厨师食用后中毒死亡。

男子执意购买河豚 结果食用后中毒身亡,小贩赔15万获刑3年

图文无关

张某当晚食用河豚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被害人张某符合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特征。高某在得知张某食用野生河豚中毒后即逃离暂住地。2018年5月21日,高某主动至安徽省颍上县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男子执意购买河豚 结果食用后中毒身亡,小贩赔15万获刑3年

图文无关

庭审中,面对公诉人讯问,被告人高某称,知道野生河豚鱼有毒,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高某说,自己吃过十几次野生河豚,并没有发生意外,之前也从来没有卖过河豚给别人。事发当天是张某执意要买,结果就发生了意外。

到案后,高某已支付15万元赔偿款,被害人家属向法院撤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出具对被告人高某的谅解书。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及罪名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高某系自首,依法减轻处罚。审理中,被告人高某对被害人家属进行了赔偿并获得谅解,酌情从轻处罚。

记者16日从上海市浦东法院获悉,贩卖河豚的渔民也因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金人民币1000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近年来,因食用河豚后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

以身试毒?男子网购两条河豚生食 不久后中毒昏迷直接送入ICU抢救

湖南吉首石先生今年21岁,现在吉首市某酒店实习,因为好奇,今年3月30日在网上购来两条河豚,未经烹制生食后中毒。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10多个小时的抢救,石先生才脱离生命危险。

男子执意购买河豚 结果食用后中毒身亡,小贩赔15万获刑3年

据媒体报道,农业部2016年下发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一是品种限制,只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允许养殖生产经营,且养殖企业须经审核备案。二是销售限制,养殖河鲀应当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才能销售。加工企业也应具备规定的条件。三是经营限制,不能经营河鲀活鱼或未加工的河鲀整鱼,野生河豚更是被明令禁止经营。

延伸阅读:预防措施

河豚毒素对热稳定,于100℃处理24h或120℃处理20-60min方可是毒素完全破坏。在烹调过程中河豚毒素是很难除去。

因此:加强河豚鱼知识宣传,了解毒性,避免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河豚毒素性质较稳定,因此集中进行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对于某些毒性较小的河豚鱼品种应在专门单位由有经验的人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制成罐头或干制品用于食用。

临床表现

1.胃肠症状:食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回流衰竭。

专家介绍,食用野生河豚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不同品种的河豚毒性大小和带毒的部位都不一样,有的鱼肉带毒,有的鱼皮带毒。而我国沿海的野生河豚有40多种,捕捞上来的品种多种多样,无法一一确定毒性大小和带毒的部位。

河豚体内有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一般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医生提醒,对已知有毒的各类食材千万不要以身试毒!

相关文章